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明
接到重庆市教科院王院长的邀请,前来参编这本服务于一线教师和领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指南》,我心里是既欣喜又忐忑。欣喜的是,承蒙王院长多年来对我的厚爱和对我十几年来在高中开展心育工作的认可,邀请我同他的重庆市王纬虹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优秀学员一起来做这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忐忑的是,扪心自问,自己的心育工作其实一直处在探索阶段,心育文章的写作也一直处在需要继续提高的阶段,虽然有不少文章发表,但那只是作为作者,而这次我将作为编委会成员。在犹豫半秒钟后,我爽快地答应了,我觉得这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很快,编写工作联络人、来自南开中学的薛玲玲老师就在QQ群里布置了每个编委的具体任务,即联系自己负责文章的作者,请他们按照要求,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进一步修改。初听这个任务,我觉得这项工作还是蛮简单的,就是催促作者修改文章嘛。但是,当我联系了第一位作者后,我才知道,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因为作者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的思维短路了,不知道如何修改才好;他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只是爱好心理学,是兼职的心理教师。其实,在这之前,我们是遵循自愿的原则,自己选择选题;我也发了较为成熟的样文给他,但结果就是没有结果。我有点生气,但是,很快,我就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再次把修改的要求告知了他,并约定好交稿的时间。但是,直到2018年1月19日我到南开中学召开全体编委改稿会,依然没有收到他的修改稿。发QQ,发微信,均未回复;发短信,也没有消息;打了几通电话,总算打通了,结果他告知我,他在外面培训,没有时间修改。我再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理解了他的难处,并再次和他就改稿提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改稿会上,再次聆听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王院长对书稿的要求。我谨记在心,觉得做好编委这项工作,的确不太简单。
当改稿会结束后,我继续和其他作者联系修改事宜时,有的作者不理解了,抱怨道:“我都改了两次了。还要改多少次?这可何时是个头呀!”有的作者不管你怎么说,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走,即使前方是黑灯瞎火的死胡同一条,他也不想回头。有的作者呢,则是多次告诉我:“邓老师,我已经尽力了,实在无法再改了。”还有的作者就一个字:忙。面对各种上述种种情况,我犯难了。我甚至想:既然你们不能改,不便改,那就全不用改了,我自己把你们的文章写了。显然,这样的想法只是一时冲动,这样的做法太不现实。但是,一个问题还是困扰着我:究竟应该坚持简单粗暴、方便快捷的原则,不太理想的文章就直接删除;还是坚持王院长的观点,作者写一篇文章也不容易,积极参与我们这本书的编写更是不易,如果文章质量不是太糟糕,就不要轻易删除?思来想去,还是后者。常言道“医者仁心”,其实,图书编写者也应该有仁心。于是,我又开始一一回应作者,在原文上指出更详细的修改方向,在言语中肯定作者的独特见解,在聊天中鼓励他继续修改,甚至搬出自己曾经参编的书稿改了六次方才过关的真实经历。(www.daowen.com)
当我转变了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的时候,真正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修改文章的时候,我发现,作者的配合度明显增高了,文章的质量自然也随之提高了。
所以,做一名合格的编委,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的不单是你自己的思考、见解,更需要你有耐心、信心、爱心,让作者在你的帮助指导下,孕育出光芒四射的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