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心理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性

小学心理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心理气氛源自国外学者对课堂行为的测量。在小学班级中,学生的态度、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都具有差异,成员之间在课堂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既反映师生关系的性质又影响着师生关系,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即使在同一班级,也会存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区。课堂心理气氛对师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小学心理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性

(一)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

课堂心理气氛(classroom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由小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认知活动构成,指班上各种心理的气氛,如认知和情绪状态、教师的控制以及激励作用等。课堂心理气氛源自国外学者对课堂行为的测量。早期的课堂行为测量侧重于对课堂行为做观察性的描述,后来转向对课堂行为做价值归因分析,进而扩展到考察课堂行为测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性。在小学班级中,学生的态度、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都具有差异,成员之间在课堂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既反映师生关系的性质又影响着师生关系,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在有的班级,课堂心理气氛紧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小心谨慎;在另外的班级,课堂心理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自由活跃。即使在同一班级,也会存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区。例如,有的教师上课课堂心理气氛显得合作、认真而不失活跃,有的教师上课则显得懒散、疏离和漠然。

课堂心理气氛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了某种课堂心理气氛往往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甚至不同的课堂活动有可能被同样的心理气氛所笼罩。

(二)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史玛克(Schmuck,1988)提出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可以通过观察班级群体成员的身体动作、姿态、人际距离和交流的模式来判定。如学生怎样定位与教师的关系,他们与教师距离的远近;他们看上去是轻松自然还是紧张焦虑,是快乐、充满活力还是沉闷、厌烦和漠不关心;教师是否经常口头表扬学生等。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记录,可以将课堂心理气氛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www.daowen.com)

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使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上会出现既热烈活跃又恬静严肃的景象。

2.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较差。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多数学生被动回答教师提问,有的学生上课时甚至提心吊胆,这样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反抗型的课堂心理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极差。教师不能集中精力讲课,时常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中断讲课,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心理气氛对师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首先,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要学会赏识学生,对学生的正确解答给予微笑与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重创造问题情境,通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四,教师要增加语言的鲜活度。要积极学习并使用学生所熟知与喜爱的词语,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