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简单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教学设施的网络化,教育资源、课程教材的信息化,创建分布式、开放式、智能生成式的多种教育信息资源库,等等。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6]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师发展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标准”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程度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8所示)。根据此划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融合创新阶段。
图1-8 教师发展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标准
另外,三好网的公开转让说明书简要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三个发展阶段,如表1-1所示。
表1-1 三好网关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总结
根据计世资讯《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的数据[7],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十二五”规划开始进入收官阶段,2013—2015年,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投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受到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教育信息化投入的增长速度今后可能有所放缓(如图1-9所示)。
图1-9 计世资讯关于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态势图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始于2000年,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8年,主要完成软硬件设施建设,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师上课开始使用PPT课件和投影。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今,主要关注的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已建成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题库、资料库、精品课、网络课程等。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关注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和课堂模式。
未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表现形式日趋数字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化、便捷化和共享化;
(2)课堂教学从“教”向“学”转变,课堂走向参与式、讨论式和交互式;
(3)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信息素养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能力;
(4)借助信息技术,可能出现跨越地域、种族和国家的全球学校;
(5)教学评价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结果走向过程;
(6)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中可标准化部分将交由信息技术处理,教师的工作内容将更加专一;
…………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2012年9月,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包括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还包括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维护,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方式来保障宽带网络的正常使用。
根据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8],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末,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1%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其中实现10M以上宽带接入的学校占52.4%,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10万间,占普通教室的82.9%,79.7%的学校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34.8%的学校建有校本资源,42.1%的学校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师生实名空间开通数量增加到5822万个,超过36.5%的学校开通了学校空间,483.6万名教师利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352.2万名教师利用空间开展课堂教学。