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了中美和南美的欧洲殖民者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破坏了美洲文明,实现了欧洲的繁荣。那么,在侵略中南美之前,从中世纪走出来的欧洲当时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呢?
欧洲侵略之前,美洲大陆的中美和南美
虽然学界有不少意见,但有人认为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冰河纪,当时亚洲北部和北美之间的白令海峡是由陆地连接在一起的。当时,靠打猎为生的蒙古血统的人种成为了今天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冰河慢慢消融,出现了白令海峡,美洲大陆从此变成一个独立的大陆,再也无法与亚洲相连。
后来,来自于非洲和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等地的人种乘坐船只大约在公元前后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带来的先进文明和当地多个土著居民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中美和南美独特的、灿烂的文明。此后,以这一文明为基础,在中美墨西哥的尤卡坦、危地马拉等地诞生了玛雅文明的多个城邦。14世纪左右,以现在的墨西哥为中心,诞生了阿兹特克帝国。另外,在南美的秘鲁附近,自古就有很多国家存在又消失,其中的印加王国在15世纪达到繁荣。
不同立场下看待的发现新大陆与随后的侵略
1492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将这里命名为“新大陆”,意为是欧洲人最早发现的。在当时从中美和南美的立场上来看,欧洲人发现新大陆这一事件如同在美洲大陆西端掉落了一颗小行星,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此后,延续了几千年的土著居民文明在一夜之间遭到了全盘毁坏。此外,欧洲人还对这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侵略。从此之后,来自欧洲的人穿过大西洋,给中南美制造了多种风暴,世界也陷入了不同速度和方向的漩涡中。
发现中南美之前,欧洲的边疆地带伊比利亚半岛
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伊比利亚半岛是大小战争不断的欧洲的角落地带。伊比利亚半岛位于连接非洲和欧洲的中间地带,中间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东北部有法国,北部隔海与英国相望。因地理位置之故,在很长的时间里,经常受到古罗马、伊斯兰等异民族的侵略。伊比利亚半岛有“江河”之意,在欧洲是仅次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第二大半岛,面积有韩国的6倍左右(约58万平方千米)。长方形的伊比利亚半岛上诞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是“港口的西部”之意,面积与韩国差不多大。葡萄牙生活着Lusitanos人和卡尔特人。西班牙的面积大约是韩国的5倍,历史上曾受到多个民族的侵略,血统混杂。西班牙的英语是“Spain”,这一词汇来源于自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的统称伊比利亚半岛的“Hispania”,象征着地中海的边缘。
伊比利亚半岛在长达70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受古罗马帝国的统治,当时罗马帝国使用的语言拉丁语和拉丁文化对伊比利亚半岛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拉丁语中派生出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此外,现在用于称呼中美和南美的“拉丁美洲”,就是因为该地区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而如此称呼。
弱小国家葡萄牙的危机和机会
葡萄牙的海拔高度为600~700米左右,江河很多,比西班牙受到的侵略要少一些。所以葡萄牙得以保持了血统的纯正。
