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归结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因此,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调适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内在修养,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不仅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还要适时调整自身的期望值,改变工作方法和言行,更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
1.正确认知,接纳自我
正确认知就是要清醒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辩证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从外界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的误差。接纳自我既能承受成功,也能接受失败。正确地接纳自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尽可能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接近;二是社会比较的标准要广泛,避免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否则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
2.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
自我调节是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在遇到挫折、困难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时,教师能够进行放松训练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及时进行有效自我调节,这将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反之,教师在情绪低落和心境不佳时,若无法进行自我调节,会导致其任意发泄,事件恶化,进而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及时转移和回避,淡化不良情绪,合理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善于交往,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善于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别人,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和闪光点,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人际吸引力。要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有矛盾时,学会设身处地去体验别人,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和不恰当的行为。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4.甘于奉献,善于自省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尽责尽力,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教育工作虽然繁重,但只要内心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同时,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自省,总结教育教学活动和自身的心理变化,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www.daowen.com)
科学用脑最基本的两条原则就是勤于用脑与合理用脑。由于教师职业是脑力劳动,因此,合理用脑更为突出。教师用脑应掌握自身的“生物钟”,用最佳时间去完成最重要的学习和工作。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掌握一些健脑方法。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休闲生活,使身心得到调剂,以便提高生活的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创设良好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
作为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并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只有社会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
1.重视并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在教师中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的心理困扰与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推行人性化管理,减少对教师的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和工作压力,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
2.创设良好社会氛围
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风气,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端正校长及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增加教师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时间与场所,使其能够保持愉悦的心境。
3.增强教师的耐挫力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一项关于教师心理挫折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自尊需要受挫比例最大,占33.3%;成就需要受挫占24%。因此,学校管理必须重视增强教师的耐挫力。教师应该自觉加强人格锻炼,懂得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道理,有意识地接受种种挫折情境的考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耐挫力,以维护心理健康。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一种以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人具有社会性,渴望联系和支持、沟通。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关心不足。教师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对教师的社会支持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能够真正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健康,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