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师爱的特征及对学生的影响

师爱的特征及对学生的影响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有研究者认为师爱是一种普遍的、充满责任的、持久而高尚的爱,与其他爱相比,师爱具有特殊性。(二)师爱的特征关于师爱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师爱对学生既有关心,也有要求;既有援助,也有督促;既有保护,也有鞭策。偏袒的爱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自卑、妒忌、怨恨心理,师爱的原则是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这与学生的性别、成绩、个性、爱好、长相及家庭背景等毫无关系。

师爱的特征及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师要关爱学生。师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以爱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把关爱学生落到实处,让师爱成为常态,使学生在有温情、有温度的教育环境中顺利成长。

(一)师爱的含义

关于师爱的内涵,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我国教育家林崇德认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还有研究者指出,师爱是一种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社会性需要相关联的崇高的情感和情操,是无私的、深沉的、持久的理智之爱。也有研究者认为师爱是一种普遍的、充满责任的、持久而高尚的爱,与其他爱相比,师爱具有特殊性。

(二)师爱的特征

关于师爱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伟(1997)认为师爱的对象广泛、情感理智、目的崇高。伊梅(2006)认为师爱具有原则性、一致性、无私性、稳定性。吴义霞、何善亮(2010)认为,师爱具有科学性、职业性、互惠性和无条件性等特征[2]。王霜(2014)指出,完整的师爱必须具备无私性、成熟性、创造性、教育性和道德性[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师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本能之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它比较复杂,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说,小学教师要像家长爱孩子那样爱学生,但是教师的爱与家长的爱是不同的,区别在于: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爱源于血缘亲情,是“私己的爱”,而师爱是一种“公爱”,即小学教师代表社会来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除父母以外的人也爱自己。师爱的理想效果不仅使学生也爱教师,而在于使学生懂得怎样去爱他人。师爱凸显教育性,而家长对子女的爱,突出的是养育和呵护。因此,师爱对小学生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对小学生未来建立良好的情感有重要意义。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会因为爱之心切而忽视了严格要求,变成宠爱、溺爱;或者苛求,变成扭曲的爱、畸形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是有条件的,如孩子成绩好,父母满意高兴;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甚至会嫌弃。或者父母只在乎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师爱是全面、整体的爱。师爱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包括学生的身体、性格、勇气、思维、习惯等。师爱对学生既有关心,也有要求;既有援助,也有督促;既有保护,也有鞭策。

再次,父母的爱只是施于自己的孩子,而师爱是对全体学生,是一种“博爱”。偏袒的爱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自卑、妒忌、怨恨心理,师爱的原则是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这与学生的性别、成绩、个性、爱好、长相及家庭背景等毫无关系。所以,师爱凸显的是教师的爱的品质和能力。如果小学教师没有这种品质,将会严重影响师生互动与校园生活。

最后,师爱不需要回报,没有企图。现实社会生活中,父母关爱子女,指望养儿防老;在付出爱的同时希望有所回报。而师爱是一种纯净、纯真、纯粹的爱。它没有算计的成分,没有交换的色彩,纯粹地希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师爱是一种高尚的爱。

(三)师爱的心理功能

1.激励功能

小学教师的爱不仅是一种态度和情感,更是一种评价,一种社会性认可。小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人格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强烈的情感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乐观并逐步自信、自励、自强,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感化功能

小学教师的爱表现为对学生的感召、感染和转化。小学教师以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使学生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师爱的这种感化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难以替代的。师爱就如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使小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

3.调节功能(www.daowen.com)

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爱也会唤起小学生对教师的爱,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密切。师爱可以打开小学生的心扉,使小学生愿意向教师倾吐心声。这样小学教师就更能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4.榜样功能

教师在对学生付出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肯定,从而在自我成长中发展自尊、自信,通过爱的双向交流,学生得到了爱从而又知道如何爱别人,并进一步诱发他们学习和模仿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品质。在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的言行即成了榜样和标杆,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向榜样靠拢。

(四)师爱的践行

师爱是有层次的。较低层次的师爱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感受到“老师疼我、喜欢我、老师对我好”,感觉安全、温暖。较高层次的师爱是对学生理解、尊重,感受到“这个老师懂我、贴心,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他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更高层次的师爱是对学生有所期待,在乎学生的发展进步与未来前途,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学生的前途未来融为一体,即收获真正的“教师情结”,教师应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做起,让师爱慢慢走向崇高。具体措施如下:

1.深入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践行师爱首先要了解学生。小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和个人情况,经常与学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真诚交谈,了解学生的想法、需要等。要经常家访,利用课间多亲近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探寻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与学生的共同兴趣,让学生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怀,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小学教师要平等地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开发学生独特的人格,及时发现、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

2.充分激励并成全每一个学生

小学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善于给学生分配任务,激励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自我。要建立师生互信,包括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自己以及学生信任教师,这是有效激励的保证。学校教师要保护学生,保护学生真善美的童心,保护学生免遭邪恶侵害,激励他们追求人道、纯洁高尚的爱。小学教师成全学生,就是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还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让学生传递爱,使关爱他人成为习惯。

3.关心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时期学生可塑性强,小学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理想。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积极的情绪情感,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小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辅导活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心理上给予爱的呵护和支撑。

4.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一视同仁

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成绩水平不一、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因此,小学教师要注意教育公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而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要尊重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大庭广众下斥责学生,要讲究批评方法,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小学教师要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不能只重视学生成绩,要努力捕捉和分析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进步,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