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形成:揭秘旅游的逻辑

旅游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形成:揭秘旅游的逻辑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市场的结构性转型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加上新的交通运输空间格局形成等因素,促使旅游空间结构发生了转型。这样,从空间结构上来说,实现了由过去以行政区域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转型为包含旅游客源地、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区域。一个地区要成为旅游集散地,除了具有旅游目的地要素之外,还必须具有散客服务体系。

旅游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形成:揭秘旅游的逻辑

传统上,由于点线旅游方式的存在,中国旅游产业在空间上是以行政区域为核心的。因为在点线旅游运行方式下,由旅行社对各项旅游资源和服务性资源进行配置,将不同地区的景点以及相关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串联起来,形成旅游产品。在这个时期,没有旅游集散地的概念,因为旅游集散地主要为散客服务的;而点线旅游模式下所有的旅游者都是通过团队的方式,由旅行社提供全程服务,不需要旅游集散地提供散客服务。同时,在这个时期,也没有旅游客源地概念,因为我国当时没有产生庞大的国内旅游客源,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国外。因此,从全国来看,就无法形成旅游集散地、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的分工。各个行政区域都以自身区域利益为本位,将区域定位于旅游目的地,力争使区域在目的地的功能上更加突出。所有的旅游规划和设计也是将区域定位于旅游目的地,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建设。

旅游空间格局转型的动因。旅游市场的结构性转型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加上新的交通运输空间格局形成等因素,促使旅游空间结构发生了转型。首先,旅游市场由入境旅游转为国民旅游,旅游需求不再是由国外注入,而是产生于国内,于是有了旅游客源地的概念。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居民收入较高的区域成为旅游客源地。其次,由于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我国形成了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旅游业的空间格局,传统上的区域之间的长距离旅游比重有所下降,而发生在同一经济区域内的短距离旅游增多,对散客服务提出了要求,区域内一些区位条件好的地区成为旅游集散地,产生了旅游集散地的概念。这样,从空间结构上来说,实现了由过去以行政区域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转型为包含旅游客源地、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区域。(www.daowen.com)

对于政府层面来说,都期望本地区成为旅游集散地或者是旅游目的地,如果一个地区仅仅只有一些景区,那么,就会成为别的旅游目的地或者集散地的旅游飞地,其旅游推动社会经济的作用将会大大地降低;然而,要成为旅游集散地或者旅游目的地其条件是不同的。一个地区要成为一个区域内旅游目的地除了一定的旅游资源之外,还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旅游文化街区、旅游主题公园、旅游节庆、旅游文化演出。一个地区要成为旅游集散地,除了具有旅游目的地要素之外,还必须具有散客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