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教师卓越成长之路!

新教师卓越成长之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老师白天趁其他教师有空的时候,主动向他们请教并做好记录。然而,张老师并没有放弃,知不足而后勇,结合同事给出的意见,对原来的预设果断作了调整,并再次试上。张老师在此次比赛中,以无可争议的第一名获得继续参加区里比赛的资格。继续参赛的准备工作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张老师根据听课教师的建议,结合自己的认识,再次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然后再次试上。

人们在通过公开课寻求专业提升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两大阻碍:一种阻碍来自形式;一种阻碍来自教师自我。在通常情况下,科学教育理念用来抵御形式的阻碍,专业素养的提升用来抵御教师自我的阻碍。公开课的形式需要与常态课进行对比,才可能真正认识它背后的信息。公开课的形式是开放的,它与常态课的不同就在于因公开而具有开放的特征。相反,常态课因其形式的特殊具有封闭的特征。严格说来,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存在绝对的封闭。常态课的封闭特征主要体现于课堂信息不对外公开化,只是在固定的授课时间、地点和授课对象之间进行交流。公开课的开放特征主要反映在一是授课时间、地点和授课对象的特定化,再是课堂信息已经超越常态课的三维空间,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交流与对话。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化,对于每一个新教师而言,打破封闭而走向开放的授课形式,需要弄清两种课型之间封闭和开放的内涵,增添自我常识性的认知,掂出“我的公开课”应有的分量。

了解公开课的特征及权威性,人们更应该明白科学的教育理念,才可能抵御形式的阻碍。公开课绝对不是一群人坐在一起随便听一个教师在一个特设的地方给学生上课。因为代表着权威的检阅,公开课需将权威的要求呈现出来。包括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困惑的新理念的运用,包括科学地执行教材课程的要求,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智慧的需求等,全都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为此,每一个教师在接受公开课任务,进行公开课教学的前期,特别需要对权威要求认真解读,特别是对近期推崇的教育理念的运用,以及对最前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设计等,都应该是大家提前去理解、接纳、实践和掌握的内容,这才能在权威面前体现尊重。除了科学的理念以解决公开课形式带来的困局,更应以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为基础,抵御源于教师自我的阻碍,尽早对公开课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做足准备,提前将公开课中设想出来的困惑像移除一座大山那样,将公开课中因为自我专业素养因素形成的阻碍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果我们新教师在公开课的准备前,不能将因形式体现出的两个阻碍予以解决,会影响公开课的效果,从而影响到自我的职场安全和专业发展。

【现象纪实】

新手来到一所学校,往往会借助公开课露第一次脸,公开课也会成为新教师的试金石。无数的新教师对公开课的认识是不足的,甚至存在着惶恐。面对公开课,至少发现三种应对的方式:一是试图打破僵局型,因害怕上公开课,怕出丑,为此学着老教师的课、名师的课而画葫芦,大有“抄课”的嫌疑;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型,乐于运用新理念,敢于运用新技术,力争把课做得“有声有色”,只不过给人留下形式过多华而不实的感受;三是集约型,能紧抓“公开课”的平台,通过备课、磨课的过程,集他人的优势智力展示风采。如此的应对方式,结果如何呢?有的人在哭,有的人却在笑。

教师得区分公开课与常态课的不同。公开课指的是有教师同行参与观摩的课,而按照学校计划仅仅面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称为常态课。[5]在公开课中,学生会潜意识地收敛自己开小差等行为。而在常态课中,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行为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公开课的教学主题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可以是教师擅长的、能凸显课堂艺术的学习主题。但在常态课上,教师擅长不擅长的、喜欢不喜欢的都得教,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公开课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为体现理想追求和展示高素养,上公开课的教师总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大部分新教师在面对公开课的任务前,总会感到迷茫、紧张,无所适从,多像无头苍蝇,四处摸索,并总是碰壁。在摸索中,他们总在意教学设计却发现无可靠理念支撑且思路混乱;在意上课细节却不知从何抓起;想表现自身特长但感觉自我一无是处……有的时候,越是自己很在意的地方,越是容易出错;有的时候,紧张得连自己的两只手放在哪里合适都不知道。

但新教师应明白,许多优秀教师都是通过公开课脱颖而出的。新教师应勇于面对自我素养的不足,努力迎接公开课的挑战。也许最初难以达成期望值,其实就算情况再糟糕也没关系,只要永不言败,勇于接受挑战,定会化压力为动力。

案例5-4

厚积薄发,华丽变身

张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青年女教师,2005 年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校任教。当张老师来到她任教的学校时,被眼前的景象惊讶到了:矮小的木屋,破烂的桌椅,凹凸不平的操场,唯有学校的红旗和校门口的几棵松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出一丝生机。这对于满怀激情又充满期待的张老师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心情顿时跌落谷底。令人欣慰的是,张老师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击退,而是开始把自己青春的热情挥洒在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校。

