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科研能力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策略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科研能力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这就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与学校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能刻意追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性,追求所谓的理论成果,尤其是中小学老师个体的教育科研活动更要注意求真务实。课题从教育教学的问题中来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贴近、贴紧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具体体现。其次,中小学研究的课题要“短、平、快”,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担的课题更要“小处着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仅凭经验已很难应对;高品位的学校应该是特色鲜明的学校,而特色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同时,新世纪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这些都呼唤着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也越来越为中小学老师认同,也是九五期间为许多中小学教改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新的世纪,新的五年,学校课题如何定位,如何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育科研,是当前中小学在规划十五教育科研课题时必须作出应答的。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策略一: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或者说价值不在于创造、创新多少理论,而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探索规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于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研究活动,是一种准教育科研,具有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与学校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过去,有些学校把课题作为摆设与花瓶,用以装点门面,或者应付各种考核、评比。尤其是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水”与“油”互不相干,工作老一套,课题束高阁,“科研先导”“科研兴校”始终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这是我们必须注意避免的。

要真正把工作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学校的总课题定位要“准”。一是课题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就是要符合学校教育科研的基础、教师的科研能力,能与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科研来探索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方法;二是课题要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所学校的总课题不宜太狭太小,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覆盖每一方面,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学校总课题的统帅下,建立合适的小课题,开展研究,否则,“人人参与”不就成为一句空话?三是课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价值。中小学的课题可能会与其他学校撞车,甚至与有些课题有重复之嫌(其实,中小学的课题要完全避免重复是不现实的),但只要是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还是有研究价值的。

其次,学校要构建起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机制,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一所学校的课题研究能否产生成效的关键。过去有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主要的原因是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无教师的积极参与,如今,中小学教师有参与教育科研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大多还是建立在较强的功利目标(写写论文,为应付职称的评定等)之上的;部分教师虽有参与教育科研的愿望,但苦于不会高教育科研,于是就产生畏惧感。所以,学校还是要引导教师破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畏难、功利等的模糊认识作为首要的事情来抓,通过教育、学习,引导教师确立“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课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等意识;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建立课题,通过科研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要引导教师分层次参与教育科研:新上岗的教师,可以组织其学习教学理论,模仿学科领域比较成功的教学经验,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中间层的教师,可以引导其围绕学科建立小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骨干教师则应着重帮助其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建立符合其教学个性的课题,通过教育科研逐步形成特色,努力打出旗帜。

中小学教育科研只有从科研与工作两张皮向两者的有机结合转化,赋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以理性的思辨,才能提高工作的层次;也只有实现了工作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那么,教育科研才可能真正发挥先导的作用,“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才可能成为现实。

策略二:把令人最烦恼的问题作为课题

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首要任务。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能刻意追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性,追求所谓的理论成果,尤其是中小学老师个体的教育科研活动更要注意求真务实。所以,我认为,从教育科研课题确立的角度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注意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

首先,中小学研究的课题(包括学校的总课题和教师的子课题)应来自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课题从教育教学的问题中来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贴近、贴紧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具体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果你是学校的管理者,可能会发现诸如校本课程如何建设、教师积极性如何调动、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实效性等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可能会发现诸如班主任角色如何正确定位、心理偏差学生如何教育、严格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问题;如果你是老师,可能会发现诸如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怎样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避免学生中的抄作业现象等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见惯了的、甚至是熟视无睹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一句话,就是要把令人最烦恼的问题作为课题。因此,中小学老师都要做有心人,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积累资料与体会,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规律,上升到理论。其思路为“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如果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能够真正做到从问题中来,通过研究解决问题,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就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其次,中小学研究的课题要“短、平、快”,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担的课题更要“小处着眼”。“短、平、快”是借用排球运动的术语,就是说课题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内容宜实(切合实际)。其实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即使是某一个很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诸如“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处理”“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导引”“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与激发”等等,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要以为课题越大就越有价值,有时角度虽小,但只要开掘得深,那么也能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的。只有“短平快”的课题才是最实惠的课题,也是最有可能产生实效的课题。

