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课程意识,注重物化生成成果

构建课程意识,注重物化生成成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第二种证明方式,主要是通过工作主体的发展证明教师的成绩,是一种基于第一人称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标准,当然也有充分的理由:学生的成绩并不完全代表教师的成绩,教师专业化发展虽然不能像学生成绩那样直观给出评价等级,但可以通过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课程意识,采用所生成的物化成果给予证明。对于专业素养处于较低层级的教师而言,能否辩证地审视评价标准并正确抉择,需基于自我在专业化提升过程中,对其适当的取舍。

构建课程意识,注重物化生成成果

与新教师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必须谈“专业化发展评判标准的把握”这个较严肃的话题。评判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得以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准是否提高,评价的标准非常多。但若用佐证的方式予以考查,主要体现在两种方式上:一是通过“他的成绩”来证明,二是通过“我的课程”加以证明。这两种评价方式,基本上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向和行为态度,很可能这两种方式将永远成为争论的焦点。采用第一种证明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绩证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绩,它是一种基于第三人称建立起来的一个标准,有着强大的说服力: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生,学生成绩似乎可以代表教师的成绩。采用第二种证明方式,主要是通过工作主体的发展证明教师的成绩,是一种基于第一人称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标准,当然也有充分的理由:学生的成绩并不完全代表教师的成绩,教师专业化发展虽然不能像学生成绩那样直观给出评价等级,但可以通过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课程意识,采用所生成的物化成果给予证明。两种评价方式,由于采用的语境、选择的参照不同,呈现在世人眼中的结果也有差异,所以争论难以停止。对于专业素养处于较低层级的教师而言,能否辩证地审视评价标准并正确抉择,需基于自我在专业化提升过程中,对其适当的取舍。

“他的成绩”证明自我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证明思维,“我的课程”证明自我是一种讲究现实的证明思维,两者之间的争论实则可以进一步简化,即教师工作的产品是人还是课程的争论。两个评价标准反映出不同的主张,一个主张努力地超越他人,一个主张努力地优于过去的自己。在争论下,让人看得出两者间实则又是一组二律背反的存在。一个永远是另一个的结果,同时又是另一个的原因。这种互为因果的存在,经常把教师的行动目标搞混乱,让教师难以对目标进行取舍,难以对给予结果支撑的原因进行取舍。只不过,教师只要明白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便可知道如何选择。如教的目的是什么?教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的目标对象既然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试问教能促进教师发展吗?“教学相长”的理念是空穴来风吗?教若没有促进教师发展,那教师的发展又靠什么呢?只要综合思考便会明白,教师的发展主要还在于自我的学习。事实上,多少年来,教师并没有把教的主要目的弄清楚,很多教师尝试通过“教”来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结果却未能如愿。教师一生盲目而努力地教,自身没有发展,找不到突围的方向,这是致使众教师对教师职业失望的原因之一。与青年教师谈这些,目的在于让大家明白,教主要是为了学生发展,而“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先发展,是在自我教学基本功全面提升的道路上不间断地学习,为实现自我专业化发展不断地学习,才可能真正地促进自我专业化素养的提升。(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