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竞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合作使人类互相学习,彼此依赖,为抵御共同困难,取得胜利,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没有合作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竞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需要,人类社会同样需要竞争。竞争使人类精神振奋,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合作与竞争是影响小学生班级群体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进行班级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
(一)合作与竞争的含义
合作(cooperate)是指班级群体成员为追求共同目标,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一种共同行为。包含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共同目标、利益与共;二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研究发现(Cohen,Lotan & Holthuis)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越多,他们在数学测验中得分就越高。
竞争(competition)是个体或班级群体力求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为。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竞争的各方必须是争夺同一对象;二是竞争的结果必须使一方获胜,竞争双方是互不相容的。竞争不仅有对抗性,而且具有排他性。
合作和竞争是相互对立的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难以截然分开。竞争中常常包含合作,合作中也常常包含竞争。比如,小学班级之间常常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是以班级同学的内部团结、彼此合作为前提的。一盘散沙的班级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又如,小学生参加篮球比赛时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在场上纵横驰骋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同时也存在着与同伴的竞争。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二)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是采取合作行为或是竞争行为取决于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际关系的性质(www.daowen.com)
合作行为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合作双方关系的持续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二是合作双方的相互回报。目标相同,利害与共的学生,通常会选择合作行为。而处于利害冲突关系中的学生,通常会选择竞争行为。而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的学生,则可能采取既合作又竞争的行为方式。
2.个性特征
一般说来,成就欲望强烈,喜欢争强好胜的学生,在涉及利害问题时,更多选择竞争的方式;而性格温顺、竞争力不强的学生则较易采用温和的方式;多疑的学生则难于同别人共事。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也是导致相互竞争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学生倾向于同自己能力大致相仿的人竞争。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想立足于社会,不仅不能回避竞争,而且必须锻炼经受得起竞争的挑战和韧性。竞争引导得当,竞争下的成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即使竞争未取得成功,只要不气馁,冷静分析,探寻问题的原因,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教师要合理引导小学生之间的竞争,要正视竞争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不能滥用竞争,因为太多的竞争会给小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影响学习效果,甚至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如果小学生只把竞争的意义限于打败对手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可能不择手段地削弱对手,而看不到对方的长处,更不用说向对方学习,而且会损坏彼此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群体之间的竞争要好于个体之间的竞争,教师应多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群体之间的竞争中。
合作已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如果教师对小学生的合作组织引导的不好,班级群体中可能会出现磨洋工,小团体主义等现象。教师要使小学生理解合作需要目标共同、利益与共、相互依存、共同活动、相互理解等条件。谢里夫(Sherif)的研究表明,只要引导得法,学生之间的合作是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的。总之,竞争与合作在学校是常有的事情,教师在班级中应该教育小学生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