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一条龙模式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一条龙模式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特征“一条龙” 模式将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共同培养, 弥补了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体制” 只注重运动员的训练、 忽视运动员的理论学习的缺点。(三)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优缺点1.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优点 “一条龙” 模式为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一条龙” 培养模式将大、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一条龙模式

(一)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内涵

1. “一条龙” 训练网概念

吴杰等曾指出: “一条龙” 训练网是指学校对小、 中、 大学中具有运动发展潜质的部分学生运动员,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以组成运动队的形式, 进行长期的、 系统的、 科学的训练, 以提高其运动竞技水平乃至综合素质等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训练过程。 其中小学阶段、 中学阶段、 大学阶段分别是学生运动员训练的基础时期、 关键时期以及成才时期。 “一条龙” 训练网不仅是对举国体制下“三级训练体制” 的继承与发展, 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能为我国各阶段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一条龙” 训练体系概念

高民绪曾指出: “一条龙” 训练体系指学生运动员经过小学、 中学、 再到大学科学而系统的训练, 由低级到高级有效衔接起来的一种训练体系。 “一条龙” 训练体系同时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能将学习与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体系。它以中小学为基础, 以高校为龙头, 边学习边训练, 互不影响; 以培养具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且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 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全方位发展人才为目标。 “一条龙” 训练体系使大学、 中学、 小学三者相互作用, 利用高校的优势即生源、 器械、 高水平科研人员、 有经验的从事多年训练工作的教练员等, 指导“一条龙” 训练体系下的中、 小学校; 中、 小学校在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的基础上, 不断地向高校输送运动水平较高的人才, 使小学、 中学、 大学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纵向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已有在体育系统内形成的局部“一条龙” 培养体系, 如体育高等院校、 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或体校) 培养体系; 也有在教育系统内形成的局部“一条龙” 培养体系, 如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培养体系。

3.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一条龙” 培养模式概念

小学是优秀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场所, 标志着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开始, 其主要任务是在通过各种选材测试相关内容的基础上, 向中学输送具有良好运动天赋的运动员。 学生运动员在中学时期进行科学训练是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阶段, 这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将具有良好运动天赋的学生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后, 把身体素质较全面、 运动技术较高的运动员输送到上一级的大学里。 大学时期, 学生运动员学习各种前沿知识, 这对学生运动员能否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接受训练指导后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形成学习与训练并举的金字塔运动员培养梯队。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一条龙” 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作为小学、 中学、 大学“一条龙” 三段培养模式的“龙头”, 统领协调中小学制订人才培养的纵向衔接的系统完整的目标体系, 并依据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利用高校的场馆设施、 教育与科研等优势资源全方位培养中小学阶段输送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一种模式。 “一条龙” 培养模式指在学生运动员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相关部门设立与学生成长特点相符合的小学、 中学、 大学“一条龙” 式的跟踪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三位一体训练小组, 将大学、 中学、小学三级培养体系纵向串联在一起, 依据我国现有条件制订小学、 中学、 大学“一条” 培养体系的发展规划, 共同承担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工作, 同时通过高校这个龙头带动中小学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全面的复合型竞技体育人才。

(二)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特征

“一条龙” 模式将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共同培养, 弥补了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体制” 只注重运动员的训练、 忽视运动员的理论学习的缺点。此外, “一条龙” 模式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 既承担学校对内组织管理工作, 又承担学校对外相关工作的协调, 与体育教研室分割开来, 二者处于平行关系。 它直属校体育部领导, 与体育教研室在业务往来上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一条龙” 培养模式组织机构中配有负责具体工作的专职领导干部, 在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合下, 形成了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队“一条龙” 训练体系。 该“一条龙” 体系根据三个阶段的不同训练特点, 做出“小学做大、中学做强、 大学做精” 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条龙” 训练网组织管理系统能全面反映其管理与训练之间的层次关系, 各级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工作, 都直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 使小学、 中学、大学各级运动员的培养与输送工作能够有效衔接, 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动态管理系统。 在学校里, 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一样, 接受同样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课余时间拿出来训练, 形成“两手抓” 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且训练效果比较明显, 此模式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训练实践相结合, 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见, “一条龙” 组织管理模式既能充分反映自身对运动训练工作的独立性管理, 又能体现小、 中、 大各级学校运动队之间的衔接, 形成纵向梯队输送模式,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生源问题。 随着现代体育的激烈竞争, 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虽然举国体制在建立之初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高竞技运动水平及综合素质人才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培养的对象。 “一条龙” 培养体系顺应时代产生,其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了可靠路径。

