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或心理健康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开展班级的或者全校的趣味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趣味运动会,在班上播放心理电影,指导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联合学校团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社区等活动。

❤背景与情境

当我还是一名心理教师的时候,有人问我:“你是心理教师,那心理课都是怎么上的呢?”我只能回答:“我是心理教师,但是没有上课。”“不上课,怎么教学生东西呢?”他们都不能理解。因为在一些人的传统观念里,教师最基本和首要的工作就是上课,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一个不上课的教师怎么能算教师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包括我工作的学校,由于没有教材、课时紧张、心理教师数量少等现实原因,并没有安排心理健康课。曾经有不少同事对我说:“真羡慕你不上课,每天只需要在咨询室和学生‘聊天’,时不时搞一些活动就可以了。”在他们看来,一个老师不上课,工作就没有主线,没有实效,哪怕你开展再多的活动,也只是“走过场”,不但无法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反而可能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成绩。

其实,做咨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聊天”。虽然上述这种普遍的误解常常困扰着我,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是可以逐渐改变这种成见的。因为,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有许多途径和方法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

❤分析与探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大途径,而开设心理健康课只是“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这一途径中的一个方面。该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由此可见,首先,心理健康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课,即传授知识,心理健康课也不局限于课堂内;其次,开设心理健康课也并非我们开展工作的唯一途径,其他途径同样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目的。在工作中,我们不需要因为没有上课就妄自菲薄,而是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指导,有条不紊地以其他途径逐渐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尴尬局面,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由于很多学生对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而心理教师不上课,接触学生就比较被动,要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等心理常识,就必须做好宣传工作。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有许多途径,我曾经通过编辑制作学校心理宣传报、宣传展板、海报,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现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还可以开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

二、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很多学校全校就只有一到两名心理教师,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每学期活动开展的主题、时间、形式、人员安排等问题都要提前计划考虑。不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更不能贪多、贪全,否则工作开展起来不但会很乱,难以出成效,而且会把自己累得够呛。比如,每年九月份应该固定开展新生心理适应方面的专题讲座或活动,每年五六月份应该集中开展考前心理调适方面的专题讲座。其余时间里可以以广播、讲座、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等形式,围绕中学生认识自我、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主题,来开展专题教育。

三、开展学生心理咨询

学生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工作中我发现,我的上班时间和学生的上课时间是平行的,这会导致有的学生前来咨询时不能马上找到我。所以在工作中,我与学校协调了工作时间,将值班时间重点安排到学生方便的时间段,比如大课间、零自习、放学时间等。同时,我以不同的咨询形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咨询需求。除了直接面对面咨询外,还通过以下形式为学生提供间接的心理咨询服务:一是经常和班主任、学科教师沟通,向他们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他们向学生提供间接的咨询指导;二是开设学校的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工作QQ或微信号,以书信、电话、QQ或微信的形式为一些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三是在学校心理刊物、校刊、广播站上开设咨询专栏,接受匿名咨询,选择典型的心理问题解答,以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功能;四是指导心理委员、心理社团成员向班上同学提供简单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帮助。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一些团体心理辅导,但需要先确定好训练的主题,提前制作出团体方案和宣传海报,通过海报招募,吸引学生参加。在中小学中,开展团体训练常常受到时间、人员、场地的限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www.daowen.com)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活动

其实,学校的许多活动都具有心理训练的作用,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或心理健康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开展班级的或者全校的趣味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趣味运动会,在班上播放心理电影,指导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联合学校团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社区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心理教师要全盘考虑,全程指导和参与,灵活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进行学科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绝不只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心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每个教师共同的职责,单枪匹马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会让心理教师身心俱疲且效果甚微,因此,必须要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渗透的原则。平时,我们要主动与各学科教师多聊聊,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在学生前来咨询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交流,学科教师也能学习、掌握更多关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知识,在教学中就能结合心理学知识,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人文社会学科中有许多关于优化性格、自尊自信的内容;数学物理自然科学中包含了有效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想象的能力的内容;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中也包含调节情绪、增强意志、改善人际关系、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如果学科教师能从中看到学科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就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育。同样,我们也可以在这些课程中挖掘素材,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六、家校互动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定期邀请家长到校集中学习学生在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每学期定期向家长邮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宣传册,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同样,心理教师是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些工作的,需要其他教师的共同参与。

七、建立学校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同时为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提供学生心理状况和个性化发展的参考资料。每年新生入学后,就可以开展心理测评了。心理测评媒介可以是纸质问卷或者测评软件,心理测评后,我们就可以按年级、班级建立完整的电子或纸质的学生心理档案了。如果是软件测评,系统会自动生成测评结果;如果是纸质问卷,我们需要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再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预警”学生,并尽快和该生的班主任、家长沟通、了解情况,与学生面谈。对个别“高危”学生,要果断做出转介的建议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汇报。

❤资源与拓展

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主要以课程方式进行,注重发展性和教育性。同时,注重对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用学科渗透,环境熏陶,开展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等形式,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的心理辅导网络。

(来源:《心理学》,蔡笑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必须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为主线,使其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协同效应,从而构成一个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课程体系,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

(来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教华语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陈 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