2010年3月,张老师遇到了人生的一个契机。2010年,举行全区语文青年教师大赛。通知下发到学校,其他同科教师都嫌太麻烦,而张老师主动请求到中心校参加第一轮学校的初赛。张教师说,她其实心里没有底,欣然接下这个任务只是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不想错过。因为没有底气,所以准备得尤其卖力。那时,张老师没有电脑,不能在网上摄取信息,只能借助教学参考书、教本和平时视若珍宝的《今日教育》杂志,找到相关的信息作为理念支撑和设计参考。由于没经验,准备工作变得纷繁而复杂。张老师白天趁其他教师有空的时候,主动向他们请教并做好记录。下班后,对老教师给出的意见进行梳理,细心揣摩,认真拿捏,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问题。备课时,不断修改教案,精炼语言,设置互动,体现亮点。经过一周时间努力,终于设计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教案来。于是,在学校先试上了一次。试上效果与预设相差甚远,同事们纷纷提出意见。然而,张老师并没有放弃,知不足而后勇,结合同事给出的意见,对原来的预设果断作了调整,并再次试上。这一次,同事们肯定了她的进步,同时也指出课堂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张老师又作了一次修改。

比赛那天,课堂上张老师因充分预设而胸有成竹,其精心的设计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折服了听课的教师和评委们。张老师在此次比赛中,以无可争议的第一名获得继续参加区里比赛的资格。继续参赛的准备工作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张老师根据听课教师的建议,结合自己的认识,再次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然后再次试上。如此反反复复,终于在无比“煎熬”的过程中,迎来了区里的比赛。张老师在区里的比赛中,再次得到了一等奖。经过这次公开课的历练,张老师知道了一节好课付出的艰辛,也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因为此次公开课出色的表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张老师刮目相看,她华丽变身。这以后,张老师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出色表现,获得了“区级优秀教师”的称号,并通过公选顺利调到一所区里的直属小学任教。

【新思考】

新手上路,虽然活力四射、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谦虚好学、热爱工作,然而,多因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很难在短时间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甚至家长学生的认可。如何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如何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如何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体现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

在公开课中学,增加露脸机会,这早已是被很多教师践行确证可行的一条路子。虽然很多教师都有公开课情结,但更应该理解它是教师行为与学术自由综合体现。作为专业素养处于初始层级的教师,无从提及其教育学术思想在公开课中展露,更多是将权威者的主张加以理解、吸纳和运用。这一阶段严格说来还是一个无自我教学主张的阶段,整个行为并不是自由的体现,整个课堂多会因随意行为而降低教学效果。但这是教师迈向成功的初级阶段,吸纳权威理念是推进进步的体现,这里带有强制性。新教师由于自我理念体系建构还在初期,不能随性地自作主张,搞得不好便会让公开课充满冒险性。对于公开课里渗透学术思想,虽可作为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奋斗目标,但切忌操之过急。

“我与公开课”之间关系的认识,目的在于让自我保持着清醒。公开课不只是存在着欲望与冲动,这里还存在着利益与生存之争。公开课的体现方式非常多,不管是何种授课方式,授课的人作为特殊的主体存在,很可能有人会说公开课的主体还有学生。其实,只要考虑利益与生存关系,学生这一主体的利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堂公开课,不管是汇报课、优质课,还是观摩课,授课者都会是以特殊的身份出现。正因为身份特殊,才会被权威认定为授课者。对于新教师而言,第一次公开课往往会是汇报课。权威者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主要是通过公开课这一形式,对新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进行一次摸底。但对一位新教师而言,实则是给予权威的初始印象。很多年轻教师因为自身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不成熟,会有一种常态课被迫推置前台的感觉。授课的结果虽然不存在着直接的物质利益,但可能会对一个新教师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当然,这里并不需要对新教师的汇报课的影响作扩大化,后期的努力往往能对前期的专业素养有提升,但是不能低估公开课。

公开课需要教师用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养作支撑。由于其开放的特征,难以使具体的课堂教育教学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但对于新教师而言,绝对需要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中得到磨炼,才可能快速地成熟与成长。公开课通常目的出于教师自我发展,全面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与心理素养,从而改善职场生存环境。只是每一个新教师应该知道公开课执行效果会以最现实的状态呈现,结果可能会是毫不留情地给予打击让后期的发展雪上加霜,或者是合不拢嘴地表扬相伴马太效应的利益。我们应明白公开课体现出的残酷,是为什么每一个新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原因。