只有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结出累累硕果。

策略三:把教育科研的轨迹留下来(www.daowen.com)

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专业教育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要务实,要有成果的追求,但更要着眼于科研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把教育科研视为促使教师转变观念的过程。教育观念看是虚的,但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总是为他的教育观念所左右。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必须切实转变。然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教育科研不仅仅是教育实践,也一种理性的思辨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认识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活动之一。有人曾经对教育科研下过这样的定义:教育科研就是围绕某一个专题,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尽管这一定义有失偏颇,却也道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在参与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开展主题性理论学习,将有助于老师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动态,明确教改的方向;有助于老师以现代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要把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其次,要把教育科研视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课题为核心而展开研究的,具有的理性化、系统化等特点,这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比之一般的教研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比较迅速地提高。理性化上,教育科研活动要求我们老师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因此,教育科研可以使我们的老师在“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良性循环中,迅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化上,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周期相对比较长,从计划、实施到总结,需要我们作出通盘的考虑,而正是这种通盘的考虑,才使得我们的研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也使得教育科研能够成为提高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载体。

第三,要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学会教育科研的过程。如同学游泳一样,会游泳者无不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而教育科研也只有在教育科研中才能学会。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有许多教师因为不懂如何搞教育科研而无从下手,从而产生了畏难、虚无等模糊认识。其实,教育科研并不是高深莫测而且与我们老师的工作贴得十分紧密,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研究一些问题,反思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不仅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而且在长时间的摸索中,教育科研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注重教育科研的过程,即使从一个学校来看,也应该把教育科研的重点定位于过程,就是要把教育科研视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载体,视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实践,有总结;要加强教育科研的资料建设,使资料不仅显示我们教育科研的轨迹,而且成为我们老师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的依据。

策略四:把成果活化为活生生的力量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都重视课题的结题、鉴定,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终结,或者是学校向外界、向上级宣传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的渠道,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各级领导、教育专家被请到学校,高碰满座,隆重又热烈。课题被冠以“成果显著”“有一定推广价值”等评价。至此,似乎课题研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很少甚至没有人去想下一步该做什么,课题成果就此被束之高阁。

其实,课题成果的推广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其他的科研领域,人们都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或者说科研成果的物化,把它作为发挥科学技术作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很少想到如何把研究的成果推广出去,使其物化。产生这种重结果、轻推广的科研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者有三:其一,当前,中小学校都很重视品牌效应,都十分重视塑造学校的形象,而推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是打出学校旗帜的一条重要举措,所以,学校普遍重视教育科研的成果便不难理解了;其二,对中小学课题研究,人们总希望其成功,不愿意看到它的失败,况且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对象是人,所以比较慎重,为此,作为中小学校重视推出科研的成果也在情理之中;其三,在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活动中,人们还存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就是觉得教育科研应该求新、求异,所以在选题上,总期望能够避开他人的研究领域或者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复他人的研究或者推广他人的研究成果,其价值不大。

事实上,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完全要避免与他人的重复是不可能的,况且,同样的课题在不同的学校因学校的具体情况的不同,研究的切入点与措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课题相同并不意味着机械的重复。而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更是一种创新,因为在推广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机械地重复他人的做法,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总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作出某些调整,这种调整其实就是创新。同时,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往往要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也就是由一部分教师首先进行教育科研,然后扩大到大部分教师甚至全体教师来搞教育科研。因此,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也是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举措,是发挥教育科研成果的辐射作用的有效方法。所以,课题结题并不意味着教育科研活动的终结,应该是教育科研活动的新的起点。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都应该把科研成果的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召开成果推介会,可以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可以建立实验基地进行深入研究,等等。作为一所学校来看,在科研成果的推广上,要求实、求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直接应用,就是直接把他人的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移植,就是将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中,如,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三是发展,就是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再研究,使成果得到深化和发展;四是渗透,就是将科研成果中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老师的教学之中,等等。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则要视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而定。使成果“活化”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活生生的力量,转化为教育的实际效益。

总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的研究活动,它应该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首要任务,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能刻意追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性,追求所谓的理论成果,而要求真务实,充分发挥科研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