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做到不会的才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做出“不会的才教”的判断很困难。二是实施“不会的才教”的教学实践存在困难。教师知道学生会了什么往往比知道不会什么容易。知道会了什么,凭着对学生的认知检测,特别是借助检测工具,可得出学生会了什么的结果。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并不能反映出学生不知道什么。学生不会的才教,确立学生不会的内容,这实则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考验,只有教师有着丰富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才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年段要求,给出学生不会的而需要在该年段可学习的内容。不会才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不会的,有些内容是教师怎么也教不会的,需要以后随着自我人生阅历的丰富而自悟自得。有些内容是教师可以教而让学生会的,这需要教师科学地设置教学流程、有效地选择教育技术、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等。如此,才可能将不会的教会。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不会的可以教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课堂交流学习的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不会的才教,这完全可以作为教学中遵循的一个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的才教,这不只是对“教什么”做出的判断,同时也对“教”提出新的要求,包括教到什么程度。有的教学内容学生虽然不会但可以自学就会,有的教学内容教师虽然努力地教但学生依旧难掌握,教师应巧妙地处理教或不教。教学中,“怎么教”的决定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形成,而后在教学中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出“不会的才教”的决定,我们的教师只要把握住两个关键节点,方才可做出精准的判断。一个是把握课前预设,不会的才教,确定教学内容时,属于教学前的预设部分。我们的教师只有把握这一节点,才会让教有的放矢。另一个是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会的才教,给予学生学习的指导,属于教学中的生成部分。把握好不会的才教,才会在课堂上见到学生明显进步。很显然,每一位新教师在决定怎么教时,拥有“不会的才教”的理念,明确把握预设与生成这两个节点,才可能真正增强教学意识,从而根据意识需要,对需要教的内容做出教的决定。
【现象纪实】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能准确迅速地做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教学智慧。[2]能做到课前科学、全面的预设,遵循“不会的才教”这一原则,赢得课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则更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
新教师具有许多优秀的特质,但为什么在自己的课堂上却不能呈现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之势呢?一个最大的根源是:没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开展教学;或者说,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而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基本丧失。
专家们曾提出:“学生会的不教,教不会的不教,通过学生互助学习会了的也不教。”[3]言下之意就是要教学生不会之处。在具体的教学中,确立不会的才教,更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文本要求,教师才可能找到不会的,教的时候,才可能不是先想到怎样教。有时,可以根据班级学情判断学生是否不会。如若有一半的学生不懂,就可以算不会的,教师需要考虑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找到不会的,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不会的才教,也要想清楚才教,要想明白才教,教必须跳出教材,教学生不会的才可能教得更好。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围绕“不会的”制定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备课时,需要准确定位课程的教学价值,才会找到学生还不会的,还需要掌握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将它纳入课堂教学目标,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
教不会的,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新教师在备课时若要找准学生不会的,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聚焦教学目标,层层推进。二是“砍”,砍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直奔关键点,没必要在会的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三是学会“放”,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常见问题,需要加以重视与克服。
一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一些新教师的教学决策主要来自于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并无目标意识。然而,这种仅凭自我感觉产生的经验未必那么可靠,而且这种累积是缓慢而低效的。新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钻研教材中,喜欢参考大量相关的资料,把一篇薄薄的课文涵盖的知识点读得厚厚的,觉得这儿需要教,哪儿也需要教,最后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教什么了。于是,堂课上面面俱到,各个地方平均用力,造成“少、慢、差”,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另一方面,“单相思”的课堂。有的新教师满足于经验的简单模仿,并未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考虑。亦步亦趋地“照猫画虎”,特别是有些即将上合格课的新教师,总是汲汲于模仿名师的教学设计,搜寻创新点子,结果闹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加之课堂调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不能像名师们那样很好地关注学生而进行互动。这就难免出现一言堂、三句半、一锅粥、“赶”课以及草草收兵等现象。