但8世纪时,发源于北非的伊斯兰势力开始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人踊跃参加赶走伊斯兰势力的十字军运动,掀起了国土恢复运动Reconquista。当时,全民上下一心的葡萄牙成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王国(1143)。但这种喜悦只是暂时的,建国300余年的时间里,葡萄牙一直受到外来势力的侵略。特别是在14世纪,肆虐整个欧洲的黑死病造成了欧洲30%~50%人口的死亡,葡萄牙也因此遭受很大损失。在这样艰难的时期里,葡萄牙人为了生存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当时用于耕种的土地不多,很多国民因此而挨饿。这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的生活之地大西洋也因为各种流言蜚语而显得无比危险。被赶入绝景的葡萄牙人无可奈何地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死亡的海洋——大西洋。这时,他们血液中潜在的富有“探险”的基因开始慢慢发挥了作用。
在8~13世纪持续发生的与伊斯兰势力的战争中,欧洲人得到了很多在罗马帝国时代之后已经遗忘了的东方的信息。欧洲人开始非常渴望来自于东方的香料、黄金、丝绸、宝石。从欧洲,经中亚,直到远东地区的朝鲜半岛才结束的
丝绸之路已经中断了很久,海路又完全被伊斯兰势力垄断。当时,十字军运动认为只要驱除了伊斯兰势力,就能尽情获取东方丰富的资源,因此战争变得更加激烈。但现实的障碍也很多。十字军运动让欧洲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要想赶走伊斯兰势力,当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进入14世纪的欧洲,还没有走出中世纪(5—15世纪),在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流传着出身于威尼斯的旅行作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游记《东方见闻录(原名:世界的叙述)》。
这本书记录的是年青的马可波罗跟随贸易商父亲和叔父在忽必烈大汗时期的蒙古帝国(元朝)的所见所闻(1271—1295)。这本书的原本已经遗失,有人认为有歪曲和添加的成分。但这本书让欧洲人对东方的形象产生了更大的幻想。特别是书中提到的Zippangu(日本)更被描写成为一个“全部用黄金修建的国家”。这引起了无知的欧洲人的好奇心,刺激了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幻想。
此后,从中世纪走出的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aeos,90?—168?)在其地理书籍《地理学入门》中记载地球是圆的,这更刺激了欧洲人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但使欧洲人的长途航行和殖民统治变得可能的是来自中国的发明。这就是《东方见闻录》中的印刷术、罗盘和火药。《东方见闻录》给欧洲人注入了对于东方的热情,罗盘为其指明了方向,火药为其提供了武力支持。
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
大航海最初指的是开辟从欧洲到印度的直航计划。当时的这一计划如同现代的登月计划,是由国家主导的最尖端产业。如果大航海计划成功,这就是一项可以垄断印度与欧洲之间的香料贸易的工程,是一项挣大钱的未来产业。这是很多欧洲人知道的计划,但是一项需要花费天文数字的大型项目,所以没有
一个欧洲国家敢着手。
当时英国和法国忙于应付各项战争,西班牙也正在和伊斯兰势力展开激战,所以没有国家在大航海计划上与葡萄牙有摩擦。因而葡萄牙具备了进军大西洋的时代和地理条件。
从世界地图上来看,欧洲和非洲距离很近。所以感觉欧洲大航海计划的产物“1492年发现新大陆”有点儿戏剧化。此前,海盗时代的埃里克森(970—1020)已经发现了北美大陆,地理上更远的明朝(现在的中国)的宦官郑和(1371—1434)已经发现了非洲。现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皮瑞·雷斯(Piri Reis,1465—1555)以祖先绘制的数据为基础,已经得知了美洲大陆的存在。当哥伦布宣布发现了“新大陆”时,皮瑞·雷斯大概已经能够绘制世界地图了。
开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人是航海王恩里克王子(Dom Henrique,1394—1460)。他从少年时代,就开始阅读《东方见闻录》等各种有关航海的书籍,因而胸怀在大西洋航行的梦想。他发起兴建了萨格里什(Sagres)航海专门学校,并大举兴建航海所需要的土木工程。不过,恩里克王子没有亲自去征服大洋。他是大航海时代的幕后指挥者,因为他的努力,葡萄牙具备了完成大航海计划这一国家项目的较为完备的系统。
此外,他还听说了一个传说,那就是在埃塞俄比亚有一个普雷斯特·约翰(Prester John,祭司王约翰)建立的天主教王国。接受过骑士教育的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恩里克王子,决定要去发现祭司王约翰的王国,然后和他们联手一起打败伊斯兰势力的侵略,这是他从小就怀有的梦想。
