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社会背景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小学心理学》

小学生社会背景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小学心理学》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崇德等人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条件不同的学校环境下有显著差异。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期望有利于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宁洱县的汉族、哈尼族学生要落后于昆明的汉族学生。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昆明的经济文化发展比宁洱县发展要好得多。

小学生社会背景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小学心理学》

(一)家庭背景对小学生的影响

不同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程玉兰等人(2000)对武汉市8~13岁109名学习困难学生与125名学习优良学生的比较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其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而学习优良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戴晓阳(2007)对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儿童自我意识和人际信任关系的比较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人际信任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儿童。何淑华等人(2018)在对学龄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将民主型教养方式与溺爱型、放任型、混合型、专制型教养方式进行比较发现,溺爱型、放任型、混合型和专制型对心理健康危险度分别比民主型高出

2.11倍、1.79倍、1.66倍和1.43倍。

此外,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大多对子女的期望不高。朱俊卿、陈会昌(2000)对农村温饱型地区父母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他们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孝敬老人,对子女学历要求不高,要求大学毕业者只占35%,大大低于城市父母。王晖和戚务念(2014)在父母教育期望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研究中指出,父母的教育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具有积极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与子女的学校适应呈正向相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高,子女的学业成绩越高,学校适应越好。

(二)学校背景对小学生的影响

学校背景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良好的学校环境给小学生带来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林崇德(2002)等人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条件不同的学校环境下有显著差异。处于城市学校环境下的学生的情绪困扰要低于农村学校学生,其原因是城市学校的条件比农村学校要好,师资力量更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www.daowen.com)

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成就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宋立华(2004)认为,积极的班级心理社会环境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兰琢(2009)研究发现,班级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品德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潭千保等(2007)的研究还发现,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和竞争维度与学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负担与学生的家庭、学校、学业、自由和环境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班级环境越好,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越高。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改善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期望有利于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韩立敏(2002)研究发现,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而言,班主任如果倾向于以严格、领导以及帮助、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Birch(1998)等人的研究指出,冷漠型、拒绝型与冲突型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攻击性、破坏行为的增加,并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愤愤不平等心理问题。林崇德、王耘、姚计海(2001)的研究发现,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比冲突型和冷漠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他人”,教师的关注、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

(三)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小学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对于一群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会影响其智力测验中的成绩差异。在认知成绩方面较差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偏僻地区。于萍等人(1998)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智慧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发现,5~13岁昆明汉族、宁洱县汉族和哈尼族学生完成混合果汁、空间推理、社会推理等三项不同任务的情况是不同的。宁洱县的汉族、哈尼族学生要落后于昆明的汉族学生。如13岁的昆明汉族学生70 %能解决混合果汁实验中设计的问题,而宁洱县汉族、哈尼学生只有46.7%与40%能解决同样的问题。在解决空间推理问题时,昆明汉族学生与宁洱县汉族、哈尼族学生在5岁时就表现出明显差异,13岁时这种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65%的昆明汉族学生能完成任务,普洱汉族、哈尼族学生为26.7%与20%。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昆明的经济文化发展比宁洱县发展要好得多。国外一些研究也表明,学生处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环境中,其智商分数较高,使用的语言结构较复杂,具备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提高学生的灵活性。杨翠蓉、殷建华、张奇(2018)在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社区差异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品质显著低于城区与城郊的小学生。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小学生生活区域和就读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学习品质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