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市场主体变化与发展的动因

旅游市场主体变化与发展的动因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两股力量:一是旅游需求的力量,二是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我国居民高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能力,为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旅游类型来说,我国的国内旅游也逐渐从观光旅游为主体不断地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养老旅游等形态发展;从旅游组织方式来说,也逐渐从团队旅游为主体向团队旅游、散客旅游、自驾车旅游等形态发展。

旅游市场主体变化与发展的动因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各要素都得到丰富与完善。目前,我国已有旅行社2万多家,星级饭店近1.4万家,各类旅游景区2万多家。这些传统旅游企业和旅游餐饮饭店、社会旅馆、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娱乐场所、农家乐以及旅游交通企业等几十万家相关企业和单位作为旅游市场的经营者,共同形成了我国巨大的旅游供给市场主体。进入2010年后,我国的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在原先产品与服务供给基础上,又以惊人的速度向资本和渠道方向扩展,逐步形成了产品、资本和渠道相继推进的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格局。

我国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两股力量:一是旅游需求的力量,二是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我们知道,一个产业的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的变化以及类型的演化,与这个产业供给的需求基本面相关。需求创造供给,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旅游需求的规模在不断地增长,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消费方式。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数为7.44亿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只有3175亿元,出境旅游仅有1000万人次。到了2014年,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亿人次;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到1.09亿人次;旅游花费约近4万亿元。我国居民高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能力,为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如此,在我国旅游需求规模增长的同时,旅游需求结构以及旅游需求类型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深化。从旅游类型来说,我国的国内旅游也逐渐从观光旅游为主体不断地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养老旅游等形态发展;从旅游组织方式来说,也逐渐从团队旅游为主体向团队旅游、散客旅游、自驾车旅游等形态发展。旅游类型的演化和深化进而推进了我国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类型演变,旅游新业态、新的旅游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我国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变革。

在旅游需求规模扩张以及需求结构演变的影响下,旅游领域内的产业融合力量逐渐形成,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强,“旅游+地产”形成了旅游地产业,“旅游+交通”形成了邮轮业、自驾车营地业,“旅游+农业”形成了乡村旅游业,“旅游+商业”形成了旅游购物业,“旅游+媒体”形成了旅游传播业,“旅游+咨询”形成了旅游规划业,“旅游+通信”形成了旅游电子商务业,“旅游+教育”形成了修学旅游业,“旅游+医学”形成了旅游养生业,“旅游+演艺”形成了旅游演艺业等。以空间移动为形式的旅游与提供生活服务的传统和新型产业的融合,使旅游形成了更加多样混合的产业融合。需求推动与产业融合两股力量形成的旅游产业,是一个多样混合的产业,这个多样混合的产业有两个重要的经济特征。(www.daowen.com)

一是经营主体的企业功能不同。在旅游产业领域内,各个经营主体的商业目标和企业功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有的经营主体的商业目标是追求产品与服务的收益,有的是追求资本的收益,而有的是为了追求渠道的溢出效应。从企业功能上说,在旅游市场经营主体中,有的经营主体是以旅游为其主要经济功能的;有的却不是以旅游为其主要经济功能的,如各省在北京设立的驻京办事处,虽然也是以饭店经营主体出现,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为旅游服务的。多数的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也是如此。至于打着发展旅游的旗号,搞地产开发的所谓旅游地产经营主体更是如此。这样,旅游经营主体所具有的商业目标和企业功能的不同反映到旅游市场上,其表现出的经营行为也是不同的,这就为市场经营行为的规范以及行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是旅游产业的经济和技术边界更加模糊。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消费需求为核心形成的一个产业,它与其他产业以供给和生产为核心形成的产业边界具有明显的区别。我们所理解的一般产业是以供应链为串联的企业集合,而旅游产业是以需求链为核心的并联的企业集合,旅游需求的边界扩大,也必然推动旅游产业边界扩张。在静态和短期内,我们可以根据旅游需求的类型确定旅游产业的边界;然而,从动态和长期发展来说,我们又很难掌控旅游产业发展的边界,这就为我们对旅游市场经营的管理和制度设计带来了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