在这样的过程中,在葡萄牙的大航海计划开始实施后的第14年,他们终于征服了位于非洲最北端的伊斯兰王国休达(Ceuta,现在是摩洛哥的一部分)。从地图上来看,这不过是葡萄牙对于自己眼前的大海的一次远征,但却是该国在试图进行海上远航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因此极大地刺激了葡萄牙人的民族自信心,从而使大航海计划成为包括贵族在内的全体葡萄牙人都热切关心的事情。
葡萄牙认为从航海中可以获得战利品等巨大利益,于是他们标榜自己的航海是“为教化异教徒而进行的”,但实际上他们的计划是为了“获取战利品而进行的航海”,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航海既有了名分,又有效率。后来,葡萄牙的远航技术大大提高,即使遭遇逆风也能顺利航行。他们还研发出了比较容易操纵的、轻快的小吨位轻快帆船(Caravel),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1440)。
走在成为超级大国道路上的葡萄牙
主导大航海计划的恩里克王子之后,葡萄牙的航海史就以休达为据点,开始了对绕过非洲寻找前往印度的新航路开拓中。其中,巴托罗缪·迪亚士(Bartolomeu Diaz,1450—1500)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Capeof Good Hope,1488)。从此,葡萄牙经常入侵非洲,还抓取非洲人当奴隶卖掉,因而获得了不菲资金。
10年后,出身于航海世家的瓦斯科·达·伽马(Vascoda Gama,1469—1524年)沿着巴托罗缪的足迹,绕过好望角,到达了肯尼亚。在肯尼亚的港口,他遭遇了第一个不便之处,同时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幸运之事。在这里,他们一行遭遇了伊斯兰的航海家艾哈迈德(Ahmadi bn Màjid)。艾哈迈德认为达·伽马的苦闷有些可笑,他傲慢地给达伽马指明了前往印度的道路。
达·伽马一行得知了如何前往印度,感到非常高兴,但对于葡萄牙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才得以推行开来的大航海计划还比不上伊斯兰航海家的脚趾头,这一事实又让他们倍感惊讶。不管怎么说,达·伽马的船队按照艾哈迈德的指引,顺着季风的风向,很顺利地穿过了印度洋到达了印度南部最大的港口卡里库特(Calicut,1498)。第一次亲眼见到《东方见闻录》上描绘出的东方神秘、富裕的世界,让达·伽马一行深感兴奋,他们激动地像刚进城的土老帽一样惊讶地合不拢嘴。因为在欧洲花高价也买不到的胡椒、肉蔻、丁香等香料,在这里居然就放在市场上随意出售!
达·伽马一行为了在卡利库特开展贸易,去觐见卡利库特的王,并向其进献了他们带来的贵重的贡品。但看过贡品后的国王,还有当时国王周围的与达·伽马是竞争对手的伊斯兰商人看过后都不免对达·伽马表现出嘲笑之意。在葡萄牙被当作贵重物品的这些贡品的质量和规模,在当时的卡里库特国王看来,都是些不值得进贡的水平很低的生活必需品而已。这时,葡萄牙人才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但对财物的无限渴望使达·伽马一行在这里打劫般地获取了各种香料、水晶和红宝石,来填满自己心中的饥饿感。他们都没有交税,就逃也似地离开了卡里库特。
葡萄牙王室看到回到祖国的达·伽马带来的无数的香料、宝贝,感到无限惊讶,因为当时的欧洲无限热衷于东方的香料。这些香料主要在煮肉时使用,但欧洲人陶醉于香料神秘独特的“辣味”。欧洲的上流阶层在做料理时使用香料,他们像搜集宝石一样搜集香料,并作为礼物使用。所以达·伽马一行运来的香料使他们获得了比航海费用多60倍的收益。葡萄牙人完全陷入对东方贸易的狂热之中,6个月之后,葡萄牙再次派出了另一只远航船队。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征服伊斯兰势力,控制印度和东南亚之间的其他贸易城市。他们在回程的时候,还在非洲停留,从非洲带回来无数的奴隶、金子、钻石等宝石。葡萄牙这时迎来了建国以来的最大盛世,一跃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但当时的葡萄牙还不具备制服东方的各个帝国的能力,他们只是拥有改良的小吨位轻快帆船,这是一种在对付某些地方和商人时,为了加强攻击能力,装载了大炮的船只。但此后的欧洲列强,尤其是荷兰和英国殖民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用武力征服了很多城市,给亚洲造成了巨大影响。
统一西班牙的天主教夫妇——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多
