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新教师到卓越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法

从新教师到卓越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法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教学往往都在围绕着教学重点推进;而教学难点多是课堂教学的拐点,教学往往因为拐点而显得精彩有高度。教重点和教难点都属于“教什么”,因为教难点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一部分教师在教难点内容时感觉困难,甚至干脆敷衍过去。当前,对于确定教学难点和教难点,存在着一些误区。教学重点是由知识认知水准结构决定的,教学难点更具有随机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从新教师到卓越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法

教学需要教师有着正确的教学观。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教学往往都在围绕着教学重点推进;而教学难点多是课堂教学的拐点,教学往往因为拐点而显得精彩有高度。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时,往往会显得无能为力,既无相关理念的指导,又无对应的方法以解决教学中的困境;既无间接经验的吸纳,又无直接经验的获取。很多教师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多源于对新课程标准指引的理解,如教学难点即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或“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这里只对教学难点产生的现象和何时易产生难点进行了粗略的概述,并没有对判断真假难点和对教难点进行深入指引。仅靠这面上指引而被打折扣的课堂,比比皆是。在实际课堂中,有效的教学难点的产生,多是在学习教学重点的过程中产生。对于教学难点的辨析,每一位教师必须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教师难以给学生教懂的,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就是教学的难点。如在数学教学中,同样是对数的认识,幼儿可采用数小棒、掰手指的办法;低年级孩子需要采用的是抽象与具象混合数数的方法;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则需要数列规律等抽象办法的运用。由于每一个年龄段对应的思维方式不同,便需要找到对应的学习方法。只有把握住孩子们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才有利于教学。然而,有的教师因颠倒连续性和累积性,产生了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经常见到让低年级孩子运用数列规律找到答案的现象,让中学生用数字与美学的关系求证的现象,这种因为错位而产生的所谓难点,违反认识规律的设定而教,教学只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预设中做出难点的判断,在生成过程中带领学生突破难点,只有真正找到难点,才能有效教学。每一个教师需要谨记,教学难点是在围绕教学重点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重点学科知识、重点学科方法和重点学科能力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脱离教学实际而产生的难点(非真难点)的教学,多数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判断教学难点的真伪,而后去伪存真,才可能因突破难点让课堂更有效,才可能因为教难点让课堂更精彩。

教难点,难点意识的形成,能在具体的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完全可以作为所有教师的一个专题去探讨,如难点知识的教学分解方法、突破难点的教学技巧、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等研究,这样才更有利于专业素养的提升。纵观当前的教学,教学难点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便是“突破”,提示教师教学时需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对于教学中确认难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具体学科和学情让学生主动去学、去解决问题,几乎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提示。现在让人担忧的是:多数教师因为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惰性,从不会主动地去摸索与探讨如何教难点,基本没有教难点的意识。这种无攻克难点的思维意识状态的教学,是课堂难以提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象纪实】

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每天的主要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科学的教学体系的建立往往影响教师教学意识的形成、教重点意识的形成、教难点意识的形成。教重点和教难点都属于“教什么”,因为教难点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一部分教师在教难点内容时感觉困难,甚至干脆敷衍过去。深究原因,其实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清楚教学的难点内容是什么,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教学的难点内容,更谈不上教学难点内容的有效预设。教师没有教难点的意识,又怎能真正教好教学的难点内容?可能有人会说,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中都预设了一个教学难点。其实,这样的预设大家都心知肚明,多数只是一个摆设,所发挥的功效不大,有也几乎等于无。其实,“教什么”常规的要求就是教重点和教难点,每一个新教师在全面提升教学基本功的过程中,加以对教难点的研讨,不敷衍、不搞形式主义,课前借鉴他人、课中积极应对、课后总结摸索,建构了教难点和教重点的意识,才算找到了修炼的方向。

当前,对于确定教学难点和教难点,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分重点和难点,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参考书中规定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不去调整,直接作为自己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由知识认知水准结构决定的,教学难点更具有随机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般来说,难点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二是学生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如果相关知识较抽象,逻辑性强,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大,那么教学难度就大;反之,难度就小。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解决问题能力强,难度就小;反之,难度就大。教学中,教师若有教难点的意识,只要出现学困的教学情形,第一反应便是判断是否为难点,而后再思考如何教难点。很多新教师在课堂中遇见学困问题就绕开走,让教学缺乏了应有的高度。教学越是绕开走,越是有问题,越是有难以解决的问题,越不能放弃。

课堂提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除了拥有教难点的意识,还能够睿智地处理所教的难点。教难点,明白难点在哪儿;教难点,聚集教学预设中的难点和教学生成中的难点。难点难以判定,教难点时除了“教什么”会给教带来困难,“怎么教”也会给教带来困难。课堂因教材、学生、课程、教师而形成具体的教学情境,任何因素的变化,教学难点都会随之变化,它不会像教重点那样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在具体的教学中,难点的不确定性经常会让人误判,把重点当难点、把难点当重点。其实,很多所谓的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班级或不同学生,就不一定都是难点。[1]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我们就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给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在教学中把准难点的分水岭,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包括新教师),教难点的意识构建是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案例2-1

《纪昌学射》教学案例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故事长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单元主题和寓言文体的特点,即“小故事,大道理”,本课难点定为:理解该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用大屏幕展示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片,并提问: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起了哪个寓言故事?

