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交流媒介,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素养展现方式,它能有效直观地展现一个人的内在。同样,教学语言既是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工具,也能反映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教学语言带有明显的职业特征。用于职后教育教学的语言,它的形成过程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在这方面,新老教师的专业素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老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个性化特征鲜明;新教师上台,往往会像新手驾车一样,谨小慎微,跌跌撞撞,甚至连语速、语调、语音等都难以自控。教学语言的修炼属于教师自身修养的范畴。
掌握教学语言形成的规律并非易事,“有能力却道不出来”这样的事情不免让人担忧。对每一位新教师而言,不但要坚持自我修炼,更需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发现自身不足,并接受他人的建议,以此提升自己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现象纪实】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看出,不同的人因其自身天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智力。教师群体亦是如此,不同教师之间存在语言能力的差距。优势智力加上特殊的教学实践环境,能让教师形成自我特有的教学语言技巧和风格。特别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语境中,更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自我的优势智力,激发自身教学语言技能的“悟性”,进而打开教学语言能力上升的通道。
同期迈向三尺讲台的教师,因其努力程度的不同,取得的成效也往往不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专业素养处于初始层级的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常见问题,需要加以重视与克服。
一是随意性。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非常随意,表达缺乏逻辑连贯性。虽说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语体,要口语化,但仍要考虑其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一节课是否有生命力,我们可以通过师生的语言来感受。因为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往往起到导方向、造氛围和启智慧的作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表达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有序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教师发音不准,语调音量一成不变,也是教师教学语言随意性的表现。此外,课堂上,教师不着边际地讲述、闲聊也是教学语言随意性的表现,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更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是重复繁冗。一种情况,“是不是”“对不对”“好吗”“懂不懂”,这些是非对错问题用词,成为一些新教师上课时的口头禅。使得学生无须深入思考,甚至可以用连猜带蒙的方法回应教师。还有一种情况,教师表述相同的意思,总反复讲述。我们不排除在达成教学目标时,教师对重点、难点及结论的一种强调,但对同一语句多次重复或重复学生的回答,则是多余和无意义的。
三是一言堂。很多新教师课堂上会垄断话语权,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不给学生留下质疑问难的空间,从上课的开始自说自话直到一堂课结束。
教学语言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带有个性智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教师教学实践才可提升的一项专属于教师的职业能力。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而言,教学语言能力多是短板,谁若重视,不断加以修炼,谁便会在修炼的过程中最先掌握要领。
大量的事实证明,笨鸟先飞的青年教师,往往比那些具有语言天赋而不思进取的教师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教学语言成就,因为他们通过悟其道,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语言系统,使得自我的教学语言充满着艺术活力。
案例4-2
什么原因让她又等一年
27岁的李老师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形象好,气质佳,有上进心,在教学上肯钻研,普通话也说得流利。工作以来,李老师参加学校、片区的说课、赛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原本,李老师打算就这样一直在乡村工作下去。可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身边的同事、同学不断提醒她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李老师和老公一商量,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有了考调的想法。不过,要参加考调,必须有一个硬条件,那就是教师有在全区现场赛课中获得过一等奖的经历。李老师差的条件,恰恰就是区里的一等奖。
很快,机会来了。教科所发出通知,12月全区举行语文学科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要求学校先进行初赛,接着片区复赛,最后区里决赛。李老师顺利通过了初赛和复赛,进入区里决赛。决赛的课题是赛前一周抽签决定。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李老师抽签后,认真备课,多次试讲,还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给区里的教研员,请其指点。
一切准备就绪。赛课现场,铃声响起,李老师按照预设的流程开始教学。借班的这些孩子很懂事,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很配合李老师。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引,学生学。环节清晰,课堂流畅。下课铃声响起,李老师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一等奖似乎也志在必得。等宣布结果时,李老师却以0.2 分之差与一等奖失之交臂。她茫然了,想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李老师找到教研员,希望他给自己一个解释。教研员拍拍小李的肩膀,遗憾地说:“教学设计倒是没多大问题,可你仿佛就是在背教案,语言比较生硬。还有,课堂上你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有‘好’‘对’‘不错’,过渡语、引导语直截了当。回去后,多注意一下教学语言的艺术。年轻人,机会还多着哩!”听了教研员的话,李老师如梦初醒。
回校后,李老师开始上网大量查阅名师课堂实录,然后对其语言进行分类整理,如开课语、引导语、评价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在观摩同事课堂和外出听课学习中,她也有意识地关注别人的课堂语言,将好的及时记录下来。在日常课堂中,她还让学生监督自己,尽量不重复、啰唆,时不时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给自己的课堂用语提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区里青年教师赛课,李老师一路过关斩将,终获一等奖。她顺利地考调进城区一所示范校,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www.daowen.com)
【新思考】
李老师的事例应该引起大家深深的思考: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成败、有效,涉及的点很多。看一堂课,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也要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要看教学设计的新颖、课件制作的精美;还要看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有艺术。
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不但影响着教学效果,更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和发展。正如社会上说,教师就是靠一张嘴吃饭。教师赖以生存的本事,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能力,真正受益的是教师个人和学生。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让教师的内驱动力系统不再疲软,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教学语言产生的感染力日益浓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目前,各级各类的赛课活动、教学研究活动不胜枚举。看了现场、听了课例之后,观摩者时不时会感觉到授课者多是入职年限短的教师,其课堂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放不开、不够大气,绝大部分的课堂预设性太强,生成性不足。为什么?因为教师预设的是有把握的,而生成的往往难以把握。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机智和自己的语言功底去有效地把控,以此展开即时的教学服务。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语言功底,有很好的实践基础。要拥有好的语言功底和基础,只有不断习得他人经验,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才能打下一个好的语言底子,让生成的课堂精彩起来!
