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辅导学生喜欢上教师,应对方法

心理辅导学生喜欢上教师,应对方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是指个体具有自我决定和选择的权利,心理咨询师需要向来访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其自主性。

心理辅导学生喜欢上教师,应对方法

❤背景与情境

我是一名男老师,从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来到学校做高中专职心理教师有两年时间,主要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学期,有一名高一女生前来咨询学业及家庭问题,经过几次咨询后,女生的咨询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仍表示不愿意终止咨询,还想继续预约咨询,并且常常在非咨询时间刻意打扮自己,来到咨询室找我聊天,关心我的个人生活,提出想和我一起吃饭。那么,当学生有“喜欢、爱慕”的表现时,心理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呢?

❤分析与探讨

心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像咨询师与来访者,没有那么正式,不只是单纯的咨询关系,也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所以,学校心理咨询人员遇到类似的问题,常感到困惑:一方面,咨询人员与来访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对方的不良情绪与表现有了很大的好转;另一方面,对方也可能对心理教师产生日益深重的情感依恋,使心理咨询关系难以维持,即来访学生对咨询者产生了移情。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对心理教师的移情,保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呢?

一、正确看待咨询学生对心理教师的“爱慕”之情

人都有依恋、依赖的情感需求,如果来访学生的这种需求平时未得到满足或极度缺乏,当感受到心理教师的尊重、共情、包容关怀的信息和情感时,就很可能会将之作为父母的代偿,产生对心理教师的依恋、依赖或爱慕之情等。所以,一定程度上的移情,其实有助于孩子修复以前的缺失和满足情感需求。同时,心理教师必须把握一个移情的量的问题,如果移情过量就会让学生难以与老师这个依存对象分离,从而失去独立和成长的机会。如,对于到了时间仍不告辞,或在约定好的咨询时间之外前来(或打电话)等问题,如果心理教师默许的话,就无法帮助来访的学生养成自立、独立的精神,获得考虑他人是否方便的社会性成长。

二、帮助学生觉察和正确认识移情反应

当觉察到来访学生对心理教师有“情感依恋、爱慕”等移情表现时,心理教师不与对方谈论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并且拒绝邀请:“我很感谢你的好意,但我不能去。因为我们现在的关系最适合我对你的帮助。”

如果,案例中这位女生还提出以后能否继续做朋友的问题,心理教师应告知:心理咨询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朋友关系,它很强调咨询人员对来访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及客观立场。如果双方走得太近,那心理教师将会失去对来访学生问题的洞察力。所以,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教师应考虑把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依恋内化成为对她自我成长的激励,鼓励她:“你是很有能力的学生,你能在我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很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相信你在咨询结束后能够独立地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成长。你的自信会使更多人愿意与你交朋友。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心理咨询对你的最大帮助是使你恢复了自信。在这当中,我对你表现了很大的理解,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请不要与一般朋友关系混淆。”

心理教师在保持好师生关系边界的同时,可以与来访学生探讨情感依恋种种表象背后的需求动机是什么,如“你老想在这里和我说话,这是不是有点像小孩子一样,老想在母亲的身边?”“你讨厌你的父亲,所以才将这种感情朝向我?”等,深入来访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本质。若来访学生说“没有这回事”“不是这样的”,否认移情这一事实的话,心理教师应避免主观论断,应学会倾听,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不能将自己卷入来访学生亦喜亦忧的情感起伏中。

三、利用好移情,帮助学生成长

当心理教师正确处理好移情之后,来访学生明白了道理,对心理教师主动表达说:“我现在明白了,我对您只不过是有一些好奇和好感,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在最后一次咨询时,她不再浓妆艳抹,并与心理教师探讨两个问题:(1)此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启发?(2)咨询老师会在自己心中留下什么样印象?

咨访双方在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咨询关系。

四、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心理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移情的技巧。

(1)自己保持头脑清醒,心情平静,适当延长咨询收尾的时间,给来访学生一个情绪缓冲,让其移情体验渐渐冷却下来,并把感情依恋内化为自我成长的激励。(www.daowen.com)

(2)注意不伤害来访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其明白不能接受邀请的理由和目的。这样,不但咨询者坚持了不得满足来访者超越咨询范围的要求这一心理咨询原则,不与来访者保持咨询以外的人际关系,也使来访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心悦诚服地接受咨询者的心理援助。

(3)咨询者还可以和来访者探讨有关移情的问题,更好地内化对来访学生的心理帮助。

(4)不与来访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现状,不在心理咨询中抱有个人目的,将心理咨询的方向明确为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促进来访者心理成长。

❤资源与拓展

1.中学环境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员具有教师与咨询师双重身份,心理咨询员对学校组织、学生、学生父母都负有责任,这些背景因素使咨询的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双重关系、中立原则都发生适应性的调整与变化,以使心理教师平衡在此组织情境中各种交错的伦理关系与伦理责任。

2.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需要建立的伦理价值观

自主:是指个体具有自我决定和选择的权利,心理咨询师需要向来访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其自主性。

善行:主要是一种有益于他人的义务与责任。包括帮助目前与潜在的来访者,为公共福祉做贡献,并且能够提供允诺的服务。

无伤害:要求咨询师只使用不太可能导致伤害的干预方法。

公正:包括公平与平等,指心理咨询师不得歧视他人。

诚信:包括诚实、忠诚,确保信守承诺。

正直:是指在实践中提倡准确、诚实和坦率。

对人的尊重:意味着尊敬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隐私、保密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心理咨询实践中的胜任力、知情同意、中立原则、保密权、隐私权、多重关系等常常涉及以上伦理价值观的考量,因此这些主题成为心理咨询伦理研究中最经常讨论的问题。

(来源:《心理咨询的伦理与实践》,[美]莱恩·斯佩里/著,侯志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陈 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