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关于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思考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关于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思考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显然,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经验型教师,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所要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要求,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正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关于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思考

办好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就要不断地谋“道”。这个“道”应该是教师所具备的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的升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应是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学记》提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仅停留在传授所教学科现成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或不去探究教学“兴”、“废”的原因,不能不断地发展传授给学生的“道”,那么他们只能扮演“传话筒”的角色,只能培养出眼界狭窄、目光短浅、思维迟钝、想像贫乏的学生,而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足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够重视等原因,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较差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现在,社会上仍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也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满足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而不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多数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经验进行教学和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学校和个人依然以教学经验的多少,作为判断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或惟一的标准。做经验型教师俨然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总之,经验型教师重模仿而轻创新,重积累而轻发展,因而其多数只能成为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

二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对原有教育中的弊端进行改革,又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索适合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对策、新途径。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经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对素质教育思想与理论的学习之后,已经较充分地认识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十分赞成和支持教育改革,也愿意积极参与到改革进程中去。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就目前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缺乏必要的革新能力,特别是教育科研能力。这是阻碍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在一些学校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小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在书本上也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中小学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职责的变化,诚如《学会生存》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显然,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经验型教师,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所要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要求,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正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和学习的时代。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把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为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受教育提供无限的广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信息化社会导致了“知识爆炸”,这在客观上要求教育的主题发生根本的改变,即要求学生的学习目的从传统的“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上来,相应地,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知识创新”上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素养,拓宽文理知识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及时地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比如,中小学教师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的变革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做科研型教师就必须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不断创新的观念。

2.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是它们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教研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它能确保教师的精力和智力准确、恰当、高效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比如,教研意识就是一种寻求问题和不断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积极倾向。科研型教师突出地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教研意识,对于同样的教育现象,别人可能会无动于衷,而科研型教师却会从中发现问题,做出精彩文章。中小学教师只要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就一定能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以及从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小学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成功来源于尝试,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对教研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感,缺乏亲自动手动笔去做的勇气,因而即使有过很好的思想火花,也时常错失创新良机。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中小学教师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基本途径。(www.daowen.com)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形成“教研相长”的教学模式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科研型教师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小学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研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外,还要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教研愿望变成现实,才能出成果、见效益。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中小学教师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善于发现、选择、简化和整合信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等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的教学方式,组合种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即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做科研型教师就要边教学边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4.加强相互合作,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中小学教师还应加强教育科研合作。首先,要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其次,要加强与地方教研部门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协作,通过它们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当然,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因而,不能在提高自身素质时顾此失彼,而应着眼于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取得更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总之,中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试验,努力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科研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聂海青:《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思考》,载《中国教育报》,1998年4月3日。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

3.蔡克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载《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