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它包含三类课堂的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首先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社交平台;其次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资源超市”;再次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最后,它还是一个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其顶层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因此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开通教师空间468万个、学生空间312万个、家长空间274万个;组织各规模化应用试点地区的学校和教师自主进行教育资源选购,支持教师利用国家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2015年“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招标。“中国梦—行动有我”中小学生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已上传2.2万余件作品,1.9万件作品通过初审;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已有1.8万所学校参与、上传3万余件作品;评选出专题教育学习网站252个,立项建设“创新教育与职业发展实践社区”等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
在基础教育领域,2015年8月以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完成新一年业务高峰处理工作:共计12533万例升级、3795万例招生、322.6万例省内转学和77.2万例跨省转学。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31个省市完成部署,已采集2100万在园幼儿信息。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中小学在线教育以向学校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主。它们与各个中小学校进行合作,为其提供内容、渠道和技术的综合一站式运营服务方案,所有费用也都是面向学校端收取的。知名的K12教育服务商包括K12国际教育、Connection Academy、White Hat Management等,美国在线教育市场份额有近一半是基础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教育部提出了三个教育信息化计划。
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计划。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实际利用率,支持和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并开始注意规范教师培训。
2005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计划,明确提出要确保每个教师懂得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差异化教学,建立技术改革基金,鼓励教育界与商业界构建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等。
201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助力学习”计划。该计划提出了一个学习模式:技术通过提供参与式的环境和工具,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从而支持他们的学习。[9]
中国台湾地区称教育信息化为资讯教育。为推进资讯教育的发展,台湾地区专门成立了资讯教育发展领导机构,并制定了资讯教育战略规划和白皮书。1986—2013年,台湾地区推出了20个促进资讯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内容涉及电脑教学、教学软件、网络建设、人才培养、学习社会、远程教学、教师资讯素养、数字化学习等多个方面。[10]
除此之外,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管理局,韩国教育广播系统、韩国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中心也在21世纪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起步更早,发展程度也更为深入。
中国教育市场可以简单划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部分,其中,体制外市场主要由上万个大大小小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国家开始允许培训学校的投资获得适当回报。这一变化成为中国教育产业资本化的开端。新东方、好未来、学大等机构纷纷走向上市,但这并没有解决线下教育成本增加、优秀教师稀缺、招生困难等问题。于是,向线上转型成为众多线下培训机构的共识,尤其在2012年之后,在线教育的风潮不断吹向K12领域,线下培训机构是否能够成功完成线上华丽的转型仿佛已经成为关系其生死存亡的关键点。2014年年初,YY教育挖角新东方名师,双方“骂战”将培训机构的线上转型推向高潮。
时间继续推移,当初激进者们“颠覆新东方”的想法在今天还没有实现,或者说仍在缓慢地进行。更重要的是,K12领域的在线教育在经历两年快速发展后削去了初出茅庐时的棱角,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共赢和抱团取暖。当初被放在风口浪尖上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在用不同方式拥抱在线教育。2015年大热的O2O给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保有线下优势的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深度结合来继续前行可能是最为温和的“变革之路”。相比体制内市场,体制外的教育培训机构在互联网面前更为灵活和敏感,当大批在线教育产品开始和教育培训机构一同挤占学生本就稀少的课余时间时,竞争再一次升级。
好未来线上业务的布局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业务在线化,用来辅助和配合线下业务发展,包括学而思网校、家长帮、乐外教、海边直播以及一系列入口网站,如中考网、高考网、作文网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投资、并购和控股来填补线下业务链条。在这方面,好未来的思路较为清晰,所投项目与既有业务的整合度较高,比如母婴领域有宝宝树、小伴龙、宝宝巴士,中小学教育领域有学科网、作业盒子,素质教育领域有嘿哈科技等。
表1-2 好未来的投资、并购项目