故事分两个层次,第一组为课内复习: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刻舟求剑。第二组为课外延伸:叶公好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六个寓言故事。而后教师导课: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很深刻。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看老师写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纪昌”这个词语,写好“昌”这个字。

第二板块:据题质疑,整体感知。

1.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的吗?(纪昌向谁学习射箭?怎样学习?结果怎样?)

2.根据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读通故事,思考刚才的问题。

3.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随机检查生字的朗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厘清文章结构:“练眼力”这一部分内容,作者写了多少语段?“学射箭”,作者用了多少语段?结合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

第三板块:聚焦重点,感悟内涵。

第一个环节:细读品味,引领学习“练定力”。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

2.交流讨论,研读句子: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注视”是什么意思?飞卫老师注重的是什么?随即介绍“梭子”。然后,教师用尺子代替梭子在学生眼前穿梭,指名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读好飞卫老师的话,明确训练的要求。体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注视尺子穿梭的感觉,联系实际比较:我们平时注视过什么?我们的注视和纪昌的注视有什么不一样?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引读:透过这个句子,我们仿佛看到春去秋来,纪昌一直……寒来暑往,纪昌依旧……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纪昌就是这样长年累月……朗读以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练眼力的勤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在整整两年中,纪昌会遇到哪些困难?夏天来了,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冬天来了,他又会遇到什么困难?每天从早练到晚,他又有什么感觉?他的妻子又会说什么?周围的邻居又会说什么?每当这个时候,纪昌会怎样想? 学生充分想象以后,让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设计理由】在研读句子的教学中,紧扣“注视”这个词语,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通过练习实际、对比体验、情境朗读、想象说话等手段,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纪昌的勤奋好学和坚持不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3.有感情朗读第一次练眼力的经过,并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一段,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第二个环节:举一反三,放手学习“练张力”。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与第一次练眼力的情景进行比较,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两个段落的结构相同。(www.daowen.com)

3.学生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对照插图自学第三自然段。

4.通过分层朗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按照飞卫老师的要求、纪昌练习的情景、练习的结果三个层面开展检查,要求学生读好“极小”“很大”“每天”等关键词语。

【设计理由】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充分利用文章结构相同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新理念。

第四板块: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自主讨论:学射箭,为什么要先练眼力?

2.动笔写寓意:给所有学习本领的人,提一个学习建议。

通过以上层层剥茧:文章用大量笔墨写纪昌练眼力,只用了一句话写他学射箭,练好眼力是学好射箭的重要基本功。由此可见,扎实的基本功对学好本领的重要性。本则寓言揭示的道理呼之欲出——学习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课程(教研版)

【新思考】

前面我们谈到教学难点的确立,提及它是教学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落差。要想解决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便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要想攻克教学难点,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 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攀登的,而以险著称的西岳华山高2154 米,一般的人都爬得上去,就是因为华山开凿了一般健康人都能攀登的台阶。[2]可见,搭建平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教案的设计,还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制作,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原则。每节教案、每个教学难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在实际授课中,教学难点的出现往往存在偶然性。突破教学难点时,有的教师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教师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我们在突破教学难点上,不能采用单一而固定的方式,往往需要技能、方法等的恰当应用。

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重点和教难点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探讨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意图主要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纵观一些虚假繁荣的课堂,课堂中没有学生不懂的,所有的教学内容似乎都不需要教师教。这种重点突出而没有难点的课堂,其导致教学的有效性被破坏。我们追求真实的高效,在突出重点的教学中,通过学情的反馈,出现学困时,学生存在知识点、思维方法以及技能的错误时,看到对教师教学素养的考验。只有教师采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处置方法,才会被认可。其实,这样的教学才可称高效,才不会因学困而受到影响,才会使难点成为教学的拐点,看到更美的风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教学难点出现时的态度尤其重要,对教难点的忽略,往往会让课堂因为缺乏教难点的环节而表现不完整性。那种遇见问题绕着走,对教学难点问题视而不见,按照课前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更多地反映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足,没有对教难点做充分的准备,缺乏对教难点的判断,欠缺处理问题的能力,致使课堂少有教难点的教学环节。虽然课堂教学中少了针对学困而出现的教难点的环节,不算是教学事故,但学生在课堂中反馈出的问题依旧摆在那里,只不过因为教师的强势推进,教学流程将其掩盖了。这样的教学没有或少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设置,不管怎么教也只算是低效的教学。

