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小学心理学

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小学心理学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作用,是道德行为表现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注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二)获得道德实践经验许多研究认为,使小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是实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形成道德信念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提出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让小学生讨论并展开道德推理练习。

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小学心理学

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对道德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的复杂过程。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作用,是道德行为表现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注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一)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

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道德教育中,小学教师必须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实例的基础上引出抽象的道德概念,并创造条件让小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经验,以加深对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在小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中常有许多错误或糊涂的概念,如把尊敬老师看成是“逢迎”“拍马屁”,把向老师汇报同学的错误行为说成是“出卖同学”,把包庇同学的缺点认为是“友谊”,把不守纪律当作是“英雄行为”。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并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小学生消除这些看法。

(二)获得道德实践经验(www.daowen.com)

许多研究认为,使小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是实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形成道德信念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小学生通过亲身的道德实践,理解教师道德要求的正确性,获得相应的道德经验和情绪体验时,才能使道德认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转变为指导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准则,逐渐形成道德信念。例如,当小学生发现自己按照社会或教师的要求做了好事,获得大家赞扬时,才能深刻认识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并力求按照这些要求去行动。从严格意义上说,小学生还未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而道德实践经验是促进其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向小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时,应多创设一些使他们获得实践经验的条件,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巩固学到的道德知识,在舆论评价中学会自己评价,在道德活动中把道德知识内化成道德行动。

(三)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之后,教师要经常引导他们进行道德评价。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的行为,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对感动中国的道德榜样人物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明辨是非,并依据他们道德评价能力的现状,提出相应要求,帮助他们做出全面评价。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提出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让小学生讨论并展开道德推理练习。例如,你的好朋友在考试时想作弊,你能否帮他传递作弊的纸条?你能否把作业借给好朋友抄袭?邻居的阿姨请你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你的作业还没有做完,该怎么办?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做出道德评价的示范,对一些典型事例做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逐步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