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情境
小李是一名工作了三年的心理教师,最近领导让她申请一项课题。选什么研究主题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中小学的实验条件不完善,该怎么办呢?她为此很发愁。
❤分析与探讨
一、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观念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但教师的科研不仅表现在学科上,更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上。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任何教师如果想要在学科教学上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要有所研究。
中小学教师身在教学一线,每天都在学校里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很容易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思考,想出解决办法,这就是教育科研。中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和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关注、关心学生的变化和成长,这也是除教学之外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教师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有所成就。中小学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是一个展示个人才能、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教师能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教育科研结果的展示,不仅可以使教师感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喜悦,还能为后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所以,教师只有把科研当成促进自身成长的途径,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从解决实践问题着手
要坚持“问题导向”,去研究实际存在、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与心理教师熟悉的“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中的“解决导向”不同,不能用后者去否定前者。(www.daowen.com)
比如说,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发展性辅导作为主要任务的。那么,我们进行发展性辅导研究时就要思考:中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几个关键期体现在什么年龄段?怎样在心理辅导课上加以落实?再具体一点就是:什么时候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或学习习惯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的习惯不好,家长往往束手无策,那么心理辅导的课题研究就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举例来说,小学生写作业拖拉、磨蹭,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写完,可孩子到了晚上九点还没写完。怎样让小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的习惯呢?我们就要研究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涉及范围如此之广。小学生做作业拖沓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是一个该年龄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家长没有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去培养、训练的问题。
❤资源与拓展
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的三个切入点如下。
一是从移植教育教学经验上寻找切入点:优选教学经验(模式、方法)→确定研究措施→选择研究对象→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二是从总结自身经验上寻找切入点: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材料→提炼经验主题→撰写研究论文。
三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寻找切入点: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调查→资料分析→拟定报告。
重庆市巴蜀小学 张 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