(三)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优缺点

1.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优点

(1) “一条龙” 模式为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一条龙” 培养模式是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 在家庭、 社会、 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以学校为依托, 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及高竞技运动水平运动员的方法。 “一条龙” 培养模式将大、 中、 小学三级学校由高到低串联起来, 将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同等对待, 为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www.daowen.com)

(2) “一条龙” 模式为培养高竞技体育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各级学校的硬件设施和高科技软件的应用, 使大、 中、 小学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中小学则不断向上级学校提供高素质及运动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三级运动队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 学生边学习边训练,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既学到了此阶段应该学习的知识, 又锻炼了自身素质。

2.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 模式的缺点

(1) “一条龙” 培养模式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虽然我国在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问题上一直在探索并且有所进步, 高校“一条龙” 模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也有了许多成功的典范, 但是, “一条龙” 培养模式未能发展成熟并形成体系, 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政府对于高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并没有具体的政策扶植, 对“一条龙” 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反而影响了“一条龙” 模式的发展。

(2) “一条龙” 培养模式经费难以保障。 充足的经费是“一条龙” 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经费是基础。 随着举国体制下“三级训练体系”弊端的逐渐显露, “多元化” 模式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一条龙” 培养模式作为“三级训练网” 的继承与补充, 也得到了迅速传播, 在其传播过程中, 各级学校的教学场地设施相对不足, 难以满足学生运动员的实际需要, 而且各种经费的筹集时常面临困难, 为“一条龙” 模式培养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师资力量不足, 阻碍“一条龙” 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学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有利于“一条龙” 培养模式的推广与实施; 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 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一条龙” 工作培养模式难以得到推广。 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及教练员也必须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有的试点学校给外聘体育教师的课时补助也难以保障, 使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一条龙” 模式的发展。

(四) “一条龙” 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对策

1. 依托地方高校的科研与培训实力, 促进“一条龙” 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

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中起着带头作用, 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 高校是一个多学科组成的综合系统, 其整体科研水平与中小学相比相对较高, 对新世纪新阶段前沿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 高校应充分利用此平台, 加强对“一条龙” 训练模式的研究, 探索更多的符合优秀运动员身体发展规律的方法手段。 其次, 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地区, 高校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申办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队,通过在本校选拔具有项目优势的学生或招收符合本校录取条件的体育特长生为本校的正式学生, 学校自主举办高水平运动队, 使得学生运动员既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有高超的体育技能, 使高校成为培养适合当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基地。

2. 积极借鉴成功经验

近年来, “一条龙” 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各地试点学校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经过几年的时间, 涌现出众多能在国内外各类重大赛事中崭露头角的优秀高水平运动员。 试点学校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并取得了运动员家长的支持与信赖。 随着各类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 引起了全国各地从事竞技体育事业人士的关注。 “一条龙” 培养模式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体育活动, 还促使大、 中、 小各级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地学校在探索中逐渐找到了与本校特色相适应的道路, 建议各级学校积极借鉴其他学校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成功经验, 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条龙” 培养模式, 以促进各级学校学生运动员的均衡发展, 早日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大批优秀后备人才。

3. 加大对高校“一条龙” 培养体系的投入力度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一条龙” 培养模式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这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站在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各高校领导应对“一条龙” 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重视起来, 不能只关注运动员短期运动成绩的提高。 高校应将运动队经费纳入学校经费管理条例, 适当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投入, 通过学校宣传栏或会议的形式,加大学校及社区居民对“一条龙” 培养模式的认识, 加大高校对中、 小学体育的扶植力度, 从各方面极力推进“一条龙” 培养模式在高校范围内的实施,共同提高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