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要注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迁移。有序性指教材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要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概括性指教材中要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它们是教材的中心,学生领会了这些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用性指教材的内容要考虑有用性。如成语、四则运算等知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以后,能够进行广泛的迁移。
(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结构的“骨干”,是联系知识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和练习,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的目的。(www.daowen.com)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表明,儿童一旦学会把有关的原理概括化,就可以利用它去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应用题的类型,使学生学会概括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概括水平。
(三)注重学生知识的综合贯通
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指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解决学生的四个“W”问题。即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习的知识是什么(what),它的适用范围在哪里(where),怎样使用这些知识(how),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知识(when)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贯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以致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