在葡萄牙开拓新航路的同时,当时葡萄牙的邻居有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Castilla)和阿拉贡王国。此时,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尔女王(Isabel,1451—1504)认为赶走伊斯兰势力的方法就是实现西班牙的统一。陷入苦闷中的女王为了实现统一,就向阿拉贡王国的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1452—1516)求婚,他们不顾贵族们的反对,结为夫妻,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统一后的西班牙按照伊莎贝尔女王
的预期,在与伊斯兰的战争中节节获胜。团结一致的西班牙天主教夫妻终于使在阿尔布拉宫所在的格拉纳达进行了长达700年统治的伊斯兰势力画上了休止符(1492)。
开启另一个世界之门的哥伦布
这时,出身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来拜见葡萄牙国王,他请求葡萄牙国王支持他的“开拓前往印度的新航路”计划,但遭到了拒绝。因为当时的葡萄牙已经在促进绕道非洲前往印度的航路的开发,葡萄牙皇家航海家们指出哥伦布计算的航海距离有错误,因而不相信哥伦布的计划,因为哥伦布计算的从葡萄牙到印度的距离还不到他们计算的距离的一半。
但哥伦布没有因此感到失望或就此放弃,因为他拿着自己的新航路计划像背包商人一样在欧洲各国游说的时间绝不是一天两天了。
于是,他调转脚步,前往刚结束和伊斯兰的战争的西班牙,去觐见当时的伊莎贝尔女王,但又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决定接下来前往法国。但那天夜里,女王因为制海权被葡萄牙控制而深感忧虑,她想说不定哥伦布能发现前往印度的更短的航线。
拥有美貌与智慧、心胸宽广的女王决定赌上一次,于是她传见了哥伦布。哥伦布对天主教的虔诚信徒伊莎贝尔女王甜言蜜语道:“通过航海,我一定会以女王之名,,消灭和教化异教徒。。””
然后,哥伦布把自己的计划书交给了女王,内容包括“在哥伦布发现的土地上,任命哥伦布为副王,殖民地产物的10%由哥伦布的子孙继承”等。女王对于这份多少有些无理的条约感到有些不快,但她给了哥伦布三艘轻便快船,还特赦了87名罪犯,支持哥伦布航海。据说当时由于西班牙国库空虚,女王卖掉自己王冠上的宝石,支持哥伦布航海。
得到女王支援,开始航海的哥伦布带领船员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一无所获,别说大陆,就是连个岛屿都没有发现,他们又饿又累。再加上当时的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所以他们认为大西洋是死亡之海,并对其充满恐惧。因为他们相信再往西走,就到了“地球的悬崖”,所以船员为了重返西班牙,准备在船上搞一次暴动。在叛乱之前,他们发现了一座岛。这就是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1492年10月12日,拯救了哥伦布性命的岛屿,于是他们把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是“救世主”之意。
哥伦布戏剧性地发现西印度群岛
来到圣萨尔瓦多岛的哥伦布一行跪着抚摸着大堤,感谢神让他们到达了“印度(India)”。他不知道自己的航海路线计算有严重错误,把自己发现的岛当作印度,将其命名为“西印度群岛(安的列斯群岛)”。所以哥伦布一行把这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非常喜欢哥伦布一行的大炮、枪支的土著居民告诉他们“在内陆有一个名为锡瓦奥(Cibao)的金矿,那里有很多黄金。”哥伦布以为有黄金的锡瓦奥就是黄金之国Zippangu(日本),于是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名为海地(Haïti)的这个岛就成为西班牙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当时被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
在向南航行的过程中,哥伦布一行又发现了今天的古巴,他们手脚并用地向当地土著居民询问是否有黄金。土著居民指着一个地方说Cubanacan(中间地带),“嗯?忽必烈……汗?这不就是《东方见闻录》中的中国元朝皇帝的名字吗?”当时的哥伦布甚至把古巴都错认为是中国元朝的一部分。
哥伦布带了6名当地土著居民,还有满满一船富有异国特色的特产、黄金、香烟等物品回到了西班牙。当他回到西班牙的时候,很多人都涌过来欣赏他带回来的土著居民和各种宝贝。
此后,哥伦布又进行了4次航海。他热衷于寻找黄金,甚至为了寻找黄金,强制动员当地土著居民,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抢劫、虐杀,但都没有找到黄金。哥伦布的恶行也随着船只传回了西班牙,女王认为他不再值得信任,剥夺了他的指挥权。此后,一文不名的哥伦布只能在自己是发现印度的主人公的冥想中咽了气。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的美洲之旅,麦哲伦的环球之旅(www.daowen.com)
