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情境
我于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当心理教师两三年了。毕业之初,我热情满满,到现在工作已然步入正轨,课程正常开展,每天几乎都有咨询预约,心理活动每学期也会开展。开始的时候,每一次成功的咨询、每一节畅快淋漓的课程,都让我心中充满成就感。最近,我陷入了困惑,心理课有时还是会被占用,用业余时间做个体辅导大多是没有补贴的,学校到底还是不重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的上课、个体心理辅导、搞活动,我觉得我做得不错,未来也许我会重复这样的工作很多年,我这么做就真的对学生产生帮助了吗?心理工作不就是做这么些事情吗?做了这些事情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起了效果呢?除了感觉上的有效,如何评价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呢?
❤分析与探讨
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心理教师的角度讲,度过生存期和自我价值肯定的一关之后,就会进入成熟期漫长的积淀,主观的感受性结束后需要客观的评价,客观地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效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对心理健康教育上级部门分管领导来说,有效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人才培养与评价,以及对过往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考量。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和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
一、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开展工作
不少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认为,政策文件都是假大空的条款,规定是一套,执行是另一套,没什么参考价值。从事心理工作很多年,越贴近心理工作的本质,笔者反而越发现我国出台的几项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确实非常有专业性和实际指导意义,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南针。在自己开展工作时,摘其要点,可以转化为评估我们工作的参考。
1.覆盖全体。
比照文件要求,思考自己的团体辅导和心理活动有没有覆盖到全体,具体可以尝试统计一下有效数据。可以计算一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活动普及面占比。估算公式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及个体辅导覆盖人数÷学校总体人数
比如有些学校只在高一开设心理课程,那么高二和高三是否有活动和讲座覆盖?如果仅有咨询的话,明显学校心理工作的全面性数据达不到百分之百,心理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做出调整。
2.顾及个别。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对个案辅导有详细的指导性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个别咨询有没有支持性;有没有及时转介;转介后,有没有做到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后续心理支持;有没有做到了解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是否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是否做好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等等。这里面涉及我们日常个体辅导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要点、难点,比如转介后的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又如可以通过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社区发挥辐射作用扩大影响力。
在数据方面,具体可以统计一学期里心理咨询室来访人次数据,考查心理咨询室的使用率,统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量、咨询来源、咨询问题等,让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收获和效果进行匿名评价作为评价记录,并做统计分析。还可以通过心理量表的前后测量比较,作为对学生心理工作的有效性说明。如果在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留心积累每年的统计数据,坚持几年、数十年甚至几十年,这将是一笔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
二、是否顺应学校的发展需求
心理教师做了很多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工作,但是似乎总是得不到校领导十足的认可,这时可以反思心理工作是否充分结合本校实际,彰显本校特色,顺应本校发展需求。
1.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从学校整体角度而言,是否在积极心理氛围的营造上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我们重视。如,校园环境心育宣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培训或班会课上的影响,学科渗透,等等。(www.daowen.com)
2.减少心理安全事故。
虽然做了心理工作,不代表自杀、自伤及其他心理安全事故就会完全消失,但这是检视心理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令学校压力较大的安全板块。心理工作者可以应用专业能力进行分担,以预防为主,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同时协助学校建立完善的危机干预机制,如在发生危机事件时,科学应对,将损失降到最小。
在面对学校需求和专业性冲突的时候,我们也要懂得应变。如:领导希望你帮助高三学生考前减压,结果你认为考前才减压已经晚了,要从高三一开始就进行铺垫,很不情愿接受这个临时抱佛脚的要求,建议从下一届高三一开始就施行。对此,领导很不满意,认为你在学校需要的时候退缩,对你的能力和态度产生了怀疑。在上述情况中,如果你能听从单位的安排,将考前减压做好,之后又建议领导下一年从高三一开始就施行,效果会更好,领导也会对你的工作能力有更高评价。
三、来自服务对象的评价
一个心理教师想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往往容易忽略前期的需求调查,习惯于从网络或已经成功的经验当中获取方式、方法、步骤。但是,满足本校需求和有机融合进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具备有效性。所以,需求调查这一步绕不开。
把来自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检验效果的重要参考,以此了解服务对象对我们工作效果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对学校心理工作有效性的访谈或问卷评价,了解心理工作的有效性。
最后,以上有效性数据及论证,均可以汇总为报告跟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反映,用事实说话,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
四、体会职业成就感
当完成每一项心理工作时,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效果会在反思之后有一个感性的评价,而这个评价对我们不忘初心、战胜倦怠、坚持心育,有时可能比外在的评价更有意义和价值。
综上,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是让国家满意,让单位领导满意,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自己满意,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资源与拓展
心理工作服务对象访谈问题或问卷问题参考如下。
学生:(1)感兴趣的心理课主题是什么?(2)希望参加哪些形式的心理活动?(3)你从哪些途径方便接触到心理服务?(4)你认为我校的心理服务是否方便获得?等等。
班主任:(1)希望提供哪些方面的心理培训?(2)希望开展的心理主题班会的内容是什么?(3)转介途径是否畅通是否有好的建议?等等。
领导:(1)过去开展的心理活动中,你觉得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2)希望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发展?(3)还有什么要求建议?等等。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 陈 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