新东方进行线上尝试的时间很早。2000年,新东方在线上线,与联想进行合作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双方发生分歧,联想最终在新东方在线的股份由50%降到10%。2005年,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东方在线开始独立发展,并上线了大批职业教育、留学教育、语言学习等在线课程。随着2012年在线教育的兴起,新东方在线这类传统的网校也面临着转型。
留学业务是新东方的根基,名师是新东方的招牌。在在线教育时代,新东方始终紧抓自己的核心业务,不仅推出了留学交友社区,还投资了时差网、决胜网、斯芬克、异乡好居等与留学相关的项目。另外,中小学市场也是新东方感兴趣的目标。虽然2014年新东方深陷名师出走的危机中,但其还是通过与腾讯达成合作并推出针对中小学作业答疑的优答App赚足眼球。
新东方在线旗下的早教品牌多纳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App,并延伸至数字教材、图书出版等领域;旗下酷学网专注于各类直播课程,其中包含中小学直播课;旗下新东方教育云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同时,新东方在2015年成立数字学习事业部,关注电视端、移动端教育。
除此之外,2013年成立的新东方全资子公司北京点石经纬科技有限公司担负着为教育主管部门、全日制学校和培训机构等提供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任务。2014年,新东方另一个全资子公司乐词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并推出背单词App乐词。
新东方曾经作为一个时代标志而存在,但在互联网面前,这一标志在不断被挑战。相比来说,新东方的在线教育尝试相对较浅,包括和腾讯的合作也是如此。另外,新东方在投资方面的脉络不是非常清晰。但不论如何,变革都在继续。
表1-3 新东方及洪泰基金[11]投资、并购项目
(www.daowen.com)
与新东方和好未来相比,学大教育在投资并购方面显得较为低调。学大教育在在线教育方面更多选择了内部的整合和由内而外的生态系统建设,最主要的成果是e学大。
2014年4月,学大教育发布了个性化智能辅导系统e学大。e学大的核心是ASPG(Assessment评测、Self Study自学、Pinpoint定位、Guiding辅导),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和学管师四个角色的互动,构建一个闭环教育生态系统。
A代表评测,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实现情况监督和评测跟进;S代表自学,即在e学大系统的引导下,通过系统内部的微课程、试题库、知识点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测;P代表定位,即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数据来帮助老师备课,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G为辅导,学生可通过e学大的在线老师获得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辅导。
表1-4 学大教育投资、并购项目
除了教育培训机构的三大巨头外,高思教育也在积极孵化和布局在线教育业务,并在2014年3月成立了北京乐乐高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在线教育产品主要为乐乐课堂和乐乐作文,并在2015年成功拿到三轮融资。2015年9月,新东方领投了B+轮,共计2000万美元。
乐乐课堂是小学奥数在线课程网站,主要提供以知识点为主线的短视频;乐乐作文是针对K12阶段的作文网站,有移动端App,提供作文素材、作文批改等内容。乐乐课堂和乐乐作文和业内多家在线教育企业有合作:与科大讯飞合作,作为教学视频内容的主要合作伙伴入驻科大讯飞的在线教育平台智学网;与芒果TV合作,乐乐课堂的小学奥数视频入驻芒果TV互联网电视端;与阿凡题、爱考拉、作业通、我要当学霸合作,将乐乐作文的内容嵌入其App中。
除此之外,高思教育还发布了爱学习O2O学习平台。
众所周知,教育出版是出版业的支柱。据《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2017年,我国教材品种占总品种的20%左右,但教材印数占总印数的42%左右。相比指定出版的教材,中小学教辅市场更为繁荣和复杂,而这两者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且绝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市场,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对于教材以及教辅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教辅书根据与教材配套的程度不同,分为同步类教辅和非同步类教辅;根据形式不同,分为软教辅、硬教辅和数字教辅。其中软教辅主要以期刊、报纸的形式出现;硬教辅即传统的教辅图书,紧密贴合教材及考试;数字教辅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教辅,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2001年“新课改”之后,“一标多本”的政策大大刺激了教辅市场,导致教辅市场出现了膨胀式发展。2011年和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三个政策连续出台之后,教辅市场出现了一些震荡和整合。
2016年2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要点:“抓紧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后序册次教材编写、修订和审查,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编写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组织开展新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做好教材宣传、解读,开展教师培训,提升育人效果。启动普通高中教材修订工作。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制订《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由于《著作权法》中对于中小学教材的定位不甚清晰,因此教材与教辅之间的侵权纷争不断,职能部门主要围绕着盗版和违规印刷进行处罚。出版社作为重要的内容提供商,涉足在线教育后不仅可以提升其专业性,还可以减少内容版权的滥用,未来像互联网音乐与视频领域的内容授权将会在教育领域逐步发展和普及,这有助于在线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二,中小学教辅市场主要掌握在民营出版企业手中,且利润颇高。知名的曲一线、金星、志鸿、星火等民营出版企业长期通过租用国有出版社书号来进行教辅发行。国家政策和出版改革对民营教辅出版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对所有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提供多一重保障。第三,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出版社渠道打入体制内市场也是众多在线教育企业期盼的发展模式。目前,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有如下几类尝试。
