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人工海洋牧场助力近海渔业恢复

建设人工海洋牧场助力近海渔业恢复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有2000万亩的港湾和海滩,可管理和利用的海域有22亿亩以上,自然条件优越,建立人工海洋牧场是切实可行的。近海利用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是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人工鱼礁给鱼类——海底旅馆,能造成营养丰富的上升流,改进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可显著提高捕捞效率。为了使近海渔业资源恢复,调整近海捕捞,大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相结合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建设人工海洋牧场助力近海渔业恢复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资源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近数十年,对海产品的需求增长了数倍,过度的捕捞和近海的污染等使近海鱼类资源趋向枯竭。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实行科学管理,以维持较好的鱼类捕捞量,是刻不容缓的。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有2000万亩的港湾和海滩,可管理和利用的海域有22亿亩以上,自然条件优越,建立人工海洋牧场是切实可行的。

(一)人工养殖

海水鱼类养殖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80年代以来,养殖品种越来越多,养殖方式由从前的粗放型向精养、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方向发展。养殖海区从近岸向浅海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展温水养鱼。

低密度粗放养殖,是利用天然水域和饵料养鱼,一般水域大,管理差,产量低;高密度精养,是人们利用网箱或室内流水养殖,整个过程在严格的管理条件下进行,产量很高。

以1995年为例,全国海水养殖产量达412万t,其中贝类占75%,藻类占18%,鱼类占4%,虾类占3%。

海水养殖特点是规模不断扩大,苗种生产稳步发展,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重视各特优品种的养殖,养殖模式优化,集约化程度提高。主要的新技术有:“虾池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技术”、“多品种轮养间养技术”、“蓄水养贝技术”、“牡蛎垂下式养殖技术”、“网箱养鱼技术”、“低盐率海水养虾技术”、“塑料大棚早育虾苗技术”等。

近几年对虾养殖得以恢复和发展,强化了病害防治,重视技术规范落实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并强化了行业管理手段。

存在问题有:病害仍是影响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苗种生产落后和良种退化也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养殖设施老化,生产条件和养殖环境恶化也是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海洋捕捞(www.daowen.com)

人们对海洋渔业的错误思想:海洋渔业就是海洋捕捞,渔业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使捕捞超过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资源衰退,渔业生产受损。只有树立生态渔业观点,加强管理,才能保障渔业资源恢复。

近海利用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是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人工鱼礁给鱼类——海底旅馆,能造成营养丰富的上升流,改进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可显著提高捕捞效率。增殖放流的实施,使鱼苗回归近海自然环境,对近海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有一定恢复作用。

为了使近海渔业资源恢复,调整近海捕捞,大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相结合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经10多年努力,远洋渔业扩展到北太平洋、西非、南美、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等海域,年产值数亿美元。同时开发了南海渔场,东海外海渔场等,这样缓解了近海渔业的压力

(三)海水农业

我国可耕地面积约16亿亩,而盐碱地约占6亿亩,还有3000万亩滨海盐碱荒滩。将这些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海水农业是指在沿海盐碱荒滩上种植耐盐或能用海水浇灌的作物,以及对其获得的产品进行加工。

20世纪30年代对耐盐植物的研究就有较大进展,70年代进行开发工作。在许多品种上有所突破,如海蓬子、耐盐蕃茄、耐盐小麦大米草、黄蒿等。它们的种植,不仅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粮食、蔬菜和牧草等,而且还可提供脂肪、蛋白、氨基酸和医药等。随着研究开发的深入,海水农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和贡献。这在减轻对陆地的依赖,缓解部分农业用水紧张状况方面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