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效能感及其对教师工作压力影响的研究

教学效能感及其对教师工作压力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认知和情感成分。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动机呈显著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关键。陈秀琴对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状态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教学效能感呈现相关关系。

教学效能感及其对教师工作压力影响的研究

(一)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概念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国学者俞国良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定义为:教师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成分。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判断和评价;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与教的关系等问题的一般观点和认识。

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认知和情感成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有一个积极的认识,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好的改变。其次,在这一期望的驱动之下,会主动评估自己具有改变的能力,并从中获得荣辱感。教学效能感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信念。教学效能感强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会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动机呈显著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应会越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关键

(二)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对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如孙绵涛等(2010)对我国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教师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学校以外因素所形成的因素结构体系会影响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程凤青、姚松(2011)对四川汶川地区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职称、办学类型、学校所在地、学校办学条件、工作所提供的发展机会以及管理制度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吕林、唐敬(2016)的研究发现,小学青年教师的性别、学历、学校、教龄等影响他们的教学效能感。陈秀琴(2017)对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状态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教学效能感呈现相关关系。(www.daowen.com)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发现,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受多方面影响,微观层面包括教师个体的性别、学历、年龄、教龄、教学能力、人格特质等;中观层面包括学校规模、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学生因素等;宏观层面包括社会结构、政府措施、大众传媒、薪资待遇、职业声望以及社会肯定等,这些都会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三)提高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与机制。社会要联合各方力量,加强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学校要重视小学教师的培训,通过交流、培训、观摩、学习等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水平;要不断完善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关注小学教师的个体差异,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教学的自信心。要鼓励、支持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激发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能感。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首先,小学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个人意识,提高职业认同感,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其次,要加强教育研究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拓宽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增强教学的自信心;然后,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能感;最后,小学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学校领导、同行、朋友等的关系,使其获得友爱、鼓励、温暖和安全感,从而增强工作的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