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凝聚力(group cohesion)指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它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等来体现。群体凝聚力对班级管理作用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凝聚力强、人际关系融洽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凝聚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经常产生摩擦的班级,会使其成员灰心丧气,离心离德,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群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二)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群体成员对目标的认同
群体依靠共同目标来聚合成员。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忠诚。共同的忠诚是群体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感越高,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群体如果缺乏共同目标,或目标得不到广大群体成员的认同,群体就没有了将群体成员联系起来的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就会涣散。
2.群体领导的方式
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群体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勒温、李皮特和怀特的研究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比专制型或放任型领导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群体凝聚力。教师采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可以加强班级成员内部的团结,受到学生爱戴的教师会成为班级团结的核心。教师采用其他的领导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盲目顺从、依赖、反抗、自以为是等问题,使班级的人际关系不良,互相争吵,互相攻击。(www.daowen.com)
3.群体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目标结构指群体中个人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一般存在三种目标结构,即竞争、合作和独立的目标结构。不同的目标结构采用的人际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不同。多伊奇等人的研究发现,合作的目标结构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而竞争的目标结构则会降低群体的凝聚力。
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方式有两种,即个人奖励和群体奖励。不同的奖励方式对群体成员的情绪和期望有不同的影响。个人奖励有利于激励个人的积极性,但有离散成员之间关系的负面作用。群体奖励有增强群体成员归属感和认同感,密切彼此关系的作用,但它的负面作用是可能导致群体成员产生依赖感,个人努力不够。从增强群体凝聚力来说,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群体奖励。
4.群体间的竞争
当一个群体面临外部压力,如竞争对手的存在,受到威胁,如表现不好会失去荣誉或受到惩罚时,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会大为增强。因此,群体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的大小是班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小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不可缺少的条件。从维持班级凝聚力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关系。要帮助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要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加丰富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成员有开放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产生对班级的自豪感,形成归属感。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教师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