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新教师到卓越教师:拥有积极学术情怀的关键

从新教师到卓越教师:拥有积极学术情怀的关键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这种常规的方式通常难以引起专家的注意并认可。案例5-2群文阅读的美丽绽放程老师,师范校毕业分到一所乡镇小学,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她没曾想到,命运会因为“群文阅读”而改变。2013 年4 月16 日,她参加了区里“打造群文阅读卓越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启动会。“群文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冲击着她的视野,让她心潮澎湃。她加入了全国“群文阅读”研习QQ 群。

从新教师到卓越教师:拥有积极学术情怀的关键

与什么人为伍,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专家本就和新教师不在一个层级,想要经常与他们在一起沟通交流,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多会留给有志向的人。任何人虽都活在当下,但也不能只看重当下而不重视未来。专家也是如此,他们在某一领域里,经过十年磨一剑,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不过,专家在前行路途中,同样怕孤独,需要有与他们一同前行的人。能与他们同行的人,往往会经受苛刻地挑选。我发现通常有两种人受到他们青睐:一种是希望成为像他们一样有建树的人,另一种是经过专家调教能接过他们衣钵的人。新入职场的年轻教师,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只要明确目标并努力便可拥有无限的未来,只要真正具备了上进心,何愁找不到能引领自我前行的人呢?

向专家学习,结伴前行,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找到专家,得到他们认可,并与他们为伍。能让自我真正进步的人,一定是稀缺资源。专家往往是在某一个点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掌握精辟理论和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专家属于稀缺资源。我所说的教育专家,是指拥有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的卓越教师,拥有建树的能引领教育教学革新的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专家找不到。在互联网较发达的今天,要渴求拜见钟爱的专家,可以通过传统的在途中等候、登门拜访等方式,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QQ、博客、网站等方式,实现与专家交流。通过网络请教的方式,除了比前往口授更经济外,还有一个更有利的因素,那就是可以避开现实生活中的世俗不对等的偏见,让新入职的教师不会因社会经验不足而增添沟通难度,让自尊得到更大保护。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很多专家是网络大咖,通过网络平台不难找到他们。当然,要拜见专家首先要想办法得到他们认可才行。

拜见专家,得到专家的认可,包含着无比的智慧。专家出现的场所,通常是专家为体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出自我特殊的专业本领、以引领或教化他人之地。这时,教师需要改变自我视角方式才行。在通常情况下,因为专家是站在讲台上,采用俯视的视角看待下面的听众,作为跟随者往往采用仰望的视角,聆听专家的教诲。可这种常规的方式通常难以引起专家的注意并认可。为此,可与大家共享一个小妙招。只要你能主动地寻觅或聆听专家的讲座,深入专家的研究领域去审视现实的教育教学,总会发现依旧还有很多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在专家与大家互动交流时,你可以拿出自我深入思考的需要专家经过沉思才可解答的问题向他们请教,或者以专家倡导的“矛”,婉转地攻击专家的“盾”,让专家给予解说处理的办法。这样可促使专家转换与你交流的视角,不再俯视,而是平视。当他感觉到后生可畏时,自然便会因为你的与众不同而对你的认可度提升。当然,这里需要把握好与专家交流的度,是请教,而不是钻牛角尖,为的是达到专家认同目的,从而得到专家的认可,便可因为这“一面之缘”产生深刻的印象,建立起后续交往的机会。

【现象纪实】

如果依旧按常规思维办法解决问题,新教师拜见专家机会是不多的。前瞻的教育理念自上而下的实施,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需要加以深刻领悟,才不会出现偏差。否则,理念出问题了,教育的方向自然出现偏差。所以,课改之路漫漫,误入歧途、走弯路者层出不穷。

这是一个崇尚专业化的时代。去医院看病,很多人要挂专家号,希望专家能对症下药;参加一个选秀节目,报名者比比皆是,期待成为专家的学徒,得到专家真传。只要是专家,不论是哪一方面的,都会成为大家争相追捧、顶礼膜拜的对象。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跟在专家后面学习,更易出现专家的时代。其实,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但凡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背后,都会有一位优秀的引领者。如陶行知师从杜威,才有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沈大安之于张祖庆,在人生关键处给予他指点,张老师毅然决然放弃行政管理岗位,转向到教育研究这一条专业道路上来,成了小语界又一领军人物。

前面与大家交流了与专家建立关系的技巧,可能大家依旧没有勇气去那样行动,或感觉自己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幸运,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专家的青睐,也不敢想像自我的未来有成教育专家的可能。这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专家多与自我工作、生活等都不在同一平面,专家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清高不易接触的印象,甚至得出如果没有站到高高的教学竞技赛场,是鲜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接触的结论。这种将希望掐死在起点上,是众多年轻教师一生没有跟好师的一个真正原因。