会找难点,能判断真难点,需要明白形成难点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二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缺少相应的已知基础,陷入认知的困境;三是旧知链接新知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旧知向新知的转化中,学生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的回忆上,未能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四是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能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突破难点。在确定教学难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教难点,能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对于一篇新课文,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再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教学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的。因此,我们要进行实际分析,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根据学情来确定难点。要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教难点,做好难点分解非常重要。每一个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意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疏漏,这里一定是教师教学时需要智慧的地方,需要判断出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否出现。出现学困的点,不一定都是在教重点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难点,但这是难点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教师有教难点的意识,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困难,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通常学困点一般有三个:一是学科知识,二是学科方法,三是学科技能。教难点只要方法得当,一切就会迎刃而解。如遇到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或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便可以采用困难分解的办法,针对教学现场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子级问题。当学生依旧对知识点还不够理解时,只能说明教师提出的子级问题还不够清楚,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成二级子问题或三级子问题。只要教学时间允许,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轻易给出答案,不急于讲解,便能感知到教难点带给教学的精彩。子级问题可能与原教学设计有所不同,也可能在原教学设计中没有预见。教师最好是从课堂现场发现,强化具体指导。

教难点,在做好分解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思维过程上来,学会做出心理判断,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断点和思维困惑所在尤其重要。教师在每提供一次子级问题的同时,只有提供所需要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通过学生的学情反映出来。我们应该明白,一堂课的教学预设重点往往会在两个左右,并且与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不对等,但多会在教学重点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教学难点。若能根据课堂现场情境及时判断,提出子级问题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引领,课堂会因为学生的“折腾”和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导”,出现教的高峰体验和学的高峰体验。

【行动指南】

找到所教的难点,找到所教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技巧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结合知识特点解决,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反观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教难点,将难点突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创新教学理念的实践

教学中,难点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刺激点,如果对此无动于衷,只能说明我们的教师已经失去教的敏感,教学让他变得麻木。教学中出现难点,它往往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出现,打乱了原本流畅的课堂。这主要反映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情感虽然不强烈,但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发现他们内心的不畅。此时最佳的处理办法是为学生的不满提供解决的途径,除了找到不满的原因,并找到带给学生刺激的方法。正如伯特兰·罗素在《自由之路》一书中指出:人们应该尽力为爱好刺激的人提供建设性的发泄方法。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突然的发现或发明更使人感到兴奋的了。在课堂教学中,当整个课堂受到刺激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尤其重要。最怕的是教师成为教学矛盾的点火者,而后又成为一个折磨者,一个暴君,一个看客,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反应置若罔闻。

一个不入流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教难点与教重点存在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往往对重点内容的把握非常快,越来越少的知识难以成为教学内容的难点,能让他们受到刺激,而后让学生集中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让他们找到发泄点,让他们在思考、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中,突然发现新知。如此快乐地教,教学艺术不再只是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的过程,直指内心地发现真理、自我肯定与尊重。

2.能辩证地处理好教重点与教难点的关系

教学中,“教重点”与“教难点”本是一组有机的组织,就像后面大家将要一起探讨的“教本体”与“教非本体”、“教不会的”和“会的不教”等一样,彼此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具体的教学中,几乎不存在只教难点而不教重点的现象。重点内容是难点内容的基础,难点内容是重点内容的高度,教重点内容是课堂的保底,教难点内容是课堂的提质。一个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教重点而没有感知到难点的存在,或只教了重点而没有感知到也教了难点,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定然少了高度,也难以对课堂的质量有所保证。能辩证地把握好教重点与教难点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位教师能在课堂中有所作为的前提。

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和技巧,是一位教师除了理念之外应有的素养。如课堂中遇见学困的时候,能及时提供子问题来分解难度,同时教师能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促进他们结合教师的子问题思考、探索,能写关键词和画草图,引导他们发表观点、发现问题,能进行思维活动等。

3.能借助多媒体教学解决困难

当前,云课堂的兴起,以及翻转课堂理念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育的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教难点,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能产生很多神奇的功效。新教师作为年轻人,结合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找到有用的教学资源,并开发解决问题的新资源,这正是构建新素养、超越老教师的有效途径。当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广大教师已经有目共睹。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形象、生动和直观。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开放的姿态应对学困现象,有利于专业素养的修炼。

我们应谨记:教学中的难点并非教之难,关键是需要我们拥有教难点的意识,掌握教难点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