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调查方法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调查方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环境调查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法。基于上述说明,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下水分布特征、地下水位、蓄水层的特性、承压水状况、岩石或土壤的孔隙率、地下水储量及其水质状况等。地下水环境描述所涉及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地下水位、包气带和饱水带的厚度和地下水储量等资料,可以到当地的地质调查部门、国土部门或农业部门获得。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调查方法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或工程的地理位置、地质状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表水环境与地下水环境、水文、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或水生生物、生态等。自然环境调查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法。具体如下: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或规划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行政区位置与交通位置。其中:经度和纬度可以通过实地定位和测量获得,行政区位置与交通位置可以参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已有的电子地图。另外,为了阐述建设项目对外资源流通情况,通常需要说明项目或规划区域与周边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和陆海空交通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区域地理位置图。

2.地质

地质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岩层、断层和断裂等基本地质情况以及岩石风化情况等。其中:基本地质情况对评价第一类堆场和第二类堆场的选址和建设,临时取土场或弃土场的选址和设置非常重要;岩石风化情况对水土流失的防治也很重要。它们的基本特性对预测和评价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发生概率非常关键

基本地质情况和岩石风化情况方面的资料,可以到当地的国土部门或地质调查部门及农业部门获得。对于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方面的测量,以获得必要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其他工程项目,如果没有地质方面的基本资料,应该开展基本的地质调查。在掌握基本的地质信息的基础上,如果评价需要,应该给出必要的区域地质构造图表。

3.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或规划区域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地形特征(高低起伏状态),周边区域的地貌特征(山地、平原、丘陵、沟谷和海岸等),以及地貌形成的地质形式(如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这些区域地形地貌特征直接影响局域的气候与气象特征,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迁移和累积等过程均有重要影响,对水土流失的防治,预测和评价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发生概率非常关键。

地形地貌描述所涉及的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边区域的地貌特征和地貌形成的地质形式方面的资料,可以到当地的国土部门或地质调查部门及农业部门获得,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电子地图获得。若没有现成的可利用资料,则需要开展现场调查,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简单的低空航拍。在掌握基本的地形地貌信息的基础上,如果评价需要,应该给出必要的区域地形地貌图。

4.气候与气象

气候与气象主要包括项目或规划范围所在区域的多年气候或气象特征参数,包括:多年的年均风速、月均风速(最冷月、最热月)、主导风向、气温(年、月、日平均)、极端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天数;梅雨、寒潮、冰雹、台风和飓风等特殊气象现象。

气候与气象描述所涉及的气候资料和气象资料,可以到当地的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及农业部门获得。若没有现成的可利用资料,则需要开展现场调查,尤其是涉及大气污染预测与评价的情况,需要开展气象五参数或六参数的监测和统计。在掌握基本气象信息的基础上,如果评价需要,应该给出必要的风玫瑰图。

5.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主要包括江、河、湖泊和水库,以及封闭及半封闭的海湾。因此,地表水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或规划范围所在区域的水系分布情况,水域面积和蓄水容量,地表水环境与地下水、海湾间的联系,海浪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来源等。其中:水系分布情况和水域面积情况涉及水污染物的迁移、稀释和扩散变化,蓄水容量关系到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分配与利用情况。

地表水环境描述所涉及的水系分布情况、水域面积和蓄水容量等方面的资料,可以到当地的水利部门及农业部门获得。在掌握基本地表水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如果评价需要,应该给出必要的水系分布图。(www.daowen.com)

6.地下水环境

与地表水相比,处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具体是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下土壤或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的水。与地表径流相比,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处于地下潜流阶段的循环水,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下水处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岩石空隙中,因此地下水所处的环境即地下水环境与地表水环境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的物质组成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和岩石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水交换过程,可以相互补给。大气降水既是地表水的来源之一,也是地下水的来源之一。受污染的地表水通过土壤和岩石的下渗过程而进入地下水环境,从而影响地下水环境的质量。

基于上述说明,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下水分布特征、地下水位、蓄水层的特性(包气带和饱水带的厚度)、承压水状况、岩石或土壤的孔隙率、地下水储量及其水质状况等。其中:地下水分布特征、地下水位、包气带和饱水带的厚度、岩石或土壤的孔隙率均涉及水污染物的迁移、稀释和扩散,地下水储量关系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地下水环境描述所涉及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地下水位、包气带和饱水带的厚度和地下水储量等资料,可以到当地的地质调查部门、国土部门或农业部门获得。但其水质状况资料,通常需要打井采样后进行分析获得。

7.土壤与水土流失

土壤是指分布在陆地地壳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风化改造逐渐形成,其基本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形成土壤的岩石类型,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有15种: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漂灰土)、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漠土,它们分布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或气候带。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现象。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综上所述,土壤与水土流失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项目或规划区域及其周围的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与使用情况、周围地区沙土流失现状及原因,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主要来源等。

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与使用情况、周围地区沙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方面的资料,可以到当地的国土部门或农业部门获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主要来源等信息,则需要开展现场调查与分析。在掌握基本的土壤与水土流失信息的基础上,如果评价需要,应该给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或表。

8.动植物与生态

生态通常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动植物群体,构成了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该系统包括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动植物与生态的调查内容包括:动植物的种类、植被覆盖度情况、动植物生长情况,尤其是作为重要自然资源的野生动植物情况;区域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及状况,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

动植物与生态调查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法,可以通过林业部门获得相应的资料。若没有相应的资料,则需要开展现场调查,如通过植物样方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类、叶绿素测定法确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网捕法调查水生生态系统的鱼类分布情况等。在掌握基本的区域动植物资料的基础上,如果评价需要,应该给出区域的动植物清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