与专家建立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是非常容易的。只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自我设定很多门槛,还没有迈出自我设定的门槛,便与专家失之交臂。年轻教师缺乏的是前行的方向,与专家为伍,在于觉得专家有丰富的学科经验和前沿的理念。跟着专家让自我增强前行的方向感,能近距离的学习专家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再次重申,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自媒体时代,建立开放的网格体系,向专家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信息学中,网格是一种用于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各种所需任务的机制。新教师要学会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开放的网格体系,能将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为自己所用。正如英国伯兰特·罗素的《权威与个人》书中所写:“整个社会进步,需要为与向社会秩序相容的个人主动提供最大空间。”网格化的时代,我们只有抓住时代提供的新秩序,才可能为自我的主动性提供最大的空间。

案例5-2

群文阅读的美丽绽放

程老师,师范校毕业分到一所乡镇小学,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她没曾想到,命运会因为“群文阅读”而改变。

2013 年4 月16 日,她参加了区里“打造群文阅读卓越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启动会。“群文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冲击着她的视野,让她心潮澎湃。

她加入了全国“群文阅读”研习QQ 群。不久,群里发布了一则研习公告:2014 年5 月,西南大学李玉文教授作在线语音讲座“群文阅读的集体备课”。那天,她静心地坐在电脑面前聆听讲座。李教授从“何为集体备课、群文阅读课型集体备课的特殊性、群文阅读集体备课的内容、群文阅读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群文阅读集体备课成功的条件”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述,并一一回答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交流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多钟。这一讲座,就像一阵及时雨,给她本已干涸的“语文课堂”以润泽。网络学习虽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她却已被李老师的涵养深深折服: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诗经离骚倒背如流,各版本中小学教材熟记于心!因为仰慕,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胆怯地向李老师发出了QQ 好友申请:“李老师,您好!我是XX,听了您讲座,非常想向您学习!”没想到,李老师居然接受了她的好友请求。从此,她便成为李老师的QQ好友,徜徉于QQ空间,不时向李老师请教。

第二年,得知李玉文教授要到她所在的区县指导“群文阅读”教学,她在QQ上留言:“李老师,欢迎您明天到铜梁来指导工作!”李老师回复:“我已经到铜梁了哦,下午到的,正梳理明天的讲稿!”第二天,她见到了李玉文教授,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有‘群文阅读’实践层面的思考与困惑,可以给我发邮件共同探讨!”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她们就像老朋友一样。程老师,一个小小的乡镇学校的一线教师,竟然认识了“群文阅读”的专家,还得到了李玉文教授的耐心的指教,她真的不敢想象。

又过了一学期,李老师再次来铜梁给国培班的学员上课。她作为国培班的一员,休息间隙上前和李老师打招呼,没想到李老师居然说:“你是铜梁的小程吧,我在座次表上面看到你了!”这只是她们第二次见面,没想到李老师居然记得她,她怎能不激动呢?

后来,她继续参与QQ 群的研习,听过王林、尹祖琴、于泽元等专家对“群文阅读”的专题讲座,看过蒋军晶、李祖文、曹海棠等先行实践者的经典课例,听过杨纯彦、吴群、许莉等一线教师对“群文阅读”的实践分享。QQ 群研习,这种学习交流方式,让她的学科专业知识得到扩充。足不出户,不花钱,不用舟车劳顿,就能近距离地与专家接触、向专家请教,学习到前沿的教育理论与知识,结识一群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的同行者,她以前真没敢想。

后来,程老师在“群文阅读”这一条研究道路上越走越顺,她的“小学生‘自主发现’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获区优秀课改模式,并选入已出版的《卓越,从模式建构起航》一书;论文《群文阅读,指向课堂内容的深度改革》获市三等奖,《群文阅读,且行且思且珍惜》获市一等奖;群文阅读录像课“爱的教育”获市二等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故事中的狐狸》获全国优秀奖。她还获得了“2014年度群文阅读十大明星教师”这一殊荣,全国十人获奖,重庆仅程老师一人。站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面对无数聚光灯和摄像头的那一刻,她如此笃定,让她坚信付出就有收获,或早或迟。

接下来,她把对“群文阅读”所建立的信心与热情继续延伸,经过努力,终于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调入城,实现了人生中的又一次蜕变。

【新思考】

现实中的专家,新教师几乎没有与他们见面交流的机会。因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安全保护区,在现实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况且,专家都很忙,忙教学、忙研究、忙讲座,他们来去匆匆,少有可能给一个毫不认识、毫无交集的新教师指引与点拨。而新教师刚踏入教育这一行当,对周遭的世界从学生时代到职业状态的再认识,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学习,可究竟学什么、如何学,他们一无所知。如果有一位专家站在他们的面前,如何请教,以及请教什么问题,他们都会因为觉得自己幼稚而羞于启齿。但是,网络世界里的专家不一样,网络中的专家往往比现实中的专家更容易接触,因为网络中的专家少有世俗的羁绊,也会敞开心扉将自己所知所学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教育事业。(www.daowen.com)

