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受年龄、社会认知以及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既要考虑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同时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和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可以促使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会无形地形成一种群体规范,指导学生的行为。已有的研究证实,小学生通过移情等活动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受年龄、社会认知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既要考虑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同时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和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

舆论是多数人的言语表达,它起着异口同声的效果,形成了一种群体的压力,限制着个体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可以促使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会无形地形成一种群体规范,指导学生的行为。例如,当小学生看到别人哭泣,会自然而然地安慰别人;当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对小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等行为给以褒奖,对不道德的以及反社会的行为给以谴责,从而使更多的小学生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促进亲社会行为

社会责任心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张志学(1992)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实验中,他让一个班级建立“班风建设委员会”,选举了十几名学生为负责人,每人负责一天,记录当天班级的好人好事。记录要求认真、严肃、细致、全面负责人要维护班级纪律。通过两周半的活动后,那些在前测中利他行为很低的儿童在后测中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通过强化个体的责任,可以改善个体的利他行为。

(三)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开展社会技能训练(www.daowen.com)

社会技能是个体参与活动的基本能力,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缺乏,社会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得到训练。已有的研究证实,小学生通过移情等活动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对于小学生的社会技能的训练,曾琦(2000)主张,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从易到难,有计划地实施训练方案。首先,让学生认识某项技能,如合作技能的价值和具体表现;其次,将分解的动作进行训练,然后将各部分整合起来;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坚持使用社会技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学生使用该社会技能的情况。曾屹丹、邓廷学(2002)认为,可以通过对小学生的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训练和行为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来训练小学生的社会技能。

(四)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合作的能力

已有的研究证明,在亲社会行为的几个维度上,小学生的合作行为水平相对发展较慢,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行为。小学生的合作精神被看作是推动他们认识自我、学会互动、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主要动力。合作在推动小学生的品德、意志、情感和人际互动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倡导合作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