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知道的继续“知道”,学生觉得模糊的继续“模糊”,学生不知道但应知道的继续“不知道”,学生应该得到提高的得不到提高,这便是无效课堂的具体表现。新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努力做到聚焦要准、路径要直,删繁就简,以刀砍斧削之功直扑关键点,才能达成学生新知新能快速增长的教学效果,变不知道为知道、变不会为会。
案例3-2
光说不动假把式
25岁的研究生小杨,恬静娇小,踏实肯干,写作功底很强,读研期间有一年的实习,实习大部分时间都是陪同一些报社的记者进行采风工作,撰写宣传报道,即使到学校实习也很少进行教学实践操作。喜欢记者工作的她因为是定向生,所以毕业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加入教师行列,到了城区的一所公租房小学。
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她课堂教学经验几乎为零,明白自己现状的她时时不忘抓紧时间充电,购买教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聆听学校有经验老师们的课,遇到问题也常常虚心请教,以便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业务,做到上课入格,同时跟上教改的步伐,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小杨常常挤出时间去听师傅的课,她觉得聆听师傅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行云流水,互动默契,整个课堂活而不乱,灵动而又充满语文的气息。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同一个年级使用同一份教案。小杨很奇怪,同样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跟师傅的为什么总是大相径庭呢?小杨对自己的课堂很不满意,她问师傅:“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学生们都很专心,同时又充满灵气,积极参与互动呢?”
师傅踏进小杨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诊断,发现小杨的优点是备课认真,上课思路清晰,普通话标准,粉笔字书写规范漂亮,但却有几个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是各个教学环节都跟备好的教案一模一样,走课流于形式,没有聚焦突破重难点目标,没有任何一点复备的痕迹;第二是上课时从不走下讲台,显得很是局促;第三是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自问自答,不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第四是学生在下面讲话或者小动作也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讲话声比教师还大,她仍然自顾自地讲下去,毫无教学效果可言。
通过师傅的把脉诊断和引导,小杨为自己制定了专业成长计划。第一是不管是名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集体备好的教案,都不能照搬照抄,自己在课前都要进行复备,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起点进行适当调整,留下自己教学思考的印记。第二是学会自信大方地驾驭课堂,让自己的足迹在四十分钟里遍布教室的前后左右,提升自己课堂的调控能力。第三是学生不会的才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并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谨记“赶”是课堂教学的万恶之源。第四是学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运用眼神以及肢体语言对专注力不够的学生进行暗示,让课堂在平等与尊重的和谐氛围中继续下去。这样教学久而久之过后,活而不乱的良好课堂就自然形成。
光说不动假把式,行动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以后,小杨开始尝试着在原有的刻苦钻研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智慧。半年后,师傅再次走进小杨的课堂,聆听她执教“祖父的园子”见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学生们在她的带领下畅游于萧红笔下那个充满温情与爱的园子,那个美丽又充满自由和快乐的园子。课堂目标聚焦,朗读形式多样,运用以读促进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自由快乐,学生的参与度达到100%。而后,这一课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合格课展示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欣喜地告诉师傅,其实这一课最初的设计来源于一位名师的教学实录,后来结合了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吸纳的教学观念,进行了适度的修改,几易其稿,最后才有了这样的效果。(www.daowen.com)
【新思考】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智慧锤炼与凝聚的过程,不会的才教,它是教育教学智慧的体现。而教学智慧的凝聚则源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以及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对于新教师来说,“会的才教”既包含着他们的智慧,还包含着他们的教学勇气。这是因为,真要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会的才教”,无形中便要打破传统的教的习惯,并且实践的结果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其教学实践就是一个探索与尝试的过程,需要充满专业自信,才可能坚持。
不会的才教,能促进生成有效课堂。不会的才教,实际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思维的清晰和乐观奋进的教育情怀。一个新教师坚守“不会的才教”的教学理念,能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其实,一个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的把握和成长环境的打造,全源于自我的努力。只有通过全面打造专业自信、专业技能,才可能于教育教学中充满教育的精气神。
不会的才教,努力充满专业自信,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新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基石,而教学理论知识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教育学原理,人文素养,学科专业知识。因此,作为新教师,必须知道什么是教师该做的,什么是教师绝对不该做的。教师应该集中精力弥补什么,改掉什么。其实,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是“内驱型”发展,强调教师内在的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清,从而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这样才会真正让教师敢于下定决心,始终如一地在教学中教不会的。
