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处理转介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指南

如何处理转介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指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小黄毕竟经验有限,面对班主任转介过来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该如何处理和应对呢?首先,稳定“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的情绪。这无疑会加大心理辅导老师与“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难度。所以,大多数被班主任老师转诊来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求助意愿不但不强烈,甚至有可能很抵触、反感,要不是迫不得已,根本就不会来。

❤背景与情境

小黄是一位刚入职一年多的心理教师。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非常有成效,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师生有心理问题或困惑都愿意来咨询室寻找心理教师咨询帮助。且班主任习惯了把有问题的学生交给心理教师处理。因此,刚入职没多久的小黄就遇到了不少班主任介绍来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可小黄毕竟经验有限,面对班主任转介过来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该如何处理和应对呢?

❤分析与探讨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有待改进,从而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的学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总结出“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有:

纪律型(不守纪律,爱和同学起冲突,迟到早退,不参加活动,品德还行);

品德型(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不孝敬父母,打架斗殴,迷恋上网);

心理障碍型(自闭,忧郁,躁动,多疑,无法与人沟通,成绩不好,品德还行);

“好学生”型(双重人格,自我中心,自我消失,处在隐蔽状态);

厌学型(心里有问题,品德没问题)。

由于提问者把“难缠家长”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我就暂且把提问者所说的“问题学生”归为纪律型和品德型,因为这两种类型在班级中最为常见,对班级的影响也非常大,也最容易屡教不改,让班主任头痛,不得已才叫家长配合教育,而有的家长在无可奈何之际,也只有通过耍横来推卸责任,让人感觉是个“难缠家长”。也只有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班主任用常规办法实在无法解决时,才可能会想到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厌学型”和“好学生型”很容易让班主任想到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转介到心理教师这里来,出现“难缠家长”的情况也很少。而纪律型和品德型就不一样了,由于这两种类型的孩子班主任们接触太多,教育起来也比较有经验,因此,大多数班主任都不会首先想到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式来解决此类学生的问题。那么,当班主任把“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转介到心理教师这里来时,心理教师究竟该怎么办呢?

首先,稳定“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的情绪。(www.daowen.com)

纪律型和品德型的“问题学生”让老师头痛的不仅是屡教不改,而且惹事不断,不但很容易与同龄人起冲突,也很容易与老师起冲突。因此,当被转介到心理教师那里时,“问题学生”往往是带着情绪的。“难缠家长”常常也与这两类“问题学生”相关联,“难缠家长”之所以让老师觉得难缠,也很有可能是这类家长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于发怒、责怪他人。或许正被孩子的不良行为弄得焦头烂额,又被老师叫到学校觉得丢了面子,自然免不了带着情绪而来。因此,当“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被转介到心理教师这里时,心理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稳定他们的情绪。你可以真诚热情地邀请学生或家长坐下,可以通过给他们倒一杯水放在他们手里等方式让他们和你有所互动。如果是学生,你还可以通过拥抱等肢体语言给予实际的安慰。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你还可以指导学生或家长做深呼吸让他们尽快把情绪稳定下来。如果他们只是生气,又不愿意接受任何指导,什么话也不愿意说,只是坐在那里,那也许是他们通常平息情绪的方式,你也不必催促,只需坐着等待他们开口就行。当然,如果他们愿意说,那就更好办,你只需认真听就行了。

其次,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关系。

一般来说,被老师要求来做心理辅导的,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可能都对心理辅导有些抵触情绪,特别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去找心理辅导老师仍然意味着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仍然是不好的事”。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私下都不愿意主动去找心理辅导老师,何况还是被班主任要求。大多数“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尽管孩子的“问题”和家长的“难缠”本身就说明了某种心理问题的存在。再者,由于心理教师毕竟也是属于学校的老师,又与学生的班主任是同事关系,这会加重他们的防备感。这无疑会加大心理辅导老师与“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难度。所以,大多数被班主任老师转诊来的“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求助意愿不但不强烈,甚至有可能很抵触、反感,要不是迫不得已,根本就不会来。他们即使来了,也许只是想找个人评一下理。当着你的面,把牢骚发完了,甚至非要让你判断个对与错来。对于这类学生和家长,心理辅导老师除稳定他们的情绪外,还要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关系。这就需要心理辅导老师不但要有一颗真诚、热情的心,更要去尊重学生、尊重家长,通过关注、倾听、共情等辅导技巧来让学生和家长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愿讲。心理辅导老师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当时的心情,去理解他们遭受的困扰,去体会他们有多么的无奈,去觉察他们内心的恐惧。这样,他们才会卸下厚重的盔甲,放下手中的长矛,坐直身子,认真倾听,认真思考。要做到这一点,心理辅导老师首先得对此类“问题学生”和“难缠家长”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诉求,引导他们说出心声,发现他们的优点,为进一步的心理辅导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第三,在评估“问题学生”“难缠家长”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评估自己的心理辅导能力。

也许对于大多数心理教师来说,对于纪律型和品德型“问题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辅导都心中有数,但对于辅导效果就信心不足了。因为此类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还在于家庭教育方式,比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动则打骂或过分溺爱,甚至连家庭教育都谈不上,因为根本就无人管教。因此,要使心理辅导对此类学生产生效果,家长的配合是关键,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是根本,而家庭教育方式转变的前提是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甚至是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一个普通的心理教师虽然具有心理辅导资格,但主要的服务对象毕竟是学生而不是家长,要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这就需要你在与家长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前提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用理解当父母不易的心情,用尊重礼貌的语言,用众多的事例让家长明白他们目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及心理特点的,他们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会对孩子目前状况的改变有多大的影响。同时也要向他们明确表明自己相信父母是爱孩子的,当父母的本身都没有错,因为没人天生就会当父母,每个人都是在尝试中当父亲或母亲,只是在尝试中如果发现自己给予孩子的爱不是他想要的就应及时矫正,尝试换其他方式给予。此外,如果你根据孩子和家长的讲述,通过你的评估,觉得家长或整个家庭很有必要做一次家庭心理辅导,可以建议他们去做家庭心理辅导。当然,如果根据你的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你辅导起来也觉得有些吃力,你也可以建议家长去找经验更丰富的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

❤资源与拓展

由王晓春著,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本以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为突破口,努力在这个问题上把智慧型教育理论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且适当规范化。本书既可以看成教育问题学生的一本“医书”,也可以看成教师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训教材。

班级里总有那么些学生:有的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有的迷恋网络,偷拿钱物,早恋;有的对同学暴力相向,甚至离家出走;教师在他们身上花费很多精力,然而收效甚微。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金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