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以上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介绍可以发现, 这些国家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首先, 尽管这些国家将学校学生视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主体,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也采取了多种其他途径来共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许多专业运动员在专业运动俱乐部训练。 其次, 国外运动员的人才流动与选拔是严格根据其竞技水平而非由其培养主体决定的。 再次,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与学校教育过程紧密相连, 通过制订具体规范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形成从上游到下游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运动员的学习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制订达标底线, 将综合素质与参与竞赛等资格挂钩, 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中运动员认真接受文化课的教育, 同时对文化教育考试中违规作弊的运动员给予严厉的禁赛等处罚。 这些积极严谨的举措, 值得我国在实施“体教结合”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过程中深入思考、 学习借鉴。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培养渠道相对狭窄、 资源投入与产出失衡、 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 我们应当对国内外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教育体制等进行多方面、 多角度对比, 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及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成功经验, 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这样才有助于我国整个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向着健康、 全面、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www.daowen.com)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完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增加高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财政支持,促进激励机制在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并积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及保障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