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成果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 体育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要责任, 各级体育领导也十分重视体育院校的培养工作, 上级部门的支持促进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其次, “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培养模式将学校各种有利资源充分整合, 实现资源的共享, 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 科研保驾护航, 优势互补, 使训练、 竞赛、 科技等融为一个整体,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一)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的内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尚无比较明确的定义, 但是教学、 训练、 科研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教学是体育教育工作的重心, 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训练是教学的延伸, 是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 科研主要针对教学与训练的两个方面, 是教学、 训练不断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保障,并不断为训练与教学服务。 我国体育专业在“三结合” 人才培养中做了很多尝试, 比较有名的是“南体模式”, 即实施教学、 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新型体育学院的办学模式。 采用三位一体改革观, 将学校教育、 专业化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科学研究这三项职能以及围绕这三项职能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种组织体系(学校、 运动队和科研所) 进行改革, 将原先独立运行、 自成体系的“三张皮” 改造成三位一体的共同体。

(二)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的特征

我国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的目标明确, 其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及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结构清晰, 将学校、 运动队及与专业相匹配的科研所有机结合起来, 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功能突出, 使学生运动员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能拿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凭, 还能在各类大型赛事中崭露头角, 争金夺银, 具有良好的培养效果; 资源利用率高, 能够将教学、 训练、 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资源的共享, 并使整体效益提高。

总之,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培养方式造成的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问题, 有利于实现运动员的二次就业。 体育专业将教学、 训练、 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使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接触运动训练, 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体育院校中组建运动队, 规模小、 成本低, 又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 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三)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的优缺点

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逐渐形成了“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该模式发展较为成熟、 有不少优势, 但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和缺点。

1.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的优点

(1)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进入新世纪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根据自身特点、 充分发挥优势, 随着多年来的不断改革探索, “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逐渐成为很多体育院校甚至普通高校的选择, 传承传统培养模式的优点, 摒弃不适应现代发展的缺点, 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运动员边学习边训练, 有利于文化知识水平与运动训练水平的共同提高。定期对体育教师、 教练员及运动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全面发展。 “三结合” 模式将各种资源充分整合, 如与其他院校共同举办培训班,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讲座等。

(2) 有利于资源共享, 提高培养效益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 已成为体育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利用有限的资源, 获得最大的效益, 使院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为“三结合” 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体育专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 各种高新技术仪器设备及先进训练方法手段不断引入高校。 随着工资待遇的不断提高, 很多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人员逐渐走入高校平台, 并逐渐参与到教学与训练中, 并把各种前沿的训练理论应用于具体的训练中, 边学边练, 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竞技体育相关的前沿知识, 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 使培养效益也大大提高了。

(3) 有利于推进体育院校建设及自身改革发展

学校建设关系到学校今后的生存及发展, 多年来, 我们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培养之路提供了保障。 首先, 体育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要责任, 各级体育领导也十分重视体育院校的培养工作, 上级部门的支持促进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其次, “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培养模式将学校各种有利资源充分整合, 实现资源的共享, 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 科研保驾护航, 优势互补, 使训练、 竞赛、 科技等融为一个整体,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www.daowen.com)

2.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的缺点

(1) 人才培养规格单一, 学科专业优势不明显

长期以来, 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一直作为我国独立的体育学科体系而存在, 改革开放后, 单一的体育学科专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改革及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 学校必须不断拓宽专业渠道, 提高自身实力,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过不断探索, 体育院校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 除最初开创的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之外, 又相继开创了公共事业管理、 运动健康与康复等14 个与体育息息相关的专业, 使我国的体育学科变得多姿多彩。 但是, 体育院校由于生源差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显得优势不明显, 特别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势头强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影响了体育院校的生源质量。

(2) 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就业渠道仍显不畅

充足的生源是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 由于传统观念及办学环境影响, 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文化课知识学习, 让孩子选择综合类院校以方便以后就业, 很多优秀的人才大量流失, 导致体育专业的生源较差。多年来, 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前进, 但依然存在着重视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忽视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 使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后,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 难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无法自给自足, 甚至要依靠父母,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导致体育专业生源质量差,就业渠道也不够通畅。

(四)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加强教学、 训练与科研的内在结合,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

逐渐改善部门单独管理的局面, 将资源进行整合, 对各部门进行统一领导,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对科研经费、 训练设施及教学等实行统一管理,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 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保障。 找出自身不足, 与其他同类院校多交流、 多合作, 学习别人的优点, 扬长避短,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 转变传统的观念, 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实现资源的共享, 发挥全校各部门的力量, 不断攀登竞技体育的高峰。

2. 创新管理体制, 为优秀运动队服务

体育专业“教学、 训练、 科研三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将从传统思想逐渐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竞技体育项目众多, 在转变思想的同时, 组建教学、 训练相关机构, 适应现代体育发展趋势, 在保障运动员正常体育训练的同时, 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系统的功能, 保证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 从长远角度出发, 为优秀运动员的二次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牢牢掌握体育及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律, 利用现代前沿知识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为运动员的衣、食、 住、 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为其将来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3. 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处理好学院各级部门关系的基础上, 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先导情况下,获得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是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了各级领导的支持, 无论是资金拨款还是相关政策, 都有利于体育专业的发展, 对学校的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等一些对体育有重要决策的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对体育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级领导通过实地考察等方法, 对学校的指导思想、 办学目标、 经费保障及学校建设等方面做了指导及鞭策, 为学院的发展之路出谋划策。 此外, 各上级领导的支持会给学院各部门工作人员以极大的鼓舞, 使他们能够全面投身于日常工作中, 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