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班级建设实践:用心理学知识进行

班级建设实践:用心理学知识进行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关照每一个学生,促进班级建设呢?的心理游戏来相互认识。

班级建设实践:用心理学知识进行

❤背景与情境

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我总觉得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加之新的时期里社会、家庭、经济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孩子们呈现出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等特点。面对爱打架的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上课有说不完话的孩子、缺失父母爱的孩子、经常与同学闹矛盾的孩子等,我学习了很多“招”,但教育效果差异大,反反复复。我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关照每一个学生,促进班级建设呢?

❤分析与探讨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细胞,是师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集体,班级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价值观、意识形态都也呈现新的特征,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就成了教师们棘手的问题。

教育是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班级建设中,面对不同的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很正常。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去引导学生面对、分析、处理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识,获得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让学生从中得到触动、启发?如何关注人人快乐成长,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这需要我们掌握教育的方法,并通过学习和运用心理知识,更进一步地去认识每一个学生和当前学生发展的整体特点,从而从关注问题的表象深入实质,建设好班级。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如果希望从所有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先全面地了解人。班级管理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在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班情,洞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后,便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顺性扬长。这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表的形式,了解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擅长做的事情、高兴的事情、最喜欢去的地方、最想去的地方、最困惑的事情、最想给老师说的一句话等。

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适应变化,班主任还可以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多渠道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社会影响、思想动态,以及个人性格、特长、爱好等等,做到对全班每位同学的思想、学习、纪律有较全面的了解,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道理,在情感交流中获得心理平衡。

二、开展丰富的“心理游戏”,在玩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心理游戏种类繁多,班主任可以根据班情采用不同的心理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班级的管理。

比如,在一个新组成的班级,班主任可以采用“谁在布后?”的心理游戏来相互认识。具体操作:(1)把全班分为两组,分坐在场地的两边,然后按顺序自报家门;(2)老师和一个学生拿着布隔开两组学生,在拿起布时,每组各派一人坐在布两边的中间;(3)待坐好后,老师倒数三下后放下布,两边被派出的人必须很快叫出对方的名字,叫得比较慢的就输了。

又比如可以采用“爬树摘果子游戏”,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具体操作:(1)让全班同学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同学的话语,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画出一颗愿望树,上面贴着各种各样的愿望,从短期目标开始往上贴;(2)和学生一起计算每天有多少空闲时间,可以完成多少任务,并根据自己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多少程序,如做一个班级网页,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又需要多少专业知识才能完成;(3)在操作中,班主任一定要坚持,只有自己先坚持下去才能督促学生坚持。同时,还应该注意及时检查他们的进度,及时调整“摘果子”的计划。当完成一个任务时,摘下写着同学祝福话语和老师奖励的果实。这样学生才能懂得怎样去努力,怎样才能生活得有意义。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交往形式,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玩”这个层次,就不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游戏创设、开展和结束后,进行适当的讨论、总结、提炼和概括。

三、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增强学生班级建设的主人翁意识(www.daowen.com)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权威的,容易培养出“听话”“规范”“统一”的学生,容易形成“同一步调”,但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缺乏自我的目标意识、行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团体动力学”,是一种对团体本质的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研究团体的气氛,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团体的领导作风对团体形成发展的影响等。将群体动力学理论贯穿于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中,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分阶段提出班级发展目标和方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建构合理的规章制度,一起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研究中得出,团体的内聚性主要由三种基础形成:一是个体由于对其他团体成员的喜爱而喜爱团体,二是由于团体成员资格能赋予成员以一定声望而使团体成员喜爱团体,三是由于团体是达到个人目标的手段而使团体成员喜爱团体。从他和学生的研究中发现,越是密切结合的对象越能够力求意见一致,越是密切结合的对象也越受团体讨论的影响。

基于此,在班级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团体小组的作用。

第一,遵循小团体原则,人数在4至6人,自愿组合为主、教师安排为辅,男生女生相搭配。

第二,小组商量形成组名、组徽、组歌、口号等,可以将小组照片张贴在明显的位置,时时提示小组集体。

第三,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小组成员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每个人的分工明晰化、具体化,从而将每个人的目标与小组目标建立联系。

第四,注重小组长的产生,作为群体的核心且是最有力量的人,他的想法影响重大,不论群体成员或是整个气氛都因他而改变,因此加强小组长的考核、选拔、培训,提高小组长的领导力,同时,可以进行小组长的轮换。

第五,组间竞争能使小组之间形成公平竞争的势态,这个势态越强,小组之间为了争夺名次而产生的内聚力也越强,有利于小组形成强大的内聚力。

❤资源与拓展

1.群体动力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团体内聚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力,领导方式与团体生产力,团体目标与团体成员动机以及团体的结构性。

2.推荐书籍:《人格的动力理论》,[美]库尔特·勒温/著,王思明、叶鸣铉/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班级心理游戏集》,潘睿华/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重庆市巴蜀小学 张 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