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蹄:庄子-马的天性死亡及伯乐之罪

马蹄:庄子-马的天性死亡及伯乐之罪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文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吃草饮水,翘足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于是他烧灼马身,剪剔马毛,凿削马蹄,以火烙马身作标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去十分之二三了;然后使马忍受饥渴,快速奔驰,步伐整齐,前面有口衔横木的灾患,后面有皮鞭竹条的威胁,这样一来,马便死去过半了。故马之知而至盗者⑩,伯乐之罪也。

马蹄:庄子-马的天性死亡及伯乐之罪

原 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注 释

①龁(hé):咬,嚼。

②翘:扬起。陆:跳跃。

③义台:高台。路:大,正。寝:居室。

④剔:指剪剔马毛。

⑤刻:指凿削马蹄甲。

⑥雒(luò):通“烙”,指用红铁烙火印,作为标识。

⑦连:系缀。羁(jī):马络头。(zhí):牵绊马脚的绳子。

⑧皁(zào):马槽,饲马饮食的地方。栈(zhàn):安放在马脚下的编木。

⑨橛(jué):马口中所衔的横木。饰:马络头上的装饰物。

⑩埴(zhí):黏土,可烧制陶器。

译 文

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吃草饮水,翘足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大殿,对马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

等到伯乐出现,说:“我善于调教马。”于是他烧灼马身,剪剔马毛,凿削马蹄,以火烙马身作标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去十分之二三了;然后使马忍受饥渴,快速奔驰,步伐整齐,前面有口衔横木的灾患,后面有皮鞭竹条的威胁,这样一来,马便死去过半了。陶工说:“我善于整治黏土,烧制陶器,圆的合乎圆规的标准,方的合乎矩尺的规格。”木匠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打造器具,曲的合乎曲尺的弯度,直的合乎墨线的直度。”黏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要合乎圆规、矩尺、曲尺、墨线的要求吗?然而世世代代的人都称赞说:“伯乐善于调教马,而陶工、木匠善于整治黏土和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原 文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注 释

①意:认为,觉得。

②一:纯一。党:偏私。

③填填:稳重的样子。

④颠颠:指目光专注不游移,表现出质朴而无心机的神态。

⑤蹊隧:小路和隧道

⑥遂长:繁茂地生长。

⑦系羁:用绳子拴缚住。

⑧族:聚在一起。

⑨德:人的自然本性。离:离散,丧失。

⑩蹩躠(bié xiè):尽心用力的样子。(www.daowen.com)

踶跂(zhì qǐ):踮起脚尖,竭尽心力,勉力而行的样子。

澶(dàn)漫:放纵逸乐。

摘僻:繁琐拘泥的样子。

纯朴:指原始的木材。

牺尊:刻有牛形状花纹的酒器。尊:通“樽”,酒器。

珪璋:玉制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

译 文

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并不这样。人民有他们的自然本性,他们织出布来穿,种出粮食来吃,这是人类共有的德行和本能。人的思想浑然纯一,没有一点偏私,这就叫作放任自然。所以在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年代,人们的行为持重自然,人们的眼神质朴纯粹。在那个时候,山中没有小路和隧道,水上没有船只和桥梁;万物都生长在一起,所住的地方互相毗连;飞禽走兽成群结队,花草树木繁茂生长。因而禽兽可以任人牵着到处游玩,鸟雀的巢窠可以攀援上去窥望。在人类天性保留最完美的年代,人类与禽兽混杂而居,与万物聚合并存,哪里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人人都愚笨而无智慧,本性就不会离失;人人都恬淡而无贪欲,这就叫作纯真朴实。纯真朴实了,人民就能保持本性。

等到所谓的圣人出现,他们费尽心思地去倡导“仁”,竭尽心力去追求“义”,因而天下开始出现迷惑和猜疑;他们放纵无度地追求逸乐的曲章,繁杂琐碎地制定礼仪,因而天下开始分离。所以说,原始的木材不被砍斫,怎能用它雕刻为酒器?一块璞玉不被毁坏,怎能用它做成珪璋?人类自然天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搅乱,怎会有文采?五声不被错乱,怎会有六律?损坏原始木材制成木器,那是工匠的罪过;毁坏人类自然天性来推行仁义,这是圣人的过错。

原 文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 释

①相靡:互相摩擦,表示亲顺。

②相踶:用后脚相踢。踶:通“踢”。

③衡:与辕相连的横木。扼:通“轭”,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月题:马额上的配饰,形似月。

⑤介倪:指折毁坏车

(yīn)扼:指马弯曲脖颈企图从轭下逃脱。

⑦鸷(zhì)曼:指马性狂突不驯,试图挣脱。

⑧诡衔:吐出马嚼。

⑨窃辔:挣脱笼头。

(tài):此处借用为“能”,能够。

赫胥氏:传说中的帝王名。

熙:通“嬉”,嬉戏。

县跂:悬挂于高处而使人仰慕。跂:企望。

译 文

那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开心时就互相摩擦,发怒时则相互用后脚踢。马的智慧仅此而已。等到给它加上车横颈轭,装饰了额前配饰,于是马就懂得了折毁车、曲颈脱轭、狂突不驯、吐出马嚼、挣脱笼头。因此马的智慧和神态变得像盗贼一样,这是伯乐的罪过。

在赫胥氏的时代,人民安居而不知道干什么,悠游而不知道去哪里,他们口中含着食物嬉戏,鼓着肚子闲游。百姓所能做的仅此而已。等到圣人出现,运用礼乐生硬地匡正天下人的形体,标榜仁义来慰藉天下人的心,于是人民开始竭尽全力去追求巧智,争先恐后去追求私利,而不能加以制止。这也是圣人的过错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