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受到自身内部因素(如社会认知、语言等)、社会互动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同伴关系等)、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其中,社会互动因素尤为重要。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领域,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教师作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在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1.构建亲密型师生关系。林崇德(2001)等人研究发现,亲密型师生关系比冲突型和冷漠型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最具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摒弃放任自流、不管不顾的冷漠型师生关系,也要摒弃强势权威、高高在上的冲突型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亲密型师生关系,让小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积极的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积极地评价小学生。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内化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小学生积极自我评价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探索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尊重与鼓励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同时,教师要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努力,而不是一味地以分数论高低或一味地横向比较。
(二)小学生自尊的培养(www.daowen.com)
小学生自尊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家庭的正确养育与指导。程学超、谷传华(2001)研究发现,宽松型母亲教养下的小学生自尊高于严厉型。小学生的自我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较易受到重要他人言行的影响,严厉型母亲对小学生的惩罚、斥责或贬低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其自尊的发展。因此,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安全、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采取理解、宽松、温暖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关心、鼓励、支持、包容。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目标,通过适合的活动让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使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成败归因和应对困难的积极策略,建立成功与勤奋之间的明确联系,用现实的、镇静的态度应对困难,从而提升自尊水平。
(三)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受大脑皮层皮质抑制机能发展水平、父母控制儿童的模式、儿童自我言语指导和成人言语指导、社会模仿等因素的影响。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小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约束冲动、抑制攻击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非常重要。
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自我控制的结构,确定小学生自我控制的培养目标、进度计划和路径。其次,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注意小学生在自我控制发展上的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再次,教师要适度提升小学生的动机水平,降低压力或紧张水平,挖掘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深层因素。再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多渠道参与小学生的成长,良好的家校合作是小学生成长成才的保证。最后,如果小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控制不足或者控制过度表现,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除此之外,尹伟(2009)认为,在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学校纪律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应注意培养儿童对学校纪律的认同、理性和情感,并把儿童违纪视作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教育资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