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弄清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才能使教学活动走向深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雄心勃勃,心高气盛,希望能在其他老师面前一显身手,但往往事与愿违。听新老师的课,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自顾讲课,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老师在讲台吃力地讲,学生却一脸茫然……
会学情分析,懂学情分析,它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教师职后学习的专业素养的反映。很多新教师教学水平低下,教学中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几乎不会学情分析,不懂得学情分析的方法,也从没有科学地开展过学情分析。
【现象纪实】
学情意识淡薄,在教学中不进行学情分析,往往是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学情分析是基础。人们常说因材施教,就是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来实施教育策略。对个体来说,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学习习惯等因素,采用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对班级而言,要根据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来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试想,那些从不做学情分析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质量又怎能得以提高呢?
专业素养多是职后习得。现今新入职的教师多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教材上的知识那么少、那么简单,凭自己拥有的知识去教学生绰绰有余。凭着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少有结合学生情况去分析教材,也没有去分析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本课内容应有的知识基础,其结果多是教学没有方向和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学生难以适从。如此,教师还停留在“我”的层面,较少或没有从“他者”(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岂不低效?
当然,也还存在其他的情况。新入职的教师由于专业素养的欠缺,也只是对学情进行简单、片面的理解分析,学情的分析不到位,对学生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的追踪分析。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成绩的好坏,不能透过学生现有的成绩去分析造成成绩差的原因。对于成绩差的班级或学生,他们总归因于学生。他们认为就是学生不爱学习或学习习惯差,不会去深入了解和分析造成学生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课前的预设,自己将教学的流程“走”一遍,不关注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视而不见,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其结果是花了大力气,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费力不讨好。新教师需要在职后努力习得学情分析的方法,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素养才会在教育教学行动中逐渐形成。
案例4-1
学情分析带给课堂的充实
几年前,王老师从某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公招来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担任四年级的英语教师。据说,王老师在原师范院校是文艺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曾与同学一起创编英语说唱节目,并在院校艺术节上获得过一等奖,足见王老师的个人素养与英语功底。
按照惯例,新调入学校的老师都要上汇报课,学校也要推门听课。在开学后的教师会上,教导处对这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做了安排,希望老师们做好准备。
作为新教师,王老师严格按照学校常规的要求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同时认真准备,希望在汇报课上一展风采,给学校领导和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在汇报课上,王老师以活动和游戏推动课堂进程,加上她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表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节课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王老师自我感觉良好。
然而,在热闹的课堂气氛掩盖下,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学情。王老师只是把当时流行的英语教学法移植了过来,没有根据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来选择恰当有效的教法。王老师采用的教法让学生感到新鲜,但不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堂教学中王老师没有关注学情,更没有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教学内容是通过口语训练学习英语单词,在对话中很多学生发音不准,但王老师只对个别学生进行了纠正。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跟着老师玩,几乎没有学生真正思考学习的内容,有少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王老师整个教学显得漂浮不实。
在评课交流时,学校领导首先让王老师谈谈这节课的构思和看法,然后让参与听课的老师发表意见。老师们真诚地指出了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有老师这样评价:“这节课是老师在表演,学生跟着玩,不是老师引导学生学。王老师可能更适合当演员。”
得到如此评价,犹如一瓢凉水泼来,王老师委屈、难过,也有一些不服。难道自己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精力准备的课就这么糟糕吗?她想听听校长的意见,可校长什么也没说。更可恼的是,评课结束时,校长让她针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和老师们对自己的评课写一个总结,要求手写,第二天交到校长办公室。
晚上,王老师坐在书桌旁,心里十分烦乱,她从未感到如此委屈。泪水涌出眼眶,滴落在白色的A4 纸上,慢慢浸润开来,她此刻的心情是迷茫纠结。她想不通校长凭什么要自己写这个总结,更不知道从哪儿下笔。但这是校长的“圣旨”,刚参加工作就“抗旨”,今后怎么混呀!没办法,她打开电脑,在电脑上搜出相关文章“唰唰”抄在纸上。
第二天,王老师拿着抄来的“总结”,忐忑不安地走进校长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递上总结。正准备离开,校长却热情地招呼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并倒来一杯开水递给她。这是她没有想到的。糟了!等着挨批吧。
“昨晚没有睡好吧?还在为昨天的事纠结吗?没关系,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都是这样过来的。”
接着,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我昨天的听课记录,你看看,也许对你有帮助。”
王老师接过校长的听课记录笔记本,看到笔记本中不但翔实记录了上课的过程,还有许多图形和特殊符号,如三角形、小圆圈、波浪线、小圆点等,旁边有批注,还指出了优点和不足之处。当然,王老师不能完全理解听课记录中符号表示的意义。
看着王老师疑惑的表情,校长首先肯定了她良好的个人素质,然后结合听课记录,与她一起回顾上课的过程。校长指出她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语气平和,没有一丝责怪,并告诫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犹如射向空中的羽箭,没有方向和目标。校长希望王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慢慢地,王老师紧张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上课中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备课时她没有进行学情分析,设置的目标过高,教学方法也不适合农村孩子。特别是她在上课时紧张,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只顾按照备课设计好的流程上课,没有关注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
接下来,校长的话让她备受鼓舞:“昨天评课时就想与你探讨,但是时间紧,另外看见你听了老师们的意见后情绪有点激动,所以就想另外找个机会与你谈谈。我们区明年要举行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学校前些年在其他学科的赛课中都取得过优异成绩,而在英语赛课中一直都处于‘陪衬’状态。你有很好的潜质,希望你能代表学校参赛……”
走出校长办公室,王老师既兴奋,又感到了压力。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她想借赛课的机会一雪“前耻”,改变老师们对自己的看法。从此以后,在认真搞好教学的同时,她积极探索和刻苦钻研,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教学理论书籍,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情分析,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针对学情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她在外出观摩教师赛课和示范课时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行的学校老师交流看法。渐渐地,她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和充实起来。
一年以后,在英语优质课竞赛中,王老师代表学校参赛,先后获得镇一等奖和片区一等奖。后来,她参加全区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获得二等奖。(www.daowen.com)
王老师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慧眼识才并乐于帮助教师成长进步的睿智的校长。如果没有那次汇报课的经历,王老师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树立学情意识,学会分析学情,并根据学情展开教学,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新思考】
