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学校个体心理辅导实践指南

中小学学校个体心理辅导实践指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心理辅导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的流程是以心理咨询的步骤为参照的,大致分成以下四步。有人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背景与情境

我是一名工作了几年的中学心理教师,对于如何规范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工作依然很迷茫,经常是学生来了,他们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噼里啪啦地讲述自己的烦恼,我耐心倾听之后给出相应对策。有时学生会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啊,但我就是做不到。”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很受挫。如果学生半天说不出几个词,我担心冷场,很尴尬,总是焦急地问东问西。我很想规范地开展工作,向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展示心理辅导的专业性。

此外,我们的辅导有必要坚守心理咨询中的时间设置吗?每次咨询仅50分钟或一个小时,不可改动?有时学生因为老师上课“拖堂”而迟到了怎么处理呢?

孩子的问题离不开家庭系统的影响,为学生做辅导的同时,我要不要联系家长?对于辅导内容,我可以告诉家长吗?

❤分析与探讨

这位老师的疑问很有代表性。个体心理辅导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中小学生通过与心理教师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获得了心理成长。那么,在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具体如何开展呢?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目前,国内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的流程是以心理咨询的步骤为参照的,大致分成以下四步。

一、建立关系、收集资料

(一)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是有效辅导的前提

学生与心理教师之间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关系,那心理辅导就会浮于表面,效果不明显。主动预约的学生对心理教师都非常信任,被班主任或家长强制要求来辅导的学生会有较强的防御心理,需要心理教师用真诚和智慧快速与之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有的时候,学生故意迟到,忘记辅导时间,甚至故意激怒心理教师,也许是在试探心理教师,看看老师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接纳和包容。如果是,考核通过,那么学生与心理教师的信任关系便会更进一步。

(二)围绕问题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弄清学生的问题是什么,这个学生后续的心理成长具备哪些资源。问题明确时,建议围绕问题收集资料;问题不明确时,建议收集以下几类资料。

(1)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民族、年龄、所在年级和班级等。

(2)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宗教信仰、个性特征、健康状况等。尤其要了解家庭气氛与亲子关系的状况。要了解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基本情况,其中,特殊事件或经历便于心理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3)学生来辅导的目的和动机,如,问题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问题的表现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此时来寻求心理辅导,希望得到何种帮助,等等。

(4)学生在校表现,如在校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及参加集体活动时的表现等。

(5)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如,是否得过重大疾病,是否容易疲劳、容易生病,吃饭与睡眠情况如何,等等。

二、分析评估

(一)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学生是否适宜接受心理辅导

对学生问题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评估不准确,后面的干预就无从谈起。有人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教师的确无权给出诊断,但心理教师内心应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大致的评估,至少对学生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大致的了解。如果学生呈现出的问题属于《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中提到的“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服务;如果心理教师感觉学生的问题比较严重,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文件及时将学生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此时心理教师的评估没有必要告诉学生,而是为其做好后续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逐步确定阻碍学生成长的真正问题

心理教师要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出阻碍学生成长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有的学生来的时候,问题就比较清晰,如:有的学生就奔着减轻考试压力而来;有的学生声称想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最后竟然是专业选择掩饰下的“亲子拉锯战”。这就需要心理教师在收集资料阶段不要忽视学生诉说的言外之意,弄清他们心理成长的真正需求。

工作时间较短的心理教师,有时自己也不清楚学生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很容易陷进资料堆里,找不到头绪。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评估能力呢?多进行理论学习,多通过个案积累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践,多反思。

三、确定辅导方案,实施心理辅导

为中小学生做辅导,一定要考虑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或个性特点,如案例中提到的,有些学生不善言辞,那直接谈话咨询的方式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这时可以考虑沙盘、绘画、讲故事等方式,高科技的时代,甚至可以使用电脑上的游戏或活动等。辅导过程中,避免提太多封闭式问题,它的回答仅仅是“是”“不是”“有时候”“不知道”“有可能”;要耐心倾听,使用开放式提问,鼓励学生更多地阐述,如“能不能告诉我更多关于……”“听起来好像……”“似乎谈到……时你很高兴”,这样的提问方式能让来访者谈及更多。(www.daowen.com)