意大利商人、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1454—1512)是曾和哥伦布一起去航海的人物。他认为哥伦布发现的地方可能不是西印度群岛,而是一块新大陆,并将其记录在日记中。后来,亚美利哥为了出版自己的航海日志,把它拿给德国的出版人士阅读。出版人士对于亚美利哥记录的“西印度群岛说不定是块新大陆”这种说法非常感兴趣,于是给这块新大陆起名“亚美利哥”。亚美利哥的航海日志出版后,成为整个欧洲的畅销书,此后,这块大陆没有被命名为哥伦布大陆,而是从亚美利哥的名字取名为“阿美利卡(美洲)”。
斐迪南·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出身于葡萄牙,参与了征服印度的战争,并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但葡萄牙没有给予在战场上苦战8年的麦哲伦任何奖赏,也没有给予其任何职位。生活贫困的他最后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前往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听了麦哲伦的计划,决定支持他的环球之旅。他在南美转了一圈,经过太平洋时,发现了“关岛(Guam)”。后来又发现了其他岛屿的麦哲伦取当时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00—1558)的父亲费利佩一世的名字,将这座岛命名为“菲律宾”。但麦哲伦在与菲律宾土著居民的战斗中牺牲,他的船队3年后,也就是1522年完成环球之旅,回到了西班牙,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
此后,对于欧洲人来说,大西洋不再是“死亡之海”,在麦哲伦的环球之旅中获得了勇气的航海家们一个个开始走向探险之路,大海也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沉寂。但随之而来,地球也迎来了残忍的世界化。
世界上最大的土地掠夺,无礼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葡萄牙非常讨厌比自己航海时代开始的要晚,但却发现了美洲大陆的西班牙。他们认为自己花费数十年才获取的成果,竟然被菜鸟级别的哥伦布一下子就超越了,感到自尊心颇受打击,另一方面又后悔自己拒绝了哥伦布,如果当初是葡萄牙支持了哥伦布的航海,那么说不定美洲大陆就会以葡萄牙语命名了。但不管怎样,西班牙因航海获利不菲,原本因与伊斯兰的战争而导致的空虚的国库也充盈起来,结果导致他们与葡萄牙的摩擦频繁,两国进行了多次海战。
但两个国家都不想放着眼前的宝贝不管,把时间浪费在战争上,于是两国在西班牙的托尔德西里亚斯(TratadodeTordesillas)签订了条约(1494)。由天主教教皇仲裁的条约约定,两个国家在距离非洲最西端的大海约1500千米的地方竖着画了一条“想象的分界线”,在这条线东边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在西面发现的土地属于西班牙的领土。根据伊比利亚的这两个国家签订的领土划分条约,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全部领土都被纳入了葡萄牙的领土范围中。
此后,葡萄牙的探险家哥普拉(Cabra)发现了巴西(1500)。根据两个国家划定的“想象中的分界线”,巴西的三分之二都归葡萄牙所有,因此在中美和南美,只有巴西一个国家使用葡萄牙语。
中大奖的西班牙人
16世纪初,葡萄牙人控制了香料贸易,在与印度和亚洲的贸易中获得了无数利益。但根据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西班牙不能与亚洲进行贸易。因此他们只能想着去开发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大陆”,从而获得长期的、潜在的利益。与葡萄牙相比,曾经深受贫困之苦的西班牙人不是一般的不安,个性急切的西班牙人一听到有财宝,马上就会跑起来。
当时的西班牙是一个严格的身份等级社会,想实现身份上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人很难摆脱贫穷。非贵族出身的西班牙年轻人于是怀着改变人生、一夜暴富的梦想去寻找新大陆。大部分西班牙人以全家的财产为担保筹备的旅行经费去的中美和南美,所以他们非常想赶快捞回本钱。于是他们使唤当地土著居民,甚至还对他们进行了虐杀。但原本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对于“异教徒、野蛮的土著居民”没有任何的罪责感,反而强调暴力和男性化的形象,君临在当地土著居民之上。
但也有人反对把土著居民当作奴隶,巴托洛梅主教(BartolomédeLas Casas,1484—1566)为了阻止像对待牲畜一样压迫、剥削土著居民的行为,把“为土著居民待遇的请愿书”交给西班牙王室。他提到可以把非洲黑人做奴隶,从而取代对土著居民的剥削,这成为此后把非洲黑人运来做奴隶的祸端。
