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期间的保健和技能训练

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期间的保健和技能训练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的保健要求1.参加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的健康要求凡在健康分组中属基本组的学生都是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正常,功能检查良好,尤其是体质好,并在该项目上有特长的学生,可参加学校定向运动队训练。

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期间的保健和技能训练

(一)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的保健要求

1.参加高校定向运动队训练的健康要求

凡在健康分组中属基本组的学生都是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正常,功能检查良好,尤其是体质好,并在该项目上有特长的学生,可参加学校定向运动队训练。凡属准备组和医疗体育组的学生,不得参加训练。

2.遵循运动训练的卫生原则

训练方法和手段应符合学生的性别、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训练要讲求全面性、系统性。要区别对待,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功能水平,为将来取得良好成绩打下稳固的基础,切忌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3.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新陈代谢过程旺盛,在训练过程中,虽有接受较大负荷训练的能力,但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发展尚不完善,故容易出现疲劳,因此训练时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突然或过猛,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否则,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会给学生的机体带来不良影响,造成过度训练或局部劳损。

4.预防运动性伤病

定向运动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训练中除了重点预防急性损伤外,还要注意预防骨关节肌腱的劳损。

5.定向运动训练的禁忌症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参加定向运动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病和癫痫病等);运动系统疾病(如骨骼、关节、脊柱变形等);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高度近视眼患者。

(二)高校定向运动训练的保健措施和方法

1.医学检查(身体发育和健康检查)

对参加定向运动训练的学生,在参加正式训练前,应做医学检查,其内容有体格检查,身体发育、皮肤、肌肉系统、皮脂厚度、身体形态、腿形、胸廓形状与足的检查等。健康检查有既往病史、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的物理化学检查等。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做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检查。医学检查最好每学期进行一次,至少每年一次。

2.定期的生理功能检测与评定

对参加训练的学生,要经常或定期地监督和检查他们的身体功能状况,重点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其目的是判断运动员的身体功能水平,了解机体对运动量的适应能力,鉴别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或病理状况,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性伤病,从而为改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检测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呼吸频率、握力、血色素、尿蛋白和心电图等。这种检测除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外,还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进行。

3.日常健康监督

参加定向运动训练的学生一般应写训练日记,清晨自测脉搏,并填写自我监督记录表,教师可在训练课前、中、后测量学生的脉率、血压和肺活量等简易指标,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测定,并观察学生的疲劳反应,以摸清学生承受最大训练负荷的情况;对女生,要填写月经卡片,以便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更好地安排训练和正确掌握运动量。

4.建立运动伤病登记制度

凡训练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均应填写运动伤病登记卡,要按照登记卡中的各项内容逐项填写,以利于统计、分析和研究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分析运动伤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从而找到预防运动性伤病的有效方法,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并为提高训练水平提供必要的保障。

5.训练后的恢复措施(www.daowen.com)

参加定向运动训练的学生不仅要完成紧张的文化学习任务,还要承担较大的训练负荷,因而无论是在脑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消耗都是很大的。如果训练安排不合理,产生过度训练疲劳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如果训练后不采取一些实际可行的恢复措施,疲劳就不能得到及时消除,同样也会影响到第二天的文化学习,所以无论是从预防过度训练的角度,还是从保证文化学习的角度来看,训练后的恢复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要重视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它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好方法。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可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更好地过渡到安静状态,缩短恢复过程。可采用按摩、洗热水澡等物理措施,以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恢复过程。由于运动训练需要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对参加训练的学生应适当增加营养,补充额外的消耗,同时搞好膳食安排,这对学生体能的加速恢复也是很重要的。

(三)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体育活动参加者在锻炼过程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状况经常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自我监督是体格检查的重要补充措施。自我监督对体育活动参加者,尤其是经常参加运动训练的青少年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间接地评定运动量的大小,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合理安排教学、训练以及掌握运动量提供重要依据;可以预防和早期发现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从而及时调整训练量;同时,还能及早发现运动性伤病,以便尽早采取措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

1.主观感觉

一般感觉:反映整个机体的功能状况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状况。一般感觉好的人在运动过程中总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积极性高。但在患病或过度训练时,就会感到精神萎靡不振、疲倦、乏力、头晕或情绪易激动等,在进行自我监督时,根据情况可填写为良好、一般或不好。

运动心情:一个身体健康、精神状况良好的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心情愉悦、乐于参加运动的,若出现对运动不感兴趣,表现出冷淡或厌倦,不服从教师或教练员的指导,情绪容易冲动等现象,可能是教学和训练不当或出现疲劳,也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征象。根据个人的运动心情,可填写为很想训练、不想训练、冷淡或厌倦等。

不良感觉:指运动训练或比赛后的不良感觉,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四肢无力等。一般来说,在强度较大的训练比赛后,由于机体疲劳,大部分人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感觉,但这些现象经过适当休息后就会消失。如果运动时或运动后除上述不良感觉外,还有心悸、头晕、头痛、气喘、恶心甚至呕吐、心前区或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就说明机体对运动量不适应,或身体功能状况和健康状况不良。在自我监督记录表中,可填写具体的不良感觉。

