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爱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关爱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教师要关爱学生,真诚呵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为别人着想,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形成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从家庭、社区、同伴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表现,了解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

关爱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小学班集体的管理是指在小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培养学生遵守班级规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加强学生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小学班集体的管理模式

小学班集体主要有以下四种管理模式:

1.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师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教师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由班委会将教师的管理意图渗透到班级成员中。它的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有利于发挥班委会成员的积极作用,锻炼其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班级。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要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师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教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在这种模式中,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体育活动中,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应处在管理者的地位;而在讲演或文艺活动中,表达能力强、有艺术能力的学生则处在管理者的位置。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使其特长和个性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但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

这种模式的结构开放,班级管理处于整个学校环境中。例如,班集体要接受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4.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教师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闭合圆周式,以教师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教师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使教师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动态和学生的情况,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操作要领是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模式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应该根据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及师生关系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

(二)小学班集体的管理策略

1.情感管理策略(www.daowen.com)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小学教师要关爱学生,真诚呵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为别人着想,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形成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2.自主管理策略

每位小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组织学生比赛、参观、游览等活动中,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能够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能力。另外,教师对班级干部的选举,可以设置多个职位,如班长、科代表、兴趣小组组长、读书站站长、广播体操队长、课间活动监督员、班级图书管理员等,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促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能够为班级建设群策群力、团结合作,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班级做贡献。

3.差异化管理策略

在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的差异。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从家庭、社区、同伴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表现,了解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学家米尔纳(Richard Milner,2006)所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而是哪种方式与学生的先前经验和认知方式相符。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基础上,要因势利导,进行恰当的教育。例如,有的学生需要严厉批评,有的学生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有的学生则需要关怀式的温情,给予信心。教师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让每位学生都能为班级增添光彩。

4.家校合作策略

美国研究家校合作的学者兰根布伦纳(M·R 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 Thomburg)曾将家长在合作中的角色分为三类,即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的资源参与者和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我国现阶段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多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小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各种教育文体活动以及学校教育决策中去。[1]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家庭访问、电话联络、召开家长会、举办学校对外开放日活动、聘请班级校外辅导员等。在这方面,教师的积极主动更能赢得家长的支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

5.公平激励策略

激励是教师通过适当的奖惩形式,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措施,来激发、教育引导学生的行为,实现班集体目标。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影响人类积极性的普遍现象。如果小学生遇到教师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受挫感,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小学教师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避免先入为主、主观片面的评价;要设计出衡量小学生品行规范的科学指标,实行量化管理,把公平落到实处。小学教师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增强奖惩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透明度,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目的。

6.榜样激励策略

榜样是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容易引起小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予小学生鼓舞、教育、鞭策,激起他们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榜样可以是社会上的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小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还可以是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小学生中的先进人物更具有现实性、可信性、可比性,更易为小学生所接受模仿。小学生会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检查不足,激发上进心,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矫正不良行为。小学教师要注重男女榜样性别平衡,在班级设立荣誉专栏,展示先进人物的荣誉证书、个人彩照及先进事迹等,激励小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班级学习先进人物的好风尚,使班级在先进人物的带领下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