教学语言的提升,像其他任何一项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样,呈现出实践性的轴线螺旋提升方式。实践性反映出专业素养的提升,也离不开具体的课堂,否则,教学语言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轴线螺旋提升方式反映出:任何人的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都在同一个轴心的起跑线上,不可能不经历原始的起点便跳跃到另一个层级。
任何教学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教育语境、教学对象,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复制,即任何人都不可能未习得经验便采用跳跃的方式达到熟练的程度。人人都需要经历跌跌撞撞的实践过程,最终才可能形成现有的经验,从而把控后续的教学实践。虽然每一个新手在教学语言的修炼中都是在相同的起跑线上,都需要经历修炼这一过程,但绝对不可忽视习得他人经验的重要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注重教学语言经验习得和积累的新手与自我莽撞操控课堂的新手,提升时差别明显,一个新手从迷茫迈向合格期,有的需要1 年,有的则需要5年。
【行动指南】
教学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内驱动力系统不断提升的过程。透过其教学语言的呈现方式,便会看到一个教师的职业状态,感受到一个教师职后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可以判断出教师于职场中价值的大小。
现在,全国有很多教学名师,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这些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教学语言很有“嚼头”。听名师讲课,那就是一种享受!当然,他们并非天生就有这样的本事,这个能力也是长期练出来的,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所以,我们的新手不能气馁,大家可以从“精、准、巧”三方面着手,不断锤炼教学语言,提升自身修养。
1.精,即精练
精练的教学语言,首先指不拖泥带水,不废话连篇。一节课,可能涉及的教学点不止一两个,如果我们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则可能“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下功夫,对其余部分则可以轻描淡写。其次,精练的教学语言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和引导上,有条不紊。例如语文试卷中排序问题,教师可告诉学生,一般是先读通句子,了解这些句子总体在讲什么,然后理清这些内容大致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如时间、空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接着抓住这样的联系,排列顺序。锤炼精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坚决剔除口头禅。
2.准,即准确
准确的教学语言首先指教师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讲解的内容要让学生听得明白,不产生歧义。平时,教师可以多听新闻联播,提高普通话水平。尤其是地方口音比较重的教师,更是要勤查字典,强迫自己从少说到不说方言。其次,教师的提问要准确,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同时,教师切忌提问笼统、空泛。教学的某个环节是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就围绕目标提问,层层推进、步步引入。在陈述问题或事情时语言简洁但能表述明白,让学生较快地把握其实质,提高学习的效率。
3.巧,即巧妙
巧妙的教学语言首先是“言近旨远”。课堂中,有的知识、结论,教师并不是一定要直截了当地告知学生,适度地点拨后,让学生自己去回味和领悟,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记忆。其次,巧妙的教学语言还能“妙趣横生”。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讲究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但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注意音量高低、抑扬顿挫等变化,让其感觉到课堂有节奏、有张弛。巧妙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学生在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其中“塑料、饼干”两个词挨着,学生没停顿。老师说:“‘塑料’是‘塑料’,‘饼干’是‘饼干’,一个能用,一个可吃,可‘塑料饼干’是不能吃的哦。你们这样读,好像你们吃过‘塑料饼干’似的。”教师这样点拨,学生不但区分了这两个词,而且也知道了阅读要注意停顿,可谓巧妙。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瓦尔德曾说:“平庸的教师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异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语言能力,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关键在于用心去悟,对实践过程中的所有点滴进行总结与提炼并加以修炼。
我们应谨记:新手上路贵在精进,课堂语言驾驭能力才会因累积而彰显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