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班集体形成:如何建立紧密的班级团结与参与

小学班集体形成:如何建立紧密的班级团结与参与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学校都由若干班级组成,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称之为班集体。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尽量提供给学生多种交往机会,让班级成员相互了解,尽快摆脱松散和孤立的状态。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开始分化,出现了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或旁观者。学生干部和班级先进分子成了班集体核心。这一阶段,教师应重视舆论的作用,并由此来影响班集体成员。

小学班集体形成:如何建立紧密的班级团结与参与

任何学校都由若干班级组成,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称之为班集体。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阶段。班集体具有以下特点:(1)有明确社会意义的集体目标和有维护集体利益的规章制度,但不否定个人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行动自由,集体成员能够以大局为重。(2)有很强的凝聚力,集体成员能够得到集体的关心帮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愿意为集体做贡献。

小学班集体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

1.松散期

小学生刚进学校,班级成员之间的交互活动带有相互探询和适应的性质。集体活动与任务多来自教师或学校要求,学生参与意识不强,班级还未发挥应有的功能,对学生暂时还没有多大吸引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尽量提供给学生多种交往机会,让班级成员相互了解,尽快摆脱松散和孤立的状态。

2.同化期

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了解,逐步摆脱了拘谨,进入到比较坦然表现自己的状态,开始出现了非正式群体。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开始分化,出现了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或旁观者。在这一时期,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取得集体活动的经验,激发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与建立班集体的意向,促使班级成员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在相互影响下趋向一致,加速同化的进程,为形成班级核心和健康的集体舆论奠定基础。(www.daowen.com)

3.凝聚期

在同化期的基础上,小学生之间的交往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共同语言和思想,愿意为班级活动的成功付出努力,并在共同活动中形成了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的关系。学生干部和班级先进分子成了班集体核心。在这一时期,教师应特别注意和重视班级“领袖人物”,注意通过班级骨干来影响班集体的活动。

4.形成期

在班级核心层的带动下,班集体形成了关心集体、互帮互助、团结融洽的班级风气和健康的集体舆论,并对班级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集体已经成为教育的主体,不需要外来的监督,就能高度自主地进行运转,能主动提出班集体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适应外界的各种挑战,集体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一阶段,教师应重视舆论的作用,并由此来影响班集体成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