有种说法,你身边的五个朋友决定了你的高度。这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理念里,就是“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即学习社区,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2]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的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QQ群的研习活动,将五湖四海有着共同愿景的教师纳入同一个学习社区,好比一个开放的网格体系,一线教师与专家、学者在网络中进行有主题的、任务驱动式的研讨与交流,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与困惑,实现资源共享。一线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需要专家的理论支撑为其引领方向。教育专家需要了解一线教师实践中的案例,找出其共性与个体差异,以便进行更接地气的深入研究。他们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依存关系,这样的交流与学习,才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处于专业素养较低层级的新教师,需要得以引领、支持、认同,学习者聚集的能量场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支撑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收获成长,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应学会建立开放的网格体系,参与到专家所致力的某一项研究中去。唯有如此,才会有更多得到专家的指点与青睐的机会。如群文阅读的学习与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系统,成为一个品牌。不仅限于QQ群的研习活动,主办方已经开通了微博,建立了网站,并开发了教材及课程资源。此项目,全国各地,几百所上千所学校、成千上万的教师加入其中,一系列的资源,一个巨大的开放的系统,撷取馨香一瓣,定会收获无限。

程老师专业化素养得以快速提升,在于她敢于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中,得益于专家的指引与点拨。如此快的成长与蜕变,若依旧如从前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几年前,她就加入了亲近母语的点灯人阅读计划;如果几年前,她就了解了新教育、海量阅读。那么她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时间是否会缩短?她的教育人生是否会是另一个样子?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无论在哪个阶段,现在前行,就是最好的时机。

向专家学习,需要的是虚心,需要的是有恒心、耐心和事业心。教育界不像娱乐圈,作为教育这一职场的人,必须去除浮躁与金钱的诱惑,只有静心才可寻找有助于专业化提升的资源。

向专家学习,需要自我主动地打破自闭状态,建立开放的网格体系。作为年轻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学习方法,敢于下苦功修炼自我,勇于解决现实中的存在问题,如解决囊中羞涩和工学矛盾等。很多年轻教师希望到高端的现场学习,那样的学习成本是难以承担的。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职业,一人外出培训,另一人就得顶班,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实则也是不可避免的。利用网络能解决很多困难,如可以不到现场学习,节省了诸多费用,在工作之余可以网络请教等,不仅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其学习效果可能并不差于现场学习。

【行动指南】

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需要学习。抓住开放的网络,建构专业化成长的网格,是一个好的方法。在此,将进一步探讨与专家近距离接触,期许得到指点的方法。

1.研究专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

教师要学会研究专家,研究所任教学科、所擅长领域里的专家。研究专家,并不是为了成名,也不是要成为专家,而是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少走一些弯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愉悦,让自己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师要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前人已经走出了路,为何不沿着他们的足迹踏歌而行,在他们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在摸索的进程中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上收获。

如果你喜欢阅读,至少你应该知晓在阅读教学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如果你热爱作文,那么当前的作文教学流派,你一定要熟知;如果你从事数学学科的教学,那么你应对走在数学教学前沿的专家有所了解……只有研究专家的成长轨迹与领域,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路,也才能有方向的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这就好比一些带有正能量的明星,粉丝不仅仅喜欢他们作品,更是将其人作为榜样,汲取身上的正能量,并在学习与行动中用这种动力实现对自己的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研究专家的方法很简单,在互联互通的时代,利用各种工具搜索,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虚心好学,积极主动的情怀最动人

同一个班级里,教师会喜欢怎样的学生呢?答案是虚心好学的学生。同一个班级里,教师会把哪些学生作为班干部培养的对象呢?答案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教育就是培养积极主动好学的人。

在一个两千人群的学习共同体中,为什么有些教师会备受专家的垂青?就是因为他们虚心的求教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力决定创造力。作为“90后”的教师,比“70 后”“80 后”教师更具有敢冲敢闯的勇气,更具有敢作敢为的气势,这是青年教师最好的资本、最大的个性。教师不应缺乏学习的激情与热情,要放下胆小自卑的束缚,跳出妄自菲薄的泥沼,敢于向专家发声,大胆向专家请教,专家才乐于向具有积极主动情怀、阳刚朝气的新教师传授秘籍。

有主动的心态、积极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关注与自我教学相关的领域。有思考、有研究,才能在与专家相遇时有交流内容,方才便于让专家引领你前行。

3.参与研究,用专注的心做专业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3]一个只关注教学不参与研究的教师,永远只能做一个教书匠,而无法成为一个教育家。一个热爱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教育研究者。

只要提到教育研究,许多教师便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害怕自己底蕴不足,会在教育研究的世界里盲人摸象。因为他们未曾参与研究,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落地。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因为胆怯,止步不前,那么成功永远不会向你招手。教育研究是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快速的路。真正来说,研究也不是那么高深,不是一定要搞规范化的课题才叫研究。“问题即课题”发现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去探索解决的办法就是研究。坚持不懈,就能得到更大的收获,就能提升研究能力,就有力量和勇气向专家靠近。新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积极地参与到专家致力的某一项研究中去,有了专家的指点,多会事半功倍。一般来说,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有一年的学徒期、两年的生存期、三年的职业期,最后才步入事业期。作为新教师,一旦选择了某一项研究,入职便踏上从教的高速列车。与专家、同行近距离接触,开始了就应坚持下去,用专注的心做专业的事。只要中途不下车,往往能缩短前几年的迷茫期,较快地进入事业期,才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们应谨记:网络是离专家最近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