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有研究发现,我国学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6.5%-17.8%。陈美娣等人(1999,2004)分别对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浦东新区与城乡结合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检出率分别为
10.81%和
15.71%,这提示我们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学习困难发生率可能低于城乡结合地区。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发现学习困难是一个发展过程,学习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会随年级的递升而递增。虽然小学阶段学习困难学生所占比率相对初中较少,但如果教师没有尽早发现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转化,将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学习困难,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情况,因此,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成绩差、没信心、对改变学习困难感到无能为力,如果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困难,就能使学生摆脱痛苦,更加自信,促进学习进步,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www.daowen.com)
(二)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孩子学习成绩差是大部分家长最大的烦恼,很多家长不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陷入教育无助的状态。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困难,到处为孩子找补习班,产生了恨铁不成钢的想法,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夫妻之间互相埋怨,影响夫妻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困难,既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能够帮助家长减轻心理负担,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家庭和睦。
(三)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要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学生。根据著名的木桶原理,决定一桶水的高度在于最短木板的高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循学习规律,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如果教师忽视了学习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潜力,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爱和帮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