睡眠:正常的睡眠状态应是入睡快,睡得深,不做或很少做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睡眠应当是良好的。由于生活和工作的一时没有规律,或是训练和比赛负荷过大,偶然的一天或数天睡眠不好并不是异常现象,但长时间的睡眠不安静、失眠、多梦或者嗜睡,一般是健康状况不良或某种疾病潜伏期的一个征象。当体育活动参加者和运动员中出现失眠、睡眠不好的现象时,大多是对运动量不适应或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反应。记录时可填写睡眠的时间以及睡眠状况,如良好、一般、不好,或失眠、多梦、易醒等。

食欲:生活规律、健康状况正常的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食欲应该是正常的,即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有饥饿感,想进食,同时食欲和食量在绝大多数情况是一致的。一时食欲不振或食欲缺乏,很多是由于饮食制度混乱和吃零食引起的;长期性的食欲不振则可能是消化器官或全身慢性疾病的反应,如慢性胃肠病、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或运动员,由于能量消耗多,一般食欲良好,食量也较大。但健康状况不良或过度训练时,食欲便会减退,食量减少。此外,运动训练刚结束后马上进餐,食欲也是较差的。记录时可填写食欲良好、一般、不好或厌食等。

排汗量:在运动时,人体排汗量的多少与运动量(运动强度)、气温、湿度、风速、训练水平、情绪、衣着量、饮水量以及汗腺和数目等因素有关,剧烈运动和比赛时出汗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体质弱、疲劳或病后恢复期参加运动,也会出汗较多,这是体内调节功能弱的一种表现。如果其他因素相同,则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运动时会出汗更多。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出汗量会逐渐减少。如果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运动时重新出现大量排汗的情况,可能是过度训练的征象。根据排汗情况,记录时可填写为汗量较多、一般、不多或其他(大量、有盐迹或盗汗等)。

2.客观检查

脉搏:经常从事运动的人由于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安静时脉搏频率常较缓慢,称为心动徐缓现象。定向运动运动员的心动徐缓现象通常较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更明显。脉搏频率与训练水平、运动年限和运动专项有关,随着运动年限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脉搏频率也会减少,这是系统训练后的良好反应。脉搏作为心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指标,它可以一般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在健康状况不良或机体处于疾病潜伏期,人还没有明显感觉出来时,脉搏次数已明显增多了。在自我监督中,常用早晨脉搏(晨脉),又称基础脉搏来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身体功能状况。在训练正常,运动员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时,脉搏次数一般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或逐渐下降。若每分钟脉率增加12次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良,可能是疲劳还未消除、夜间睡眠不好或身体有病等情况引起的。如果晨脉比过去明显增加,且较长时间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表现,需要深入查找原因。晨脉与自我感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当晨脉每分钟增加6次时,约有2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增加12次时,约有4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增加18次时,约有6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在测晨脉时,除注意频率外,还要注意脉搏的节律性,如果发现脉搏节律不齐或有停跳现象,可能是心脏功能异常现象,应采用心电图等方法做进一步检查。测晨脉可在清晨起床前进行,一般记录10 s的数值,求其稳定值即连续两次测得的数值相同,否则应继续测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也可沿用30 s的数值,然后换算成一分钟的脉率数。

体重:体重是评定体育活动参加者健康状况的标志之一。成年人的体重一般比较恒定,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也逐渐增加。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或激烈的比赛后,因体内水分的大量丧失,可以看到一时性的体重下降,但1~2天后就能恢复正常。如体重持续下降,并伴有其他异常现象,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或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胃肠病、肺结核或营养不良等。少年儿童的体重如果长期不增长,甚至下降,则是健康状况不良的表现,应查明原因。在进行自我监督时,每周应测体重1~2次(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此外,还可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体重,以观察运动对体重的影响。

运动成绩:坚持合理训练,运动成绩应能逐步提高,并且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如经较长时间训练,运动成绩没有提高,甚至出现下降,可能是身体功能状况不良或早期过度训练的表现。

表3-1 自我监督记录表

注:凡有征象的指标,可在形影表现上打“√”。

在客观检查中,除上述指标外,还可根据情况和条件,选用其他一些指标(如握力、肺活量、呼吸频率等),一般来说,运动员自我监督选用的措施要多一些,并应每天进行自我监督。在进行自我监督时,应填写自我监督卡或自我监督记录表(表3-1),运动员的自我监督记录可与训练日记结合在一起。自我监督表中的内容有的是前一天的情况(如睡眠、食欲等),有的是当天的情况(如运动心情、不良感觉、脉搏和体重等)。大多数指标必须每天填写,有的指标,如体重可以一周或半月测一次。伤病情况和运动成绩则据实填写。女子还需填写月经卡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