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巩固辅导效果。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明确问题后要把问题分析给学生听,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刷新他对问题的认知。因为正如案例中提到的,学生会认为自己什么道理都懂,其实他们所谓的懂,离行动所需要的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心理教师要分析到学生愿意付诸行动、进行改变为止。

四、结束辅导

结束辅导前应让学生做些结束辅导的准备,这可以有效减少分离焦虑,进一步巩固辅导效果,如回顾对心理教师的看法和感受、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等。心理教师可以补充说明来访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对其未来的成长提出希望,鼓励他们表达对即将到来的结束的感受,最后可以再次帮学生明确其身边的资源。有时辅导会随着学期的结束而自然中断,心理教师最好根据学校的时间安排提前与学生交流假期时的心理调节途径和方法、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等。

五、在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的注意事项

(一)遵守心理辅导的伦理

受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价值中立”思想的影响,当学生出现有偏差的价值观时,心理教师往往不知道该不该干预。林崇德先生在《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文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坚持正面教育。不仅要干预,而且要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必然存在引导,引导的方向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辅导伦理”一节中也有阐述:“在学生出现价值偏差时,要突破‘价值中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坚持相对稳定的设置

个体心理辅导时间一般为50分钟到一个小时,每周一次。一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进行。

有人想问:为什么每次辅导的时间一定要是50分钟?我今天有空,多聊一会儿不行吗?我担心碰见同学或老师,我不想去心理辅导室,去咖啡厅可以吗?很抱歉,还真是不行。心理辅导需要稳定的设置,稳定的设置能让学生与心理教师之间保持专业的关系;能让学生更容易建立安全感,并与心理教师建立信任关系。最好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辅导时就告诉学生你的咨询设置是怎样的。

50分钟的辅导时间是国内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遵守的设置,如果你觉得一个小时比较合适,那在你的辅导工作中始终坚持一个小时的设置也是可以的。

那么,笔者为什么提倡将辅导时间设置成50分钟呢?理由如下:

(1)青少年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一般是40至50分钟,心理教师也无法在较长时间内对学生保持高水平共情并给出恰当回应;

(2)很多青少年的问题中都包含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如无法很好地把握时间概念,不能履行承诺,不能接受分离,等。那么,遵守时间设置和承受冲击边界行为本身就是工作的内容;

(3)多年的辅导经验告诉我,一般一次辅导讨论一到两个话题为佳,太多话题或太多内容,心理教师和学生都很累,效果也不好。与延长每一次的辅导时间相比,增加辅导的频次更有效。

(三)最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职业伦理要求心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我坚决不会将辅导的内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当家长向我打听孩子心理辅导的具体细节时,我要不要说?说了,学生会不会就不再找我辅导了;那如果不说,万一出了什么事,我可负不了那么大的责任。如果说,那要说些什么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建议在跟家长交流之前先跟学生讨论,问问学生希望你向父母转述什么,最担心你对父母讲什么。一般情况下,所讲内容要事先取得学生的认可。本着不破坏你和学生之间的辅导关系的原则,朝向形成家校联盟的方向努力。有一种情况例外,当你判定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

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中小学心理教师不要忽视家长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也提到“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一般针对未成年的个体辅导,如果想进行得有效而深刻,与家长的会面必不可少,而与家长的会面放在辅导过程开始之前比较好。因为通过观察学生父母的互动方式,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核心家庭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了解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之中,了解孩子早期的生活状况;帮助心理教师进一步了解该生的问题是由家庭互动模式

造成的还是由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及发展造成的,然后比较与判断这个案例比较适合家庭辅导还是以孩子为主的个体辅导。即使是单纯针对孩子进行的个体辅导,家人的理解、支持,甚至是鼓励、帮助,也必不可少,因为家人陪伴孩子的时间较长,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人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心理辅导过程中不要忽视学生的监护人对辅导效果的影响。

❤资源与拓展

个体心理辅导记录表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薛玲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