第一,数字化增值出版。
传统的纸质出版提供的是标准、稳定、线性的出版物,不足之处在于难以提供及时、个性、非线性的更新。通常,教辅出版社会将一部分内容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来做纸质出版物的增值。从载体来看,数字化增值出版经历了随书光盘、随书卡片、随书会员激活码等形式;从形式来看,数字化增值出版最初主要为音频、视频,用以补充纸质出版物的文字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介形式都开始出现在数字化增值之中,对纸质出版物的补充与拓展越来越丰富。
二维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数字增值的载体形式,也拓展了其服务内容。纸质教辅出版物通过在每一道题旁边印刷相应的二维码,就能够将丰富、可更新的在线资源输送给学生用户。与之前的载体形式相比,二维码实现了数字增值与出版物本身的融合。从形式来看,二维码具有更强的延展性,不仅可以直接承载增值内容,还可以提供更具交互性的服务,比如实时在线的真人答疑与辅导。相较于之前教育出版社自己提供数字化增值服务,二维码推动了在线教育产品与教辅出版物的合作:由在线教育产品提供数字化增值服务和相应技术,教辅出版物提供到达用户的渠道和平台。例如题谷教育已为多家出版社提供二维码背后的数字资源;教辅巨头曲一线与拍照搜题应用阿凡题达成了合作,等等。
除此之外,教辅出版社通过网络平台搭建教育资源数据库也是数字化增值的一个方向。教育资源数据库有助于内容的重复利用和个性化重组。通过将纸质内容进行在线化、结构化拆分,标签标注、分类管理,数据库可存储颗粒更为精细的教育资源,包括知识点、试题、图片、讲解等。这些内容颗粒不仅可以在个性化需求下快速定制重组,也更方便根据市场动态来打包、组建新的产品。中南出版传媒集团通过与华为的技术合作,与天闻数媒、江西金太阳的资源合作,推出了区域云、智慧校园、云课堂等产品。另外,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都在教育资源数据库方面进行了发力。
第二,移动互联网出版。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无线网络Wi-Fi覆盖率明显提升,网民使用率达到91.8%。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教辅出版主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包月定制彩信服务来切入,比如早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考加油站”彩信服务。这一模式借助电信运营商的庞大用户基数而得到了用户量的保证,出版社在其中扮演的是CP(Content Provide,内容提供)角色,但CP在整个收入分成中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那些非强势的出版社和内容,CP分成可能不到10%。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App日益成为内容与用户之间的通道。部分教辅出版社瞄准这一契机,整合自身内容推出系列教育App。比如英语周报通过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的安徽飞英数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服务于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在线教育平台智学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推出了针对口语学习的人教口语App。
除了教辅出版的移动互联网尝试,移动端教育产品也在积极主动地向出版业靠拢。2015年年底,百度高考App(前身是百度觅题)宣布将在2016年年初发布新版,新版App的最大特点是和纸质教辅书进行联动,而这本纸质教辅书是百度高考与金太阳教育研究院共同合作出版的。用户在教辅书上作答并拍照上传到百度高考App后,App会自动识别手写字迹并给出正误判断和知识点雷达图,再根据用户能力向其有针对性地推荐教辅书中难度适宜的试题(教辅书中试题分为易、中、难三档,有标注)。用户做错的题系统会自动收入错题本,用户也可以扫描纸质教辅书上的二维码来查看该试题的相关易错题。这一模式为在线教育产品与教辅出版社的深度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App作为数据处理中心,指导学生个性化地使用教辅书,并随之改变了以教辅书为主体,互联网生产的内容只作为数字化增值服务的状态。
第三,硬件合作。
教辅出版与硬件合作的模式虽然看似行得通,但在国内实际成功的案例较少。不管是最初的电子书包项目,还是后来的点读机、学习机、学习平板,出版社在这方面的尝试显得较为保守。但这样的尝试在国外已经有成功的案例:21世纪初,新加坡最先在学校推广电子书包,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成熟。韩国的电子书包项目由政府牵头,通过补贴出版社促使其为纸质书配备数字资源。在国内,电子书包项目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试点多年,出版社在电子书包项目中负责内容的开发,并与硬件厂商、软件提供商、渠道商等进行协作,但教学效果仍存在争议,且由于权责不明等问题,电子书包项目至今都没有走出一条通畅的产业之路,一些地方的电子书包项目甚至已经叫停。
在硬件合作方面,还有一些不太成功的案例。多年前,步步高、好记星、文曲星、诺亚舟等厂家推出的电子词典产品风靡一时,并引领了ELP(Electronic-Learning Products,电子学习产品)市场的新发展,电子词典和学习机成为ELP市场中的两大主力。近年来,更新换代之后的针对低龄儿童的点读机、学习机产品再度吸引了家长和学生的眼球。这类产品的内容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出版社的授权,而是通过自建教研团队,并与名校合作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虽然这些产品有同步教材和资源的功能,看似与出版社达成版权合作,但实际上却游走在侵权边缘。