被一对西班牙兄弟占领的中美洲:科尔特斯
历史上殖民开拓历史中最残忍的人就是出身于西班牙的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 Monroy Pizarro Altamirano,1485—1547)和法兰西斯克·皮泽洛(Francisco Pizarro,1475—1541),这两位是一对亲戚。弟弟科尔特斯征服了中美洲的墨西哥,哥哥皮泽洛占领了南美的秘鲁。
科尔特斯是出身于西班牙的下层贵族,学的是法律,但他意识到难以实现身份上升,于是在19岁时来到古巴,成为古巴总督的秘书。获得总督信任的科尔特斯获得了远征阿兹特克帝国的机会,但看透科尔特斯野心的总督制止了他。但科尔特斯还是秘密组织了远征队,离开了古巴圣地亚哥港口,到达了尤卡坦的韦拉克鲁斯(Veracruz,1519)。此时的科尔特斯有11艘船,还有500名军人,以及16匹马和14门大炮,还有短枪13枝。
但科尔特斯在前往阿兹特克帝国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比起千军万马来更有影响力的女性,这就是他们和尤卡坦土著居民的战斗中获得的奴隶,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子玛丽娜,据推测她可能出身于某个部落的贵族,在与阿兹特克帝国的战斗中沦为了奴隶。玛丽娜的西班牙语越来越好,还给科尔特斯讲述了中美很多部落与阿兹特克帝国之间的关系,以她的高级情报为基础,科尔特斯联合了很多反对阿兹特克帝国统治的多个部落,组成了联合军,朝着阿兹特克帝国进军的科尔特斯军队日渐强大。
科尔特斯一行与土著部落联合军到达了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深入虎穴的科尔特斯一行非常勇敢地抓住了阿兹特克帝国的皇帝蒙特祖玛并将其当作人质,但阿兹特克人掀起了激战,战胜了科尔特斯,还造成了400名西班牙人战死。科尔特斯没有办法,想着日后报仇也不晚,于是选择了撤退。这场战斗被命名为“悲伤之夜(La Noche Triste)”。
6个月之后,一个巨大的幸运降临到科尔特斯的头上。潜伏在西班牙人身上的黑死病病菌的变种在阿兹特克帝国肆虐,有“战士部落”之称的阿兹特克土著居民的一半以上得了天花,并因此失去了生命。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病菌,科尔特斯在与阿兹特克人的最后一战中获胜(1521),西班牙人把阿兹特克土著居民当作异教徒对其进行了大屠杀,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要求他们改信天主教。于是,墨西哥建立了中美洲最早的西班牙殖民地,也就是努比亚西班牙总督辖区(Virreinato de Nueva España,1535—1821)。
被一对西班牙兄弟占领的南美洲:皮泽洛
这一时期,西班牙的巴斯口·努恩捏斯·德·巴尔波(Vasco Núezde Balboa,1475—1519)穿越巴拿马海峡,使欧洲人发现了太平洋(1513)。当时皮泽洛就在巴尔波的旁边。他们两人一起穿越了巴拿马到哥伦比亚探险,获得了黄金帝国印加王国的信息。
皮泽洛的父亲是贵族军人,母亲是贱民,他是一个私生子。颇有手腕的皮泽洛离开了西班牙,在巴拿马的西班牙总督府找到了工作。这时他的堂弟科尔特斯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墨西哥),获得了巨额财富,实现了人生逆转。
自己的弟弟获得的可不是一块土地,而是一个帝国,这一消息让皮泽洛一方面非常羡慕,另一方面又非常嫉妒。于是,野心勃勃的皮泽洛建议巴拿马总督去征服印加王国,因为他在远征哥伦比亚时,从当地土著居民那里听说印加王国有黄金。但总督认为花费太高,于是拒绝支援皮泽洛。
但皮泽洛无法压制蠢蠢欲动的内心,他回到西班牙,向国王建议去征服印加帝国。皮泽洛对国王说如果远征成功,可以把获得的一部分财物献给国王,自己担任当地的总督。他带领168名军人和27匹马,开始在美洲大陆上徘徊。
皮泽洛担心自己带的人马不如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时的多,但他却有科尔特斯传授的秘籍。皮泽洛一到印加帝国,就先抓起了他们的国王当人质,然后利用该国内乱,于1533年征服了印加帝国。印加帝国的国王为了赎身,与皮泽洛约定自己会献出能装满囚禁自己房子的黄金。就像韩国IMF时的“献金运动”或“补贴国债运动”时国民献出的金银一样,印加帝国国王献出了24吨黄金,足足装满那个房间。但卑劣的皮泽洛却没有遵守约定,他以叛逆罪处死了印加国王。
此后,皮泽洛与科尔特斯一样,得益于始发于欧洲的病菌,又用长枪短炮攻陷了库斯科(Cuzco),又于港口城市利马(Lima)建立了西班牙殖民地的首都秘鲁总督辖区(VirreinatodelPerú,1542—1824),以便向西班牙国王进献战利品。但树敌太多的皮泽洛被刺客暗杀,被葬于秘鲁利马的教堂里,留下了巨额遗产(1541)。
沦为美洲奴隶的非洲人
