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情境
一线的中学心理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开展工作呢?这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不得不对那些已经达到了心理障碍标准的学生开展工作。而学生和家长对于心理障碍严重程度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去医院治疗持有偏见,导致他们要么一味地否认已有的心理问题,拖延病情的治疗,要么希望心理辅导能尽快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需要去医院治疗。
对于他们,去医院看心理医生也许是一件很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些现象会让作为中学心理教师的我很困惑!究竟自己是否应该转介?不转介,我们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精神卫生法的要求;转介,似乎我们又给学生贴上了一个消极的标签,站在了学生和家长的对立面。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我在某些时刻甚至会自我怀疑:这个学生达到转介的标准了吗?我的做法是正确的吗?万一出错了怎么办?
❤分析与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这里明确了心理辅导教师没有诊断以及治疗的权利,即如果心理辅导教师通过自身的临床经验与症状学标准知识,发现疑似精神障碍(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该第一时间转介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若遇到疑似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首要的处理方式是转介。
转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因此学生与监护人有接受转介的自由权。于是,转介的方式非常讲究。如果我们转介的方式过于冷漠与程序化,不但不能及时帮助到患病学生,还可能会给之后的治疗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难。
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疑似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需要一套系统的带有人情味的转介工作流程。
一、与学生就其心理状况的问题进行详细沟通
心理教师应该提出自己的担心与关心,同时告知对方,其心理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习与生活。若需要科学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并建议他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在这里,我们不要因为担心给学生贴标签而隐瞒自己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评估。
二、帮助学生处理消极就医的情绪
心理教师要了解学生内心对到医院诊断的疑虑与情绪,帮助他面对与处理这些情绪问题。例如,会有部分学生担心确诊后长期的治疗会耽误学习,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引导他,带着生病的状态学习,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还把病情耽误了,得不偿失;如果把病彻底地治愈,再返校学习,身体恢复到最佳的状态,能很好地应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如,某些学生担心药物的治疗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药物的作用,让他能看到药物虽然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更有积极的一面——治疗心理疾病。纠正学生对就医的固有偏见,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就医治疗的焦虑情绪,为后续的转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与学生沟通转介的方式
接下来,心理教师需和学生讨论咨询结束后要进行的内容——转介,让学生知道咨询结束后,你将会和学生的班主任以及家长就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进行沟通,沟通后可能会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提前告知学生后续将要发生的事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掌控感,减少抗拒就医的可能性。
四、执行转介
(1)咨询结束,护送学生回到班级。与班主任沟通,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www.daowen.com)
(2)联系学生的监护人到校,三方(家长、班主任、心理辅导师)会谈。
①给监护人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
②表达转介治疗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③了解监护人的焦虑与困惑,从专业的角度帮助他们调节;
④给出转介医疗机构的资源;
⑤学校配合医院做好该生的治疗工作,有需要可以提供有限的心理辅导;
⑥如同意就医诊断,协助监护人办理请假手续,监护学生及时就医治疗。
(3)撰写个案咨询报告与会谈工作记录,汇报给上级主管领导,并存档。
(4)阶段性地与监护人联系,了解学生的治疗效果,给予一定的专业分析,给予监护人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做好学生康复返校的后续心理辅导安排。
(5)如监护人或学生本人坚决拒绝就医,视情况严重程度上报至上级主管领导,主管领导介入协同一起完成学生的转介治疗工作。若仍然拒绝就医诊断治疗,则可上报至更高级的教育主管部门。
❤资源与拓展
在转介工作中,我们要有明确的界限、坚定的原则、细腻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地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耐心地与他们一起面对可能存在的疑虑与情绪问题,才能尽量降低这类事件对他们心理造成的冲击,帮助他们接受治疗,并早日康复返校。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冯 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