除此之外,网龙旗下的华渔教育推出了教育平板“101同学派”,北教传媒旗下的跨学网推出了教育平板“跨学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推出了点读笔“优优英语”系列,旨在启蒙儿童英语学习,但在市场上反响还是不如诺亚舟、读书郎一流。在出版社与硬件合作方面,恐怕还需要解决中小学教材数字版权和内容分成问题后,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第四,在线教辅。
除了通过合作与提供增值服务来切入在线教育,出版社也在主动进行在线教辅的尝试。与数字化增值不同,在线教辅首先在地位上并非单纯是纸质出版物的辅助,而是有一套线上的“组合打法”:将不同的产品形态组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在线教辅生态系统。它不仅兼具线下纸质教辅的内容,还提供更为丰富的拓展功能,这是出版社较为深度的布局和变革。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教辅资源包括人教教学资源网、畅读点读笔、易写教学系统(针对书法、笔顺、美术教学等,电子笔直接在纸上操作然后可以同步呈现在大屏幕上)、全文图像库、教师网络培训和服务平台教材配套资源、学生网络培训课程和地面培训课程、人教口语App、人教数字教材老师版和学生版(包括听读、听写功能)。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替代线下纸质教辅,还提供了比纸质教辅更人性化、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民营教辅出版企业方面,金星集团旗下公司易全解推出了“书联网智能教辅”的新模式。模式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智能教辅,包括配套教科书、答题卡、App和智能作业本;第二部分为大数据诊断学习,包括作业测评、错题归纳、智能分析和知识点掌握分析;第三部分为个性化学习,包括知识卡片、微课、易师1对1服务,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还有作业批改功能。易全解目前已经和步步高、快乐学、名博教育、科大讯飞、天闻数媒、洪恩等公司开展了合作。
除了BAT以外,网易、小米、新浪等互联网公司也对在线教育抛出了资本的橄榄枝。但受制于各企业的基因,互联网巨头在跨界进入在线教育,尤其是K12在线教育时并没有“一针见血”,而主要是通过投资、并购、扶植导流等方式来进行战略布局,同时也在内部孵化一些教育项目。
作为互联网流量的集散地,百度在教育领域的布局也紧紧围绕着流量展开。百度在在线教育方面的布局主要着眼于中小学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CNNIC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年龄结构中,10—29岁的网民数量占比达到51.3%。这一互联网主力军在不同层次和方向上还有教育的需求。
在百度文库和百度教育基础上,百度内部孵化了两款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App:作业帮和百度高考。这两款产品在吸引用户流量的同时也在对百度进行着流量反哺。2015年年底,在作业帮脱离百度独立运营之后,百度公布了其在教育领域布局的两大方向:(1)职业教育方面,成立以百度传课为重心的百度教育事业部,主要面向18—30岁的学习者,为其提供综合型平台服务。同时,面向教育机构推出“光合计划”,帮助教育机构在百度平台上生存与发展。(2)依托百度文库事业部,通过分别针对学生和老师群体的百度高考、文库优课两款产品深耕中小学领域。
表1-5 百度投资的教育项目
腾讯的天然基因是社交,虽然现在微信的势头正劲,但K12在线教育的用户主要还是盘踞在QQ的阵地。从腾讯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可以看出,其关注点越来越向K12领域倾斜。腾讯在自身即时通讯软件上也在不断增加教育元素,并把矛头直接对准课堂教学和学校办公。
2015年7月,腾讯推出以校园号为载体的QQ智慧校园,涵盖学校的信息安全、校园管理、校园生活、教务教学等方面。随后,腾讯又以微信为基础,发布腾讯智慧校园,旨在为各类学校提供的一体化互联网智慧解决方案,分为幼儿园版、中小学版、高校版三个版本。
2015年11月,腾讯推出“QQ家校·师生群”,主要针对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在线作业场景:老师可以发布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家长与学生用手机接收作业,并在线作答提交。在作业内容上,“QQ家校·师生群”接入了第三方题库,包括易题库、批改网、学习宝、全通教育旗下的慧英语等。
“QQ学校·师生群”有三大功能:第一是能够把学校内需要连接的工作做得更好;第二是连接人与服务,成为老师、家长与服务之间的连接器;第三是在信息连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记载,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辅助老师的教学工作。
表1-6 腾讯投资的教育项目
与百度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和布局较少。2014年,阿里巴巴推出一款家校沟通产品阿里师生,它针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群体,包括通知、班级群、消息等功能。但随着全通教育、拓维信息等老牌校讯通巨头的转型以及同行的竞争,阿里师生渐渐销声匿迹。
表1-7 阿里巴巴投资的教育项目
与老牌互联网公司,如网易、新浪等相比,小米算是异军突起的一颗新星。小米的主营业务是手机,而后开始延伸到电视、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线。通过“粉丝经济”起家的小米在2014年开始打造小米生态链。2015年,小米更是通过自营与投资布局的方式继续扩大生态链。在这些链条中,硬件和文娱是小米的主线。
在文娱方面,小米的关注点包括教育、游戏、移动互联网、本地生活、工具等。在教育方面,小米参与了一起作业网从A轮到D轮的投资,星空琴行从A轮到C轮的投资,51TALK、知米英语和小站教育各自两轮的投资。从项目上看,小米选择的主要是K12和语言培训类项目,这两个领域的用户更为年轻化,这点与小米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
表1-8 小米投资的教育项目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