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角度来说,旅游领域的促消费、扩投资、增出口解决的均是需求侧问题;如果从旅游领域内部所包含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说,旅游领域的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内容。
我国旅游产业发育与成长的历程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的进步是旅游需求推动的结果。需求的增长不仅决定了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旅游产业规模,同时,也影响了旅游供给结构和旅游产业组织。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经济的成长以及旅游产业的发育仅仅依赖于旅游需求侧的发力难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难以推动我国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构建。
首先,仅靠我国旅游需求的增长,不足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同步增长。从表象来分析,这个命题似乎是不成立的。一般来说,需求决定供给,需求规模决定供给规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需求数量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供给规模,从而推动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的增长。然而,如果我们从旅游的性质来分析,这个命题又是成立的。
旅游的一个基本属性是空间移动性,旅游活动是一种跨空间的活动,从国际旅游经济关系来说,旅游的跨空间移动可以是本国范围内的旅游,也可以是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也就是说,我国旅游需求的发展,既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供给的增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推动世界它国旅游供给增长和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产业增长的效应大小取决于我国与世界范围内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供给结构与旅游供给质量。如果国内旅游供给结构与供给质量不能与旅游需求相匹配,在旅游效用、旅游类型、旅游质量与旅游需求形成明显差距时,便会形成旅游的溢出效应,于是需求的自然增长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10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国内旅游的年均增长速度只有10%,该统计数据充分印证了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正如同我国制造业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我国旅游业支撑着世界旅游业的增长,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国家和地区享受着我国旅游需求增长的福利。(www.daowen.com)
其次,仅靠我国旅游需求的增长,不足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尽管需求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然而,一个国家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仅靠需求的外部力量是不够的。波特教授认为,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政府、相关机会六个要素决定的。但从产业整体竞争力角度看,一个国家的旅游产业是否有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资源、产业政策和市场规模五个因素决定的,最终表现为旅游企业或旅游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旅游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综合能力。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概念与标准分析,我国旅游产业不论是产业组织和企业,还是产品效用和产业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都存在巨大的差距。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2014年度营业收入达到349.32亿美元,利润为53.59亿美元;而同期我国旅行社总数为26 650家,全行业营业收入为4029.59亿元人民币,全行业利润为26.35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表明,尽管我国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市场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是世界第四大旅游市场,却没有出现世界旅游发展的国际领袖型企业,伟大的市场没有产生伟大的企业;尽管我国具有巨大规模支撑的旅游产业融合商机,却没有引领旅游发展方向的商业模式创新;尽管我国拥有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形成众多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最后,仅靠我国旅游需求的增长,不足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知道,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旅游需求推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旅游需求内容的演变以及需求结构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旅游供给结构的变化。然而,受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影响,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供给结构的演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我国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必然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旅游经济问题涉及产业与空间的问题,产业与空间的结构调整必然会引起资源、资本与制度的重新配置。例如,我国旅游要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空间上要求从景区依托向目的地依托转变,涉及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我国旅游要从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变,管理上要求从行业管理向全社会管理转变,涉及管理体制的重新配置;我国旅游要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产业组织上要求从单体旅游企业向链条旅游企业转变,涉及产业组织制度的重新配置。而所有这些调整和变化仅靠旅游需求的增长是难以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