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与他人交往的社会化过程,小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而在小学班级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学关系,同时又具有一般社会人际关系的特征。王耘等人将我国3-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型、冲突型和冷漠型。(二)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共同活动相互协作,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小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而言,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所构成的社会交往体系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与他人交往的社会化过程,小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而在小学班级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学关系,同时又具有一般社会人际关系的特征。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教师“教”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国内研究者时蓉华(1993)根据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将师生关系分为友好型、对立型、一般型。王耘等人(2001)将我国3-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型、冲突型和冷漠型。屈智勇(2002)将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型、支持型、满意型和冲突型。(www.daowen.com)
(二)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共同活动相互协作,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从同伴的交往中体验到合作、冲突、妥协与情感交融,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其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同伴关系是否良性发展,同伴关系不良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当时的发展,还会影响其后期的社会适应。同伴关系通常被分为两种:一是同伴接纳,即个体在团体中的被接受性或受欢迎的程度,是群体指向个体的单向结构;二是友谊,即同伴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小学心理学(第5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