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旅游向多数量发展取决于旅游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又取决于连续性可自由支配时间,这是旅游需求多数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没有一定的休假制度保障,旅游规模性发展是难以实现的。2000年国内旅游的井喷,便是“黄金周”假日制度调整的结果。在大众旅游时代,仅靠公共假日实现旅游消费,是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必须通过私人假期制度化设计来实现,而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更为关键。在我国,要解决和落实劳动者带薪休假制度,不只是发一个文件、制订一个政策纲要,重要的是在理论上对劳动者休假权利和权力的重新认识。要将劳动者休假问题放到一个公共道德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去认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休假制度是工业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工业社会环境下的基本生活权利。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是居民收入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也表现为人们是否拥有一定的社会的权力和休假的权利。要使劳动者的休假制度完全得以落实,首先要建立健全国家公务员休假制度,特别是国家领导人休假制度。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和文化背景,一个制度与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国家领导人的示范作用高度相关。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工业化国家学习,要借鉴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动国家休假制度的落实,从而增加旅游的流动性。面对我国居民旅游需求的增长,我们需要构建起旅游流动政策体系,如公共假日制度、私人假日制度、特殊人群旅游福利制度、公共假日旅游福利制度、奖励旅游制度、国家领导人和公务员休假制度等。旅游需要可自由支配时间作为保证,特别是连续性假日时间的提供。全社会只有增加假日时间,才能有效地放大旅游需求,才能支撑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带薪休假制度难以实行的现阶段,如何利用制度设计增加公共假期时间来替代私人假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