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解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解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从小学生的自身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出发,来看待和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因此,儿童心理水平同生理成熟发展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不良性格的小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另外,儿童的隔代抚养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等也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解析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既受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要从小学生的自身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出发,来看待和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一)小学生的自身因素

1.身心发展速度不均衡

一般来说,儿童生理发育快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如7—8岁儿童的大脑重量已达到1100克,接近成人水平,神经皮质细胞的髓鞘化程度也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远远落后于成人。因此,儿童心理水平同生理成熟发展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之一。

2.心理发展过程不协调

心理发展过程不协调主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的不协调。因为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发展不仅受其生理发育制约,而且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样,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如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出现障碍会导致情感不稳定,冲动性行为增加;他们的情感过程发生障碍会导致意志薄弱,产生焦虑和不必要的疑虑等。

3.性格发展有缺陷

有的小学生由于遗传等先天原因,导致其性格本身存在缺陷,如懦弱、孤僻、内向等。由于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不良性格的小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有的小学生性格自卑、退缩等,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就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困扰。再如有的小学生能力差,做事情胆怯,不敢同老师和学生交往,上课也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

(二)社会环境因素(www.daowen.com)

1.家庭因素

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一是溺爱,父母过分宠爱和迁就孩子,使他们养成任性、固执、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二是专制,家长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孩子达不到要求,就用体罚和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一些孩子对学习产生学习焦虑、考试恐惧和厌学情绪;三是放任,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引导,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不良行为;四是期望过高,由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给孩子布置很多的作业,强迫其学习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抹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严重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民主和睦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而父母不和、充满冲突和战争的家庭则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心理。李毓秋等(1998)对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气氛。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比一般儿童要多,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4]。另外,儿童的隔代抚养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等也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育场所。小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能力,而且逐步树立和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儿童就会健康活泼地成长。反之,如果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奖酬挂钩,就会造成学习气氛过分紧张,学生压力和负担过重,致使儿童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焦虑值上升,恐惧学习和考试。另外,教师对小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忽视、过于严厉的态度,忽视个性差异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带来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另外,各种噪音的增多,如城市建设带来的机器声;酒店、娱乐场所的嘈杂声;车辆噪音及超强的灯光等,严重干扰了小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二是社会上不健康因素增多。例如,国外的一些不良文化,如计算机黄色软件、黄色录音录像制品和书籍等进入我国后,通过一些商业化途径侵蚀儿童的认知能力。近年来手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游、直播等也极大地干扰了小学生正常的情绪和注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发展。三是居住环境的改变。现代城市的住宅越来越向高层化、单元化的方向发展,它使孩子们处于一种与原来的开放型平房、大杂院不同的封闭型居住环境中,限制了孩子们与伙伴等外人的交往,孤独感、退缩行为增加,使其产生“高楼综合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