大家都这样在做,自己也模仿着去做;大家都不去做,自己也不去做;大家都在那样说,自己也那样说;大家都是如此的思维方式,自己也跟随着采用如此的思维方式等,这正是很多年轻教师普遍的问题。没有主见,没有思想,不知道自我追求方向,内心完全空虚。真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才是简单而通向提高自身素养的路,才是改变自我命运的路。
刚入职的教师一般是刚走出大学校门,还没有从学生的角色转变过来。他们对教材不熟悉、对教法不明确、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不知道怎么上课,他们迫切想知道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他们一方面被动地顺应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的要求,日复一日地参加学校的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亦步亦趋地跟着老教师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偶尔向老教师请教一些问题。但他们不能对相应的做法、观点和理论等进行深入、辩证和批判性思考。新老师看不到学情分析对教学的作用,自然不会去进行学情分析。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开展学情分析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同步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省时高效,减轻负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思考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吸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方法、习惯、兴趣爱好等直接关系到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对学习新知识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对这些因素要进行认真的了解分析,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根据学情展开教学、根据学情调整教学。
学情分析是站稳课堂的开端,是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修炼的一项能力素养。新教师容易忽视学情分析,在分析教学需求与存在问题时,没有找解决办法,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解决问题。其实,这一阶段的青年人都难以找到存在的问题。当新教师踏进课堂时,差不多都会遇见相同的问题,只不过很多人采用放任的态度。只有少许新教师会引起重视,思考为什么出现如此的问题,应该怎样及时解决问题等。当然,后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可能会让他随之产生对应的行动,这类教师的发展速度便会快于其他人,若干年后,便会拉开两者的素养距离。
新入职的教师精力充沛,热情似火,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但是,新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仅凭一腔热血和一股闯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学习。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同生共长的复杂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这一切只有不断于实践中学习、总结和提升,方可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新教师长时间的摸索和历练。新教师要爱岗敬业,不断学习,要立足课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扎实搞好一些专业性的学习,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相长”。
【行动指南】
为了课堂教的有效,教师必须首先将学情分析融入自己的备课过程,逐步形成意识,时时做到心中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时重视学情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有效落实学情分析。
1.把好调查关,弄清学生的基本情况
调查了解是分析学情最直接和基本的方法。新教师来到一所陌生的学校,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难免感到迷茫。在上课前教师要进行调查了解,弄清班级基本情况,如班上人数、考试成绩、学生学习习惯、学生特点、班上有无特殊的学生,甚至原来老师上课的情况等。了解的方法有观察和询问学生、与学生交谈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座谈会来了解学生情况。
如果你担任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要更全面和深入,既要了解整个班上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如考试成绩、学习状况、学科优势、兴趣特长。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基本情况,即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状况等,对全班同学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可以通过家访来进行,了解班级学习状况可以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做出判断。
如果你接手的是一年级新生,观察法和活动法是了解孩子情况的首选的办法。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学校其他教师也无从知晓。有经验的教师,开学前一到两天不进行文化知识课的教学,而是对学生进行习惯训练,给学生编好座位,让学生排好队,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熟悉今后学习的环境;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介绍自己;给他们讲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开展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教师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学生的习惯,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反应,了解学生的差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全班学生的情况有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透过表象,分析深层原因
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一般都是表象。教师要学会将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结合所记录的材料透过表象,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如班上同学学习成绩差,你要对成绩进行分析,弄清差在什么地方,原因何在。是知识没有掌握,还是习惯导致的成绩差;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教师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预测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分析后,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在分析报告的每一个方面都留下空白,以便在后续的分析中予以更改或补充。学情分析是一个长期进行的工作,不是一次分析就可享用几年,因为学生总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写好学情分析报告,不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成长轨迹,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
3.结合学情,分析教材
专业化水平处于低层级的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往往脱离学情去分析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线索和凭借。教师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教学生。因此,教师分析教材必须结合学情,在教学新课时分析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哪些内容学生感兴趣,哪些方面能引发学生思考,哪些内容不必纳入课堂,哪些内容必须举一反三,学生已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确定的目标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
4.观摩名师教学,学习分析技巧
在赛课活动中,赛课的教师课前都要与学生见面,赛课前与学生见面的时间是很短的,一般两到三分钟,目的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上课的内容,对上课的要求和课前准备做简单交代。有经验的教师能抓住时机了解学情,通过询问、抽学生起来朗读(语文课)、提问、做一个小游戏等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习惯,班上哪些同学肯发言,哪些同学朗读较好等。
名师上示范课,他们的课前谈话十分随意,看起来好像跟上课的内容没有联系,实则匠心独具。课前谈话的目的,一方面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亲近感情,让学生接纳自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了解班上的学习风气,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的知识状况。所以,我们要经常观摩和学习优秀教师和名师上课,学习他们在不露痕迹中了解学生和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技巧。
学情分析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它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认真搞好学情分析,努力提高教学实效,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一名有心人。
我们应谨记: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犹如没有航标的漂流,漂到哪里算哪里,触礁是难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