对普通教师而言,上公开课的机会是不会太多的。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每一次公开课都有着它特殊的意义。把握机会,是每一个新教师智慧的体现。为了更好地展露自我,对公开课背后信息了解越多越好。如对授课标准的制定权、解读权知晓,对授课效果的评判权、引领权了解。积极争取公开课的机会,新教师应敢于接受挑战,能对权威标准有效拿捏,能对同事的帮助及时吸纳,才可能遇险而逾越,遇到困难有效化解。

【行动指南】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天你就将停止教学。”[6]身为教师,尤其是专业素养处于初始层级的教师,在公开课中学,非常重要。尽管前路十分艰辛,生涩蜕变并非易事,有效的方法是促进专业素养提速的基本前提。

1.观摩公开课,学习有法

观摩公开课并对其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很多人认为公开课虽然精彩,但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很难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来。究其原因,往往是片面模拟其“形”,而忽视其“神”。(www.daowen.com)

新教师向公开课学习,应透过精彩的教学活动,深入分析其中体现的教育理念,灵活掌握其教学方法,积极批判性反思。首先,深入学习公开课上所传递的教育新理念。公开课中教学行为,近乎都有着特定教育理念的支撑。如公开课的小组合作环节,我们不仅要审视“小组合作”形式,更要深入内在实质观察引导方式,学习其突破难点的技法。其次,批判性学习公开课呈现的先进方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与特定的教学情境相关,对公开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可盲目照搬到自己课堂,应结合自己所教的内容、学生特点及具体学情合理借鉴。向“公开课”学习,切忌“照猫画虎”,只有透过教学活动现象,抓住精髓所在,融入自我教学实践才能有所收获

2.参与公开课,有效磨课

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要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7]我们积极参与公开课,只有经历磨课,专业素养才可能得以快速提升。

公开课前,应努力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准备工作可以分四个阶段完成,即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抓好海选工作很重要,主要工作是围绕课题搜索相关信息。如查阅课题相关的教案、课件等资料,浏览后根据将授的课和自我特色取其精华,“拿来”为我所用。别人的例子不能照搬,主要是对其教学思想和先进主张借鉴,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备课时建议做到事无巨细,能围绕“目标、学生、环节、听众”四个点做详案。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8]教学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分析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找出教学的主攻方向,制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清晰的教学环节,课堂才会亮点纷呈,预约精彩才会环环相生。

无论课前预设教案多么充分,都不如试讲一次获得经验来得直接和丰富,让解决新冲突时更有针对性。应知晓,磨课环节是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的关键时间。备课后一定要反复试讲磨课,听取优秀教师建议后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案。上好公开课,其间有很多讲究,应多方准备。如着装,应尽可能穿职业装,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克服紧张情绪,可以抱着学习研究心态,抱着展示心态来,以“我能行”的心态来应对将要登临的课堂。

公开课的收获不只是课堂生成,还应有在其结束后下的苦功。如揣摩磨课得失改进和课堂生成技巧。写反思时,应记下生成的经典细节,记下“败笔”之处,记下教学中机智处理问题的方法,记下同事见解等。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聚沙成塔。

3.凭借公开课,“露脸有方”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刚刚参加工作的初期,新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露脸”的机会,力求给学生和同行一个美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以后教学乃至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教师应抓好“首因效应”。凭借第一堂公开课,打好职场生涯“第一仗”,“露脸”成功至关重要。如何上好公开课,前面已作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职场的新人,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心储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促进自己进步,才能顺利抓住“露脸机会”。磨课阶段,珍视同行交流机会,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听取意见时,不要仅仅是听着,应详细地记录,而后慢慢琢磨,能吸收的吸收,能改进的改进,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改掉!如此,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才会快速进步,公开课上才会以自我最完美姿态展示风采。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满腹经纶的人,站在讲台上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露脸”之前,别忘记海量阅读以丰富学识,方才可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一旦“露脸”机会来时,才会拽住,厚积薄发,关键时刻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自我专业素养快速跨越到新高度。

新教师应明白,公开课具有区域性特征,知晓它存在的价值和功能。其区域性代表着集体理念的实践与推广,代表着区域内权威的意志和执行。我们每一个教师均属于某一区域内的成员,上公开课实则代表着区域内的意志体现。为此,新教师应把公开课理解成责任与担当,必须在个人意识上得以重视,努力地借此助我施展才华。为此,需要自我阳光般心态面对它,有追逐卓越素养的决心,有勇立潮头的信心。

我们应谨记:公开课像一顶花轿,拥有上轿的勇气,才会与课堂结缘。

[1]周海涛,谢镒逊.教师的课程建构力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7(4):46-50.

[2]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4):18-22.

[3]姚玲英.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J].教育科研论坛,2011(9):50-51.

[4]杨霞,李园,马丽娅.教师职业技能素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陈昊.公开课中教师表演的质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孙自慎.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8):88.

[7]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53-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