现在的人们认为糖是引发各种慢性病的食物,因而不太受现代人欢迎。但在16世纪,糖是只有国王和贵族才能品尝的食物,对于一般平民来说只能是只能当作药品来使用的贵重的物品。蔗糖只能从产于热带气候之中的甘蔗中提取,巴西东北部海岸和西印度群岛是非常适合种植甘蔗的地方。葡萄牙人在这里种植提取蔗糖的原材料甘蔗,然后把收获提取后的蔗糖出口到欧洲,从而获利不菲。但生产蔗糖需要很多人手,葡萄牙人决定从非洲西海岸购买或猎取黑人当作奴隶,并把他们带到美洲。
此后,欧洲、美洲和非洲三地之间的贸易兴盛起来。他们从欧洲运输工业产品,然后在非洲换成奴隶,再把黑人奴隶运到美洲殖民地,换成蔗糖,然后再把蔗糖运到欧洲卖掉换成工业产品。这种贸易受天气影响和海盗威胁,但却有300%的利润,因此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投身于这种贸易之中。
改变世界历史的中美和南美的金银矿
开始殖民历史不到半个世纪的某一天,西班牙获得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好机会,他们在南美波托西发现了一个储量可观的银矿(1545)。锦上添花的是,在中美洲也发现了大银矿。16~17世纪,从美洲得到了大约15万千克的金和740万千克的银的西班牙沉浸在过节的氛围中。后来,巴西也发现了金矿。
但流入伊比利亚半岛的金银并没有用于改变民众的生活,而是用于葡萄牙、西班牙两个国家的王室和上流阶层享乐和购买各种奢侈品,这些金银也就随之流到其他欧洲国家。
西班牙的金银被用于为守护天主教(旧教)而掀起的不必要的战争中。当地的平民因为从天而降的银子,觉得没有工作的必要。也就是说,伊比利亚半岛只不过是金银短暂停留的地方而已。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穷奢极欲的时候,17世纪的欧洲新兴列强以来自西班牙的银为基础打好了根基,并发展起来。此时的银对于伊比利亚半岛来说无异于一种毒药。因为流经于这里的金和银,欧洲的物价上升了2~3倍,这就导致了价格革命,也就是通货膨胀。这成为除伊比利亚半岛之外,其他欧洲各国的商人获利的绝好机会。商人用这些钱修建了工厂用于大量生产产品,从而掀起了产业革命,成为了资本家。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的起源,但使欧洲富裕起来的产业革命是建立在对中南美的掠夺和对非洲黑人的剥削的基础上的。
与葡萄牙联合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西班牙
一直以来节节获胜的葡萄牙16世纪中叶因为各种原因国运开始动摇,与亚洲的贸易摩擦是一个原因,但关键的原因是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的失踪。当时24岁的血气方刚的国王参加了远征非洲,在与伊斯兰势力的战斗中失踪,没有留下子嗣。
这时西班牙的国王费利佩二世(1527—1598)以自己母亲是葡萄牙的公主为名,收买了葡萄牙的贵族,实现了与葡萄牙的联合。虽然这段历史不足百年,但曾是世界超级大国的葡萄牙一夜之间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580—1640)。
当时的欧洲各国因为联姻之故,经常分分合合,再加上伊比利亚半岛的王室之间其实如同亲戚,所以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问题是其疆域得到了无限扩大。当时葡萄牙持有的殖民地有巴西,还有亚洲、非洲等地一半的领土,因而这些领土随之成为了西班牙的领土,西班牙也就等于征服了全世界。在葡萄牙与西班牙联合的60年里,西班牙几乎拥有了除部分欧洲之外的全世界的领土。征服了世界的西班牙成为日不落的世界超级大国。
华而不实的伊比利亚半岛联合的危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与葡萄牙的联合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西班牙帝国开始出现了危机。与战争狂西班牙命运不同的欧洲各国并没有隔岸观火,特别是改信新教的英国对于天主教承认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心怀强烈不满。
作为报复,英国允许与海盗无异的武装起来的私掠船对满载金银的西班牙船只进行打击。法国对于西班牙殖民地的攻击更为频繁。在欧洲以天主教的虔诚信徒为荣、自尊心非常强烈的西班牙人与信奉新教的荷兰、法国昂立四世、拒绝了费利佩二世求婚的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是宿仇。
费利佩二世为了征服英国,出动了无敌舰队,在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的费利佩二世的眼里,伊丽莎白女王治理的信奉新教的英国不过是个乳臭味干的小毛孩。但英国启用了有丰富经验的私掠船,又与荷兰联合作战,虽然英国的船只比西班牙的要小,但机动性强。他们使用射程长的大炮进行攻击,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获得了巨大胜利(1588)。
陨落的太阳——伊比利亚半岛,升起的太阳——英国
