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教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心理教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背景与情境作为一名新进的心理教师,也是学校的第一位心理教师,学校对我满怀期待。可是,我却有自己的烦恼,不知道如何上好一堂心理健康课,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内容。在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确定上课的主题就容易了。心理健康课程的主题一定要实事求是,贴近生活。课后,心理教师要针对课堂中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

❤背景与情境

作为一名新进的心理教师,也是学校的第一位心理教师,学校对我满怀期待。可是,我却有自己的烦恼,不知道如何上好一堂心理健康课,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内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类似于学科教学,但又不等于学科教学。它没有指定的教材和教案,没有明确的知识点,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也没有为我们教师专门开设的课程,更没有年级备课组予以指导。这让我十分迷茫:该如何组织一堂心理健康课呢?

❤分析与探讨

心理健康课是一门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课程。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它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纯的心理品质的训练;它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压力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时,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现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新兴的学科,有着太多的未知和空白,需要心理教师用心去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充分了解学生,确定课程主题

在上课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来设计课程。

比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存在入学适应问题——学习习惯不良,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独立学习,纪律性较差等。因此,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设置心理健康主题课程时,可以选择“火眼金睛”“击鼓传花”等培养专注力的游戏形式。再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的同伴关系、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和考试焦虑等问题,可以开设“学会倾听,学会合作”的主题课程,并适当加入“做情绪的主人”“让焦虑助我一臂之力”等主题内容。只有符合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主题课程,才会让学生感兴趣,才会有较好的辅导效果。

同时,心理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到学生中去,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布置心理日记作业、对校访的家长进行访谈、关注心理辅导室来访学生的情况等方式获得信息;还要与班主任多交流,以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情绪状态。

在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确定上课的主题就容易了。可以说了解学生是确定课程主题的基础与依据。心理健康课程的主题一定要实事求是,贴近生活。课题名称一般要遵循简洁明了和有吸引力的原则,课与课之间最好能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例如,在学期初,经调查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如何适应学校的学习、沟通交流、时间的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对此,我们可以以此设计十二节不同主题的心理课,包括“我是谁”“上学第一天”“做时间的主人”“人际沟通与交流合作”等。

二、设计与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思考如何引入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交流,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

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围绕核心主题展开,同时要层次分明,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逐层深化。

如“情绪管理”主题课程的内容安排应包括:

(1)“面部表情猜测”——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2)“情境分析”——面对不同的情境,说说自己的心情;(www.daowen.com)

(3)“送你一支快乐魔法棒”——引导学生用积极正面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

(4)“幸福拍手歌”——齐唱《幸福拍手歌》,配上肢体语言,体验情绪释放的快乐。

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够在心理教学活动中自己感悟、体验;将“参与—体验—感悟—调适—提升”贯穿其中,不断深化课程内容。

(二)教育形式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过程流畅、梯度合理的基础上,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具有趣味性、创新性、感染性等特点,也就是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教学形式上,应紧扣主题,尝试运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法、心理剧法、心理故事法、演讲法、辩论法、测评法、音乐渲染法、讨论法、课后实践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如“成长中的我”主题课程的内容安排,可以以影片《疯狂的麦咭》的精彩片段作为开场,紧接着进行自信风采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引入情境式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主观性,必须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为学生的心理感受创设不同的情境体验,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的情境创设对心理变化的应激反应。学校心理课程不能通过直观的讲授进行硬性灌输,必须建立不同的学习情境。如,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时,如果单纯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灌于学生之耳,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时可以借助感恩视频、感恩案例以及感恩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育。在课程情境中多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在分享和总结中深化认识,内化经验

在紧张丰富的课程活动之后应趁热打铁,及时对上课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化本节课主题,促进学生将直观感受内化为个体经验。如教学“学会感恩”主题时,老师让学生观看视频《七分钟感恩父母》之后,针对影片中父母为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的结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发表意见。所以,在分享时要把握好时间,点到即止,教师不做价值判断,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第一,就活动内容本身进行探讨;第二,将活动中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进行分享;第三,加强活动过程中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分享。

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每一次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展示都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们要在每节课的课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得以实现?将每次的总结和体会融入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与时俱进,学生们才会愿意参与讨论和分享。课后,心理教师要针对课堂中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加强理解和认识,也要不断完善自身基本素养。由于心理教研组人数较少,传帮带资源不够,那么可以去听其他学科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上课的基本素养。心理教师除了在教学中磨炼之外,还可以加强同行教研。直观、形象的地面研修和方便、快捷的网络研究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资源与拓展

1.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而且要重视课程效果,建立起本土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2.推荐书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组织》,吴增强、蒋薇美/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在内容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实践环节清晰易懂、适用面广,能够给初出茅庐的心理教师的授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银翔校区 王欢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