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构建的初创阶段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构建的初创阶段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7 年4 月,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 的文件, 确定全国51 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并对招生对象、 招生方法、 教学管理等做了初步规定。这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落后和不足息息相关, 所以这种目标偏差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高校与专业队的联合协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成绩得以迅速提高, 大运会的赛场上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构建的初创阶段

1986 年4 月17 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国家体委发布《全国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学校申报审批暂行办法》, 1986 年10 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国家体委联合印发《关于课余体育训练, 注意提高学校体育竞赛的技术水平》 的通知, 并明确规定了到20 世纪末学校课余时间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发现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以及鼓励各高校通过积极参与校内外体育竞赛的方式增进与国内外学校间进行体育交流合作。 1987 年4 月,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 的文件, 确定全国51 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并对招生对象、 招生方法、 教学管理等做了初步规定。 但是这51 所高校在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在这方面的经验一片空白, 没有模板可以借鉴, 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这51 所高校一反之前只招收退役运动员的政策, 积极扩大招生生源, 普通学校里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也被招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进行训练。 在试办初级阶段, 这些高校只允许运动员学生参加省、 市级别的大学生比赛, 并以此成绩作为检验学校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 与国家要在高水平运动队中培养出能在像奥运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高级别比赛中取得名次的体育人才这一目标相差甚远。 这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落后和不足息息相关, 所以这种目标偏差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批51 所试办高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逐步正规化和系统性, 如积极扩大招生渠道引进优秀生源,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学校科研能力, 增加高校对运动队的资金注入,加强对运动队的奖惩管理等。 实践中发现, 高校要想提高本校运动队整体水平就需要与其他单位合作, 达到双方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双赢。 通过高校与专业队的联合协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成绩得以迅速提高, 大运会的赛场上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正是在这种联合办学的条件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水平才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1995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又提出逐步实现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 并重新确立53 所院校作为开展田径、 篮球等重点项目的试点学校, 但这同时也给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部分高校存在管理上的疏忽和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在重要比赛中直接让专业队的运动员取代本校大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 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也阻碍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在高校的发展, 而当大学生运动员在学校里出现违纪现象时,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学校管理者也无法做出正确、 恰当的处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