与英国的海战中失败的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权逐渐被法国、荷兰、英国蚕食。当时,法国占领了今天加拿大的魁北克,使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西班牙的属国荷兰也获得了独立。当时荷兰的领土包括今天的比利时和卢森堡,荷兰的独立等于使西班牙失去了通往欧洲大陆的通道。荷兰的数千名蚂蚁军团的投资者投入现金组建了东印度公司(1602)。东印度公司如同报复西班牙般,侵略了其在南美、巴西和亚洲等地的殖民地。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持有东印度公司股份的人全都成了有钱人。
特别是英国在17世纪在现在美国的弗吉尼亚(Virginia)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殖民地,后来五月花号船(Mayflower)搭载着102名移民到达了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1620)。当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与西班牙的不同,西班牙殖民者主要以男性为主,目的是攫取黄金。英国殖民者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清教徒,他
们作为早期的殖民者,都非常勤俭。
后来,葡萄牙获得了英国的支持,取得了独立。不过独立的条件是把印度让给英国,葡萄牙也随之衰落下去(1640)。年轻人和各种人才都去了美洲大陆,国内工作的人手不够,再加上因为宗教原因导致多才多艺的犹太人全部被赶出了葡萄牙国境。此外,在大航海时代之后,葡萄牙人认为工商业是低贱的行业,不注重拉动内需,导致国力日衰。其邻居西班牙也是如此,靠掠夺别人获取的巨额财富不过几个世纪就失去了耀眼的光芒。
获益于来自于殖民地的财富的伊比利亚半岛的经济结构不幸也被用于其在中美和南美的殖民地。北美与中南美之间的差异其实随着17世纪美国的诞生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拿破仑的战争与伊比利亚半岛
雪上加霜,伊比利亚半岛被卷入了拿破仑的战争之中。法国大革命之后,获得了政权的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征服了欧洲,成为了西欧的皇帝。但法国在与英国的海战中失败,让拿破仑感觉很没面子。他火冒三丈,决定封锁大陆,禁止欧洲与英国进行一切交流。但葡萄牙违背了这一命令,继续与英国通商,于是拿破仑决定向葡萄牙宣战(1807)。
葡萄牙虽然惧怕欧洲最强大的拿破仑,但也不能忽视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葡萄牙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担心葡萄牙本土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另一方面又担心有很多黄金的巴西被英国抢走。于是英国建议葡萄牙王室到巴西去避难。非常苦闷的葡萄牙王室决定暂时离开纷争不断的欧洲到美丽的殖民地巴西避难。葡萄牙王室和贵族受到英国海军的护卫,坐上了前往巴西的船只。于是,葡萄牙于1807年在其殖民地巴西建立了首都里约热内卢,这是欧洲殖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拿破仑占领了没有王室的葡萄牙,还随之控制了西班牙。他让自己的哥哥担任西班牙国王,使西班牙成为法国的属国(1808—1813)。但西班牙民众掀起了反抗法国统治的起义,民众采取了在全国范围内自发的小规模斗争,采用骚扰法军的战术(“游击战”一词就产生于这个时期)。这场战争就像20世纪的越南战争一样,正规军受到游击队的牵制。
独立的中美与南美国家以及英国在美洲养下的虎崽——美国
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西班牙国力大受损失,此时中南美的国家受到自己的邻居美国战胜“日不落帝国”英国获得独立的刺激(1783),于是一直觊觎独立的机会,他们掀起了反对西班牙的战争,而此时的西班牙正因与拿破仑的战争而焦头烂额。
中美和南美以1816年的阿根廷为始,随后1818年在智利,1819年在哥伦比亚,1820年在墨西哥,1821年在秘鲁,1825年在玻利维亚等地相继爆发了独立运动。此时,身在巴西的葡萄牙王室的佩德罗一世宣布巴西独立,成为巴西王国的第一位国王。所以只有巴西避免了激烈的战争,1822年和平实现了独立。
拿破仑战争的余波影响了西班牙达一世纪之久,美国在与纸老虎西班牙的战争“美西战争(1898)”中获胜。结果导致西班牙的殖民地波多黎各等加勒比海附近的殖民地划入美国版图,美国成为了古巴的保护国。此外,美国还得到了菲律宾,使自己的势力跨越太平洋到达亚洲。美国从此取代了西班牙,跻身于世界列强之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