不会的才教,打造专业技能,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关键。判断学生不会什么,是专业素养的展示,不会的才教,是专业技能的展示。每一种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负责培养教师的教研员和专家,他们对自己专业内的事情都有所了解,但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要想树立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得进行教学研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成为课堂智慧。教师之间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异,主要在于自我的认识、清醒和积极的实践。关键是自省,这样才能清楚明自己的优点和问题所在,才能发现自己教学智慧的缺陷所在。
不会的才教,实现专业自我,是实施有效课堂的重点。教好书,书教好,是教师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体现。能让学生学不会的,是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所做出明智的判断与抉择。对于所负担的事务通常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教学也是如此,我的地盘我做主。当然,这里并无倡导大家我行我素之意,而是要学会坚守自己独有的教育思想。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会的才教”,这还需要自问。如教学时,教师会遇到外来的很多干预,为什么你会跟风?为什么你会不知所措?为什么你会找不着北?虽然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改变自己,教师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今天扑朔迷离的教学改革,完善自我,变得专业,毅然向前,才会缩短“迷茫期”到“合格期”的时间,让专业素养得到快速提升。
【行动指南】
在课程改革的转型期,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不会的才教,由于教无定法,我们面对的是性格各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不会的才教,看似千变万化,不管怎样,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有困难,就怕不知道困难在何方,万变不离其宗,寻道和循道极为重要。
1.提升学科文本解读能力
不会的才教,任何学科的教学,首先在于学科文本教材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以一位语文教师应包括的四种能力为例,给予解读。一是教师能按常态读者的阅读方式理解、感受文本并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二是能以专业的姿态分析文本,依循体式特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三是能从学生的角度解读课文,揣摩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判断学生理解感受的疑难处。四是能根据学段、年级和单元,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课文类型,对课文的教学功能予以定位。[4]
不会的才教,需要教师能按常态读者的阅读方式理解、感受文本并反思自己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现今,教师的阅读教学多是“病态的阅读”,如以一次常规考研教学《黄山奇松》为例,让听课教师先找出这一课的教学点。而教师们都带着职业的阅读方式去看课文,把一篇简单的课文弄得很复杂,甚至把课题都解错,“黄山奇松”不是“黄山的奇特的松树”,而是“黄山的奇松”。解错了课题,只能导致抓不住文章的教学点。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来阅读教材文本,找准教学点呢?教师应该尊重和相信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常态的心理、以读者的角度来读教材文本。
以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为例,散文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作者人生经历的感悟。所以,散文一定要介绍作者。阅读散文时,当一段文字中既有间接表达又有直接表达时应关注直接表达。当我们找准了关键点,接着要从学生的角度判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就是疑难点。课文的关键点和学生疑难点的重合处,也就是本课的教学点,即本课的教学目标。
2.备课备两头
将“不会的”作为备好课的起点,也就是要把握学生学情,这就犹如裁缝学会量体裁衣。“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整体学生的学习起点,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因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会因各自生活经历的差异,现有知识的不同,在学习中表现出个体差异。[5]教师的备课设计就要有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如布置家庭作业时,开放性地设计题型多样、深浅不一、选择性强的作业。有的练习册上就有简单积累的、练习运用的、实践拓展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这样布置作业就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备课还要备好终点,也就是备好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达成教学结果的需要,设计教学“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个环节,上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抵达课堂教学的终点。流程是有流向的,学生开展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可见成效的学习活动。[6]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新课程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的活动有效”这个基点上。
追逐专业化的发展,我们应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反思中关注学生的学业样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重构中才能真正赢得课堂,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智慧之花常开不败。
我们应谨记:教学时把握学生真正不会的,投入智慧和精力教真正能教会的,是每一位教师须尽力修炼的一项基本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