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即对小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一)通过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能力
情感是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提高小学生的情感认识能力是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小学生情感知识的传授,比如要传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知识,培养小学生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
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他们的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具有情境性,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具体情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文艺演出、音乐剧、戏剧培养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通过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感。(www.daowen.com)
情感具有实践性,情感教育只有落实到实践层面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通过升国旗仪式,参观烈士陵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敬老爱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易受他人情感的影响。教师是小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对人、对事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海清、肖新燕(2013)的研究表明,中高段小学生的情感能力易受师生关系的影响,随着师生关系等级的变好,小学生的情感能力各维度得分逐级增高,他们的情感能力与情绪调控能力逐级提高。因此,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以真诚、理解、尊重、信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以情育情,以情施教的能力。
(四)进行情绪调节策略训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与他们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情绪调节良好的个体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持内在的身心平衡,发挥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促进个体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别、监控和管理自身情绪的策略,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反应,减少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释放法,如鼓励小学生写日记、大胆说出自己的烦恼、恐惧等方式训练小学生排解消极情绪的能力;可以通过转移法,如不良情绪即将爆发时,通过听音乐、参加活动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控制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学会采用“合理宣泄法”,如运动、击打沙袋等方式来释放苦恼、烦闷、愤怒等消极情绪。另外,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如向父母、老师、同伴等寻求支持和帮